汪盛如
摘 要:高校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與教師是分不開的,教師的教學態度和穩定性直接決定了教學質量。但是近年來出現很多教師與高校之間因為聘任、管理等方面的問題而引起的糾紛,不利于高校教育教學的開展。為此就提出了要加強探討高校教師與學校的法律關系,這也是依法治校的要求,本文就對此提出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高校教師;學校;法律關系
引言:教師與學校的法律關系是教育法研究的重點內容,關于對教師與高校之間的法律關系,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也發生了改變,就比如從最開始的任命制度轉換為現在的聘任和被聘任的關系,高校教師與學校之間也產生了新的法律關系和權利義務關系,在這一關系下,雙方更加的平等和自主,進一步的明確雙方的義務和權利以及責任,維護了教師的合法權益。
1. 高校教師與教師之間的法律關系
1.1 具體的關系轉變
目前高校中教師與學校之間的關系主要表現與任命、雇傭以及聘任。在以往的經濟體制中,高校的發展都是在國家的引導下進行,包括招生、專業設置以及學生分配等都是受到國家的計劃支配,而且高校的舉辦權、管理權等權利都是集中于政府,也就是政府對于高校的發展進行集中的控制。那個時候高校與教師是屬于任命的關系,而且教師被納入到國家干部中,高校與教師之間的具體的關系表現與支配與服從。面對這一關系環境,高校與教師的自主性被限制,不僅限制了高校的自主發揮在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的發展,將不利于我國高校在新時代的創新和進步。隨著時代的發展,面對不同時代的需求,教育事業改革勢在必行,也就逐漸降低了政府在高校發展中的過多參與權,提高學校發展的自主性。進一步的明確了高校的權利和義務,針對這一轉變,可以參考《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1993年發)。在不斷改革背景下的教師發展,以《教師法》的規定,教師與學校之間的關系要逐漸的向著被聘任關系轉變,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同時也提高雙方的自主性,使雙方關系更加的平等、公正、自主。《高等教育法》(1998年)對于高校的發展以及法律地位進行了專門的規定,在這一規定頒布之后,教師與學校之間產生了新的法律關系和權利義務關系。
目前我國高校教師是具有一定的法律地位,作為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著教書育人的責任,在《教師法》中對教師的地位進行了一個明確規定,但是并沒有專門的關于教師權益維護的法律性組織,基本上采用行政人事模式。而且高校教師與國家機關的公務人員又是有一定區別的,《教師法》中也有明確的說明,教師是一種事業單位編制下的人員。目前高校與教師的管理上,基本上還是采用行政運作的方式。
1.2 高校教師與學校之間的法律關系
從法律上來講,根據學校與教師之間的聘任關系,這里可以從特別權利來分析,因為高校從事的是公共服務,行使公共權利,要區別與其他國家普通機關和企業。這里所說的特別權利關系就是高校作為公務法人與成員之間的關系。那么其就需要滿足幾點要求:(1)平等,雙方自愿,雖然權利義務不完全對等,但是在聘任關系下,必須要堅持雙方的平等性和自愿性。(2)區別與普通的民事法律關系,對于高校與教師之間的關系,學校是有權在法律授權下規定內部規則,實行對成員的管理,對此,成員在認可和服從的前提下,一般不能提出異議,這也是高校正常運轉的一個保證。(3)同時,這一種特別管理關系,還體現于不平等的關系,也就是學校對于教師是享有特別的支配權力,并且會設定紀律規定,限制教師的一些基本權力。
目前對于教師與學校之間的關系,國家相關法律要求要逐步的實行聘任關系,在平等的基礎上,雙方簽訂聘任合同,規定雙方權力、義務、責任,在實際工作各自履行雙方的職責。但因為教師聘任合同與普通的企業勞動聘任合同不同,是具有公共性的教育,學校在教師管理中和聘任中,對教師的管理規定等,我國法律并沒有明確的說明。根據高校與教師在目前發展中可以確定,之間的關系類似與公務法人與成員之間的關系,可以理解為特別權利關系,但是又因為我國法律中并沒有對特別權利關系具有明確的規定,所以對教師的權利保護也存在不明確,也就導致高校與教師的地位不平等,特別是在公立高校,這里問題相對比較明顯。
2. 高等學校與教師之間法律關系的保障
結合當前實際情況,以及參考多方資料,根據目前針對完善高等學校與教師之間的關系相關的研究文獻和成果,進行了一個總結分析,并且提出自己的意見,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分析:
2.1 以聘任制為基礎建立保障體系
聘任關系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法律關系,改變了傳統任命制的弊端,更好的促進高校的自主性發展。而且聘任制的法律關系,讓學校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需求和教學要求聘任優秀的人才,同時也能提高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對于教師來講,為其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同時可以促進教師的發展。
在聘任制的基礎上建立保障體系,發揮其優勢,保證這一法律關系的有效性。首先從教育立法上分析,提高高校教師聘用制度的規范化和科學化,其中就包括聘用期限、考核標準、職務晉升等方面的規定。然后是設置教師職務崗位,明確崗位的職責,這就需要學校從自身的實際需求出發,設置合適的崗位,同時明確不同崗位的職責和責任。其次是公開招聘,擴大教師的開源,選擇合適的優秀人才,擇優錄取。這樣可以提高教師之間的競爭,有利于激發教師的潛能,更好的開展教學活動。最后是建立健全考核機制,合理的考核可以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激發教師的潛能,促進教師的進一步發展。這就需要建立科學的考核制度,保證考核的標準化,把考核與教師的自身發展與利益聯系上,才能達到激勵、約束的目的。
2.2 完善聘任制
建立一定的合同標準,教師與學校是通過平等簽訂聘任合同的,根據高校聘任制的開展,可以按照行政合同的方式進行,因為高校在一些方面具有行政主體的資格,具備行政合同的形式標準。然后是從實質標準上來分析,教師在高校中擔任教學工作,其任務是培養新時期社會發展需求的優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等任務,聘任合同的內容具有教育行政權和義務的特征,所以說聘任合同可以按照行政合同的標準進行。
2.2 重視對教師合法權益的保護
高校應該重視教師的需求,為教師提供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改善教師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同時要重視教師的發展,提供教學科研條件,維護教師的權益。而對于高校教師的權益維護,可以從幾個方面體現:一是教師在維護合法權益的時候,按照《教師法》中的教師申訴規定,向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訴,如果認為有關行政部門有侵權的行為,可以向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有關部門提出申訴。二是教師的權益受到侵害,可以提起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三是針對一些糾紛,可以通過調解、勞動爭議仲裁和勞動爭議訴訟等方式處理糾紛。
3. 結束語
本論文主要是探討高校教師與學校之間的法律關系,從兩個部分進行了分析,一個是對高校與教師之間的法律關系進行探析,包括其法律關系的轉變,教師的法律地位,以及結合當前高校的發展,對其法律關系進行探討。另外一部分是從聘任制的基礎上,還需要加強建立保障體系,完善聘任合同,重視對教師合法權益的維護,促進高校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高芬. 關系契約視角下大學教師聘任制度研究[D].長江大學,2019.
[2]羅劍.高校教師與學校的法律關系分析[J].智庫時代,2019(05):103-104.
[3]吳軒,廖曉虎.高校教師與學校的法律關系[J].法制博覽,2019(03):176+175.
[4]閻峻. 法治視角下的中國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