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欣
【中圖分類號】R5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1-0015-02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糖尿病患者的比例也在逐漸的提升,截止2018年底,我國登記在冊的糖尿病患者就超過5000萬人次,不僅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了極為負面的影響,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與此同時,隨著糖尿病病情的加劇,由糖尿病所引發的急性并發癥(酮癥酸中毒、低血糖、高滲綜合征等)、慢性并發癥(糖尿病腎病、視網膜病變、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神經病變、糖尿病足等)的問題也在一直困擾著廣大的糖尿病患者。在這一環境背景下,如何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最大程度上針對病癥進行緩解和治療,就成為了現階段人們關注的重點,由此,本文筆者結合實際的臨床經驗進行探究,為您或您的家人推薦適合不同類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藥物,以期能夠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糖尿病癥對于患者身體的損傷,合理的用藥亦能減少不必要的醫療支出。
1 讓我們來簡單的了解一下什么是糖尿病呢?
糖尿病是一組由多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通常情況下,有糖尿病的患者大都會表現為口渴、飲水多、尿多、進食多,卻體重下降,“三多一少”的情況。根據以往的研究來看,我們認為就糖尿病本身來說,對身體的損傷并不十分明顯,但是因為糖尿病所引發的并發癥,才是在實際的臨床過程中會對患者身體造成嚴重損傷的主要因素。例如,我們在實際的臨床診療過程中比較常見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造成的視力損傷、糖尿病腎病所致的腎功能不全、糖尿病足引起的經久不愈的足部潰瘍、感染甚至是截肢等,都是實際診療過程中比較常見的因為糖尿病所造成的嚴重疾病,長此以往,嚴重影響糖尿病患者的壽命。所以,防患于未然,降糖是關鍵。
2 糖尿病的成因又有什么呢?
糖尿病是由于胰島素分泌和(或)利用缺陷所引起。其病因和發病機制極為復雜,與遺傳因素、環境因素、自身免疫等都有關系,至今尚未完全闡明。并不是“吃糖”所致,在這里筆者建議,出現糖尿病“三多一少”癥狀的,直系親屬有糖尿病的,都應該到正規醫院確診并作出糖尿病分型。
對于糖尿病的治療,提倡綜合管理:糖尿病患者教育、醫學營養治療、運動治療、血糖監測和藥物治療等。在這里主要介紹如何選擇適當的降糖藥物。
就目前來說,我國市場中最常見的降糖藥物分為兩個大類(口服降糖藥物和胰島素類)。口服降糖藥常用有六大類,即雙胍類、磺脲類、噻唑烷二酮類、格列奈類、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及二肽基肽酶4抑制藥物,根據其降糖的不同原理來說,可分為促進胰島素分泌為主要作用的藥物(磺脲類,格列奈類、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和通過其它機制降低血糖的藥物(雙胍類、噻唑烷二酮類、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具體介紹如下
首先說說常用口服藥物,磺脲類(優降糖、格列齊特、格列美脲等)和格列奈類(瑞格列奈等)是直接刺激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降糖,而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西格列丁等)是通過間接地方式促進胰島細胞分泌胰島素;雙胍類藥物(二甲雙胍)的主要藥理作用是通過減少肝臟葡萄糖的輸出和改善外周胰島素抵抗而降低血糖;噻唑烷二酮類(羅格列酮等)亦稱胰島素增敏劑,可增強胰島素在外周組織的敏感性,減輕胰島素抵抗;葡萄糖苷酶抑制劑(拜糖平等)的主要藥理作用為延緩糖類在腸道內的消化吸收。
下面說說胰島素制劑,胰島素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和有效手段,其藥理作用為直接補充人體所需胰島素而達到降糖目的,適用于1型糖尿病、各種嚴重的糖尿病急性和慢性并發癥、手術及妊娠和分娩、2型糖尿病胰島功能明顯減退者、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伴有明顯高血糖。。。等等。胰島素類型很多,需由專科醫生決定其注射種類及劑量,并由糖尿病專科護士指導注射。在此建議接受胰島素治療的患者與專科醫護人員保持良好溝通,以防止各種因素所致不良后果。
由上可見,這些藥物在實際的應用環節中,專科醫生都會根據不同藥物的不同藥理,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而選藥,在最小副反應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藥物的降糖作用,同時在最大程度上幫助患者保持機體血糖相對穩定的狀態。
首先,在進行降糖藥物的選擇環節,應根據糖尿病的類型選擇合理的降糖類藥物。例如,就目前來說,臨床中比較常見的是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中就1型糖尿病來說,從患病開始,就需要應用胰島素制劑進行降糖治療;而針對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就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相應的口服降糖藥物的方式進行治療,同時輔以飲食和運動的方式來增加實際降糖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這一環節,在口服降糖藥物并配合飲食和運動的調理后,血糖水平仍舊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就需要考慮使用注射用的胰島素進行治療;另外,如果患者已經出現了比較明顯的糖尿病并發癥問題時,也應用注射的胰島素進行快速的降糖,避免持續高血糖對身體的損傷。
其次,在降糖藥物的選擇中,應根據患者疾病所處的階段進行選擇。例如,如果患者為初發2型糖尿病,體型肥胖,血糖升高與體內胰島素出現代償性的升高并胰島素抵抗有關,就應該考慮選擇能夠針對改善胰島素抵抗或能夠幫助延緩攝入的葡萄糖吸收的降糖類藥物。而后,隨著糖尿病病程時間的延長,患者身體中胰島細胞的分泌功能日漸衰退,就可以考慮使用能夠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藥物,隨著病程進展,胰島細胞功能衰竭,就必須開始應用外源性胰島素注射進行降糖。
在實際的臨床過程中,口服降糖藥的應用通常我們會推薦患者根據其身體狀況進行選擇。廣大患者可能已經注意到了,大部分的2型糖尿病患者初次就醫時,醫生均會推薦二甲雙胍,且在無嚴重肝腎功能不全等嚴重并發癥及藥物的嚴重不良反應(無法改善的惡心、嘔吐、腹痛、腹瀉)時,二甲雙胍的應用始終會貫穿在整個治療過程中,特別對于身體比較肥胖的患者,該藥有一定的降低體重的作用,并且有報道二甲雙胍可以帶給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和腫瘤相關的獲益。;而針對消瘦的患者,臨床中通常會優先選擇使用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藥物,在降糖的同時患者的體重會有所增加。
我們通常會發現很多患者在空腹的狀態下血糖并不是很高,而是在餐后血糖大幅的提升,就這一部分患者來說,首先要看是否是飲食的原因,如大量進食碳水化合物(粥、米、面等),這種情況可以選擇服用拜糖平降低其餐后血糖;而如果飲食控制很嚴格而餐后血糖仍高,可以選擇格列奈類降糖藥,以刺激胰島素的早時相分泌而降低餐后血糖。
最后,在選擇降糖藥物時,還應該確定患者是否存在其他疾病,如果在患有糖尿病的同時還存在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高尿酸等疾病時,則應同時注重血壓、血脂 、體重等綜合管理。只有綜合管理方能全面受益。
隨著我國糖尿病診療的發展,會有越來越多的藥物被應用到了臨床的降糖過程中,由此,就這一階段藥品的選擇環節,患者應積極的聽取主治醫師的建議,選擇適合自己的降糖藥物,保證最佳降糖效果的同時降低對身體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