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益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1-0016-02
小兒肺炎發病突然,病情較重,遷移快,是一種威脅小兒生命的病癥。然而這種病有時候和小兒感冒很相似,容易讓家長和醫生混淆而延誤治療,肺炎支原體是因急性呼吸道感染所致,這種感染會合并肺外多系統受損,對小兒身體產生不利影響,更有甚者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為此,一定要重視肺炎支原體感染的防治工作。
1 肺炎支原體感染危害
發病后,小兒癥狀不一,多數伴有發熱、畏寒、咽痛及厭食等癥狀,體溫在38度左右,多數為39度,呈持續性亦或是弛張型。又或是低熱,極少數不發熱,大部分咳嗽重,不斷分泌痰液(偶含少量血絲),偶有惡心、嘔吐和斑丘疹等。通常無呼吸困難情況,但小兒可出現喘鳴與呼吸困難。不同年齡發病癥狀不同,年齡偏大者常常出現明顯的胸部體征,嬰幼兒可聞及濁音,呼吸速率減慢,伴有濕羅音,有時呈現出梗阻性肺氣腫。鐮狀細胞性且貧血小兒患有這種肺炎時,常使癥狀加重,造成呼吸困難和胸腔積液等危險。
支原體肺炎可以合并多器官損傷,呼吸道病變可牽涉皮膚黏膜,多變現為麻疹樣亦或是猩紅熱樣皮疹等;胃腸道出現嘔吐、腹瀉及肝功能損傷等;血液系統常常發生溶血性貧血,偶有并發純紅細胞再生障礙;神經系統包括腦膜炎、小腦損傷等不良癥狀;心血管系統偶有心肌炎和心包炎,偶見細菌性混合浸染。
2 肺炎支原體治療
小兒肺炎支原體治療與一般肺炎治療相同,采用綜合診治手段,包括一般診治、對癥診治、抗生素運用及中醫診治和肺外并發癥診治五大方面。
一般診治:呼吸道隔離。因支原體感染可致小流行,加之患兒發病后排出支原體的時間很長,高達2個月之久,嬰兒時期只表現出上呼吸道感染,只有在多次感染后才會引發肺炎。而且在支原體感染階段易于侵染其他病毒,使病情加劇繼而導致遷延不愈,為此,針對患兒或是伴有密切接觸史的小兒,需做到呼吸道隔離,避免再感染與交叉感染。護理。重視休息、飲食,必要時按照醫囑予以患兒小劑量退熱藥,亦可服用中藥。確保空氣流通,調整室溫為18~20攝氏度。濕度在60%為宜,為其提供促消化、營養價值高的食品,同時給予充足的液體攝入。另外,保持口腔衛生與呼吸道流暢,常常為患兒翻身,輕輕叩背,變換體位,保證分泌物有效排出,特殊情況可采取吸痰處理,以清除黏稠物。氧療。對于病情嚴重且伴有缺氧表現者亦或是氣道梗阻者,需及時給氧。
對癥診治:祛痰。祛痰關鍵在于稀釋痰液,容易排出,不然會加大細菌侵染的可能,但是臨床上祛痰藥物較少,除了翻身、輕叩背部、霧化吸入以外,還可以選擇溴已新和乙酰半胱氨酸等藥物。限于咳嗽屬于支原體肺炎的典型癥狀,反復而強烈的咳嗽極易影響患兒休息質量,基于此,可適當為患兒提供鎮靜藥亦或是苯巴比妥。結合情況酌情用藥,但是次數不能過多。止喘。針對喘憋者,選擇具有擴張效果的支氣管藥物,例如氨茶堿,每日給予患兒4~6mg,口服給藥,或是運用沙丁胺醇吸入等。
抗生素運用:依據支原體肺炎生物學理論,只要具有阻斷細胞壁合成作用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等,均不會對支原體產生任何效果。所以,診治支原體肺炎感染應選擇具有抑制蛋白質合成效果的抗生素,比如大環內酯類、氯霉素類等。而且,亦可用林可霉素、磺胺類等抗生素。支原體肺炎建議選擇大環內酯類,其中,紅霉素是首選藥物。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包括紅霉素、麥迪霉素等,其中以紅霉素為第一選擇藥物,此藥物使用范圍廣,療效明確,可以有效改善支原體肺炎的體征與癥狀,但對支原體的清除效果欠佳。該類藥物一般用藥量在500mg,癥狀較輕者,3次/d;嚴重者建議靜脈給藥,治療療程建議在一月作用。
中醫療法:穴位貼敷法。這種方法已有上百年歷史,操作便捷,在多種疾病診治中常常見到。醫者將藥材研磨成糊狀、膏狀及丸餅狀,然后貼服在患兒穴位,在穴位與藥效的相互作用下發揮治療效果。小兒皮膚敏感性高,使用此法極易見笑。足浴。足浴可以刺激患兒足部與小腿部,疏通全身氣血,調節臟腑功能,可以防治與緩解臨床癥狀,研究表明,在肺炎支原體診治中,當患兒體溫上升至攝氏度37.4攝氏度,應給予其大柴芩足浴方,將組方中黃芩、大青葉、連翹等藥物煎制后恒溫泡足,可有效降低患兒體溫,經濟實用,操作簡單。
除上述治療外,小兒肺炎支原體還需要做好保健防治工作。首先加強小兒體質,提升疾病防御力與抵抗力,平時多鍛煉,并及時預防營養不良和佝僂癥;其次,按時完成免疫接種,以免感染;同時注意四季溫度變化,增強護理,避免感冒。最后,盡可能不要攜帶小兒到人群密集的場所,降低由環境因素誘發的感染幾率。
3 結語:
肺炎支原體是誘發小兒肺炎與肺外并發癥的常見病原體,感染此病的小兒人數逐年增加,臨床癥狀不具典型性,肺外肺炎支原體的感染癥狀愈加得到重視。通過本文我們了解到,肺炎支原體感染危害性多表現在胃腸道反應、多器官損傷和心血管系統及神經系統,特別是神經系統損傷。當前臨床對肺炎支原體感染多以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為主,在用藥過程中需注意劑量的選用,同時亦可采用中醫療法,綜合治療最大限度保證患兒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