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473.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1-0017-01
眩暈,是臨床醫學上極為常見的癥狀之一,眩暈類型多種多樣,臨床醫學上常見的眩暈類型主要包括旋轉性眩暈以及一般性眩暈。
旋轉性眩暈根據誘發病因的不同分為周圍性眩暈和中樞性眩暈,其中周圍性眩暈主要是指前庭神經神經病變或者內耳迷路而引發的眩暈癥狀,其引發原因主要有迷路炎、梅尼埃病前庭神經炎以及藥物性眩暈等;中樞性眩暈則主要是指小腦、大腦、腦干以及脊髓病變而引發的眩暈,該種類型的眩暈主要常見于人體椎一基地動脈供血不足、顱內感染、眩暈性癲癇、顱內腫瘤、多發性硬化以及外傷性眩暈等。
一般性眩暈也因誘發因素不同主要分為心源性眩暈、血壓性眩暈、肺源性眩暈以及眼源眩暈。其中心源性眩暈主要是由心臟功能不全以及心律失常而導致的眩暈類型;血壓性眩暈則主要是由高血壓或低血壓而引發的眩暈;肺源性眩暈主要是因各種誘發因素導致肺功能不全而引發的眩暈類型;眼源性眩暈主要由眼底動脈硬化、屈光不正、眼肌麻痹以及出血等引發的眩暈類型。除此之外,胃腸炎、急性發熱、內分泌絮亂以及神經官能癥均能引發眩暈。
無論是哪一種眩暈類型,皆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可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質量。特別是具有發病率較高,治療難度相對較高以及治療時間極為漫長的高血壓眩暈癥狀而言,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日常工作。因此,臨床醫學對各類眩暈的治療極為關注,同時也加大了對高血壓眩暈癥狀的關注力度以及治療研究措施。本文主要就是探討關于高血壓眩暈的急診治療,具體內容如下所示。
1 急診治療
高血壓是臨床醫學上極為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具有發病率高,并發癥高的臨床特點,眩暈是該疾病最為常見的臨床癥狀,且眾多高血壓患者均會出現眩暈現象。高血壓眩暈具有病情較重、起病較急的臨床特點,這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身體健康,降低患者生活質量,通常情況下需要采取急診治療。因此,臨床醫學對高血壓引發的眩暈癥狀的急診治療極為關注。經過大量實驗研究以及臨床觀察發現,單獨采用一種降壓藥對高血壓眩暈癥狀進行相關治療,其治療效果并不明顯,通常情況下,需要進行聯合用藥。
氯沙坦鉀氫氯噻嗪片聯合中西醫辯證治療,是急診治療高血壓眩暈的常用治療手段。對高血壓表現出眩暈的患者服用氯沙坦鉀氫氯噻嗪進行降壓治療,1d/次,1次/片。在服用該降壓藥的基礎上,給予中西醫辯證治療,其中對肝腎陰虛及氣血虧虛的高血壓患者口服中藥湯劑治療;對于肝腎陰虛的高血壓給予針刺肝俞、三陰以及腎俞等穴位治療;對于氣血虧虛的高血壓患者進行針刺氣海、關元、百會以及足三等穴位治療;對于平肝潛陽的高血壓患者采用平肝潛陽湯進行涼服或者溫服,同時聯合針刺患者風池、太沖、合谷以及肝俞等穴位治療。其中中藥湯劑需要根據患者自身情況采用溫服或熱服方式,1d/次,晨起時服用,連續治療三個周。在治療期間,需要隨時觀察患者心率及血壓等變化情況,同時觀察患者在服藥期間的眩暈反應。
2 注意事項
對于高血壓出現眩暈的患者,不能盲目的進行降壓處理,需要提前確定患者是否是因妊娠中毒癥、腎臟疾病、皮質醇增多癥以及大動脈疾病引發的高血壓,從而進行對癥治療;防止情緒激動,保持心情舒暢以及保障睡眠充足,同時保持規律的生活習慣,適當進行氣功、散步、太極拳以及體操等梯云鍛煉;禁止抽煙、過量飲酒以及食用過分油膩的食物,長期堅持合理用藥,并定期測量血壓,根據血壓情況調整用藥劑量,以達到鞏固治療的相關效果。
綜上所述,高血壓是臨床醫學上常見的慢性多發病,具有發病率高、病程漫長以及治療難度較高的臨床特點。眩暈是該慢性疾病最為常見的臨床癥狀,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降低其生活質量。因此,重視高血壓眩暈的急診治療程度,病發時及時采取相應的急診治療,是保證患者身體健康以及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簡介:
李華云(1981-),男,四川省華鎣市人,本科,主治醫師,目前從事急診工作,研究方向:中西醫結合臨床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