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泳成 勞武斌 楊清嬋

【
【摘? 要】目的:探討臨床尿液常規檢驗分期前,實施質量控制對檢驗效果的影響。方法:選取2017年1月至12月接收的200份尿液標本為對照組,2018年1月至12月接收的200份尿液標本為觀察組,對照組實施常規質控,觀察組在臨床尿檢前實施質量控制,觀察兩組標本合格率與不合格原因。結果:觀察組尿檢標本合格率為96.50%,明顯高于對照組90.00%的合格率(P<0.05);兩組尿檢不合格原因主要與采樣量少、樣本污染、標簽錯誤及送檢超時有關。結論:臨床行尿液常規檢驗分析前,實施質量控制策略可顯著提高尿檢標本的合格率,指導推廣。
【關鍵詞】尿液常規檢驗;分析前質量控制;檢驗效果
【中圖分類號】R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1-0134-01
臨床尿液檢驗是重要的檢驗項目,該項檢查工作的開展可有效輔助疾病的診斷,幫助醫師掌握病情,此外借助尿液檢驗還可準確反映患者臨床療效及預后[1]。然而多年的臨床實踐結果顯示,雖說尿液檢驗快速且簡單,然而常存在不合格的問題,問題的發生同采集、送檢、化驗等各個環節具有緊密的聯系[2]。為此,臨床中提倡在尿檢前需加強質量控制,確保尿檢的順利實施。本研究中,具體探討在臨床標間分析前,加強質量控制對檢驗效果的影響,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檢驗科接收的200份尿常規檢驗標本為對照組,2018年1月-2018年12月接收的200份檢驗標本為觀察組。對照組標本對應患者的一般資料為:男125例,女75例;年齡18~60歲,平均(40.2±2.1)歲。觀察組一般資料為:男123例,女77例;年齡20~61歲,平均(39.8±1.9)歲。兩組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上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尿檢管理方式,主要在檢驗前對相關儀器消毒,專人負責對儀器、參數情況進行全面檢查,確認無誤后做好衛生清潔工作,確保室內環境處在無菌的狀態,定期檢查實驗室儀器的應用狀況,對存在損傷的儀器需及時維修,保證檢驗的順利進行。
觀察組在尿液常規檢驗前,做好質量控制干預工作,具體策略如下:(1)采樣時質控。采集尿液標本前,為患者交代注意飲食與休息,避免服用任何藥物或攝入影響尿檢結果的食物,應用統一的檢驗器具及強化對信息的管理工作[3]。信息記錄包括姓名、性別、年齡、采樣時間及病理變化等,若發現存在不合格的樣本需及時退回,減少不合格標本數量。(2)強化轉運過程的質控。對臨床行尿液檢驗時,標本合格率往往同檢驗正確率存在很大聯系,為此常規檢驗分析前還需對標本的轉運進行有效控制。主要在標本轉運的時候應加強監管,對需低溫轉運的標本可配備低溫設備,保證標本合理,拒收不合格樣本,此外責令相關負責人重新進行采樣,記錄拒收情況,按規定的獎懲標準制定相關制度。(3)提高檢驗人員專業素養。對檢驗人員進行系統的培訓,講解尿檢規范操作對檢驗結果合理性的影響,嚴格要求檢驗人員按相關規范進行,主動積累豐富工作經驗,強化檢驗人員的責任心。
1.3 觀察指標
(1)對兩組尿液檢驗標本合格率進行統計。(2)分析兩組檢驗標本不合格的原因。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0.0軟件做統計學結果分析,計數資料用(%)表示,使用x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檢驗合格率
觀察組尿檢標本合格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標本不合格原因
對兩組尿檢不合格標本原因進行分析,觀察組與對照組采樣量少引起不合格為2份、6分;因標本污染為2份、5份;因標簽錯誤為1份、7份;因送檢超時為2份、2份,具體見表2。
3 討論
臨床尿常規檢驗工作的的開展具有重要價值,主要通過尿檢,不僅可及時反饋泌尿系統健康狀況,還可反映其他疾病[4]。然而在實際的檢驗過程,受標本采集、管理、運輸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常增加不合格樣本數量,這增加醫學檢驗難度。
在臨床尿檢過程,引起標本不合格原因主要同以下因素有關:(1)采樣量少。尿液檢驗的合理進行,需要一定量的標本作為支撐,若采樣量不足就會影響檢驗效果。(2)標本污染。臨床尿檢中,標本如果受到污染,其中的諸多數據均會發生變化,檢出的結果同患者實際存在很大的偏差。(3)標簽錯誤。在完成采樣后,需要注明采樣姓名、采集時間、樣本類型,若標簽中的任何一項內容出現錯誤,均會對尿檢結果產生影響。(4)送檢超時。在采集尿液標本后,需要即刻的將標本送檢,若送檢不及時,極易引起污染的發生,進而使得檢驗結果同實際存在巨大偏差[5]。針對多項影響檢驗結果的情況,通過強化尿檢分析前的質量控制,可以為檢驗的順利進行提供有利的幫助。本研究中,探討了常規尿檢質控與尿檢前質量控制對檢驗效果的影響,結果顯示在尿檢標本合格率上,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針對兩組尿檢不合格的原因進行分析,結果顯示采樣量少、樣本污染、標簽錯誤與送檢超時為主要因素,該結果提示加強尿檢前的質量控制對降低標本不合格率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在臨床行尿液常規檢驗工作的時候,加強分析前的質量控制,可以提高尿檢標本的合格率,使檢驗結果準確性得到顯著提高,因此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高維和. 臨床尿液常規檢驗分析前的質量控制及檢驗效果觀察[J]. 中國醫藥指南, 2019,35(9):71-72.
[2]????? 熊玲. 分析前質量控制在臨床尿液常規檢驗中的效果探討[J]. 醫藥前沿, 2017,33(4):89- 90.
[3]????? 王菜籽. 臨床尿液常規檢驗分析前的質量控制要點分析[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8, 11(13):166-167.
[4]????? 劉艷芳. 臨床尿液常規檢驗分析前質量控制對策與效果觀察[J].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9, 19(03):164-165.
[5]????? 范科早. 觀察臨床尿液常規檢驗分析前進行質量控制的應用效果[J].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7, 9(32):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