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杰


【摘? 要】目的:對藥品不良反應進行分析,為臨床用藥提供參考。方法:對本院2017年1月-2019年4月期間對藥品不良反應58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對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結果:58例患者中,藥品不良反應發生率女性高于男性,60歲及以上患者發生率高于青年患者,抗生素發生率50.00%,主要給藥方式為靜脈注射75.86%。結論:在臨床中需加強藥品使用管理,做到科學、合理用藥,預防不良反應的發生,提高藥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關鍵詞】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
【中圖分類號】R47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1-0137-01
藥品不良反應(ADR)指的是合格藥品在按照正常用法用量下患者出現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或意外的異常反應 [1]。在臨床治療疾病的過程中除要在使用藥品時達到療效效果外,更要了解藥品會給患者造成的 ADR 的程度,為了在臨床用藥時更加合理安全。現將本院 2017 年 1—2019年4月收集并上報的 ADR 報告進行匯總分析,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從而進一步減少或避免 ADR 的發生,保障患者在使用藥品時的安全性,對患者的生命安全負責 [2]。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本院2017年1月-2019年4月期間對ADR 58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1.2 方法 參照《新編藥物性》(17 版)對藥品進行藥理學分類,必須 嚴格按照《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和監測管理辦法》以及相關藥品的說明等資料對藥品不良反應的報告進行正確的判斷。
1.3 統計學處理
此次實驗數據經統計學軟件SPSS 18.0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
2 結果
2.1 對比58例患者的一般資料
58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35例。60歲及以上年齡段占21人,40歲~59歲占11人,18歲~39歲占12人,0歲~17歲占14人。見表1。
2.2 患者發生ADR使用藥物種類
發生ADR使用藥物種類包括頭孢菌素類29例、喹諾酮類17例、青霉素類4例、茶堿類3例,生物制劑2例,其他輔佐用藥類3例。見表2。
2.3 患者發生ADR給藥途徑
發生ADR使用藥物給藥途徑靜脈給藥44例,口服給藥12例,霧化吸入2例。見表3。
3 討論
3.1 ADR與患者性別、性別年齡的關系
58例患者中,女性ADR發生率為60.34%,這與相關研究中的男性比例低于女性的結果相一致[3]。ADR在各個年齡段均出現藥物不良反應,其中60歲及以上年齡段為發生率最高,占36.20%,這與患者隨年齡的增長,生理機能減退,新陳代謝減慢,肝腎功能的分解排毒功能下降,導致藥物在體內滯留時間長產生蓄積,增加了ADR的發生率。在臨床用藥過程中,結合患者的性別和年齡個性化用藥,以減少ADR發生。
3.2 ADR與藥物種類的關系
在58例患者中,抗生素的ADR發生率達50.00%,藥物種類較多,其中排名前三位分別是頭孢菌素類、喹諾酮類、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為廣譜抗菌藥物,種類豐富、作用強,臨床用量大。在使用過程中如不合理的合并用藥、操作環節無菌原則掌握不嚴謹等因素會增加ADR的發生。喹諾酮類藥物對靜脈給藥過程中對血管刺激明顯為重要表現,控制輸液滴速并于中藥涂擦保護可有效緩解。青霉素類藥物在使用前需要做皮內試驗,在皮試前詳細詢問過敏史及規范皮試操作及結果的判斷能有效降低ADR發生。在抗生素的使用過程中,醫生嚴格掌握用藥指證,防止抗生素濫用[4],護理人員詳細、規范藥物過敏詢問史。
3.3 ADR與給藥途徑的關系
從數據中可以看出,我院ADR發生率最高的給藥途徑是靜脈給藥為75.86%,和孫青等報道相一致[5]。靜脈給藥為侵入性操作,藥物直接注入血液,液體中存在微粒、滲透壓、PH值等改變時,就可引起ADR發生。在藥房儲存環節的溫度、護理操作環節的無菌原則等外部因素均會影響藥物質量。在臨床藥物給藥途徑時,臨床醫生在考慮療效確切的情況下,盡量減少靜脈給藥,減少ADR發生。
綜上所述,ADR的發生情況較為復雜,但可以通過加強醫護人員的培訓,強化安全用藥意識,落實合理用藥的監管和數據分析,以減少不良反應發生,保障患者用藥安全。
參考文獻
[1]????? 嚴波,徐琳,蔡文衛﹒155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6,16(11):1554-1556.
[2]????? 王歡,李正偉,原永芳.藥品不良反應上報情況分析[J].中國醫藥,2015,10(4):580-584.
[3]????? 譚瑞,姜曉燕.某院2014年108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重慶醫學,2016,45(18):2563-2564.
[4]????? 錢妍,何晶晶,明鑫,等.某院1731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中國藥房,2016,27(8::70-1073.
[5]????? 孫青,張海林,羅俊,等.937例藥物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西北藥學雜志,2016,31(1):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