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毛雨

【關鍵詞】抗凝劑皮下注射腹部定位卡;預防皮下出血
【中圖分類號】R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1-0141-01
腹部皮下注射抗凝劑是我科患者最常用的給藥途徑,抗凝劑低分子肝素(LMWH)是一種抑制血栓形成的新型藥物,具有抗凝作用強、出血風險低、并發癥發生率相對較低等優點,在冠狀動脈介入術中擔當重要角色[1]。但皮下注射抗凝劑時易形成皮下出血,甚至是血腫。同時,心肌梗死患者通常需口服阿司匹林、波立維等多種抗凝藥物,增加了皮下出血的風險,易造成患者心理緊張,影響治療效果。長期給患者注射抗凝劑會造成患者局部出現紅腫、硬結及皮下脂肪萎縮等不良反應,規范輪換注射部位以及正規的注射技術,可以使抗凝劑準確進入皮下組織發揮抗凝作用,降低注射部位不良反應的發生。我科通過使用腹都皮下注射定位輪換卡,較好地解決了抗凝劑皮下輪換、定位的問題,有效減少了我科長期使用抗凝劑患者在同一部位注射治療導致的不良反應,臨床效果良好,現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我科進行腹部皮下注射抗凝劑的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住院時間≥7?d,腹部皮下注射抗凝劑≥4次/d,腹部皮膚彈性好的患者。排除標準:腹部皮下注射抗凝劑≤3次/d:因腹部皮膚有紅斑、硬結或皮下脂肪菱縮不能使用注射器的患者。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采取隨機分組的方式,每組50例,所有患者神志清。干預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36-73歲,平均年齡64.5歲。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30-76歲,平均年齡63.6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和基礎疾病等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注射方法? 干預組患者使用腹部注射定位輪換卡,每天由護土雙人核對后將腹部注射定位輪換卡旋轉到當天工作日的位置,在臍周半徑5厘米以外,左右兩側腹部皮膚相應的時間段注射點注射抗凝劑,每次注射點應與上次注射點間隔2厘米以上。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方法在腹部皮下注射抗凝劑治療,隨機進擇注射部位,無規律變換。在患者注射抗凝劑治療結束后,評估患者腹部注射區域并發的皮下出血、硬結,脂肪萎縮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3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以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干預組組患者腹部注射區域皮下出血、皮下硬結和皮下脂肪萎縮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兩組患者滿意度情況比較(表一)
3 討論
研究提示,確定注射部位可減少LMWH注射的隨機性 [2]。通過使用腹部注射定位輪換卡,規范輪換患者腹部皮下注射抗凝劑的部位,每天在相應的時間段注射點對患者進行抗凝劑皮下注射治療。注射前護士查看一下便可輕易找到當次注射部位,能顯著提高護土的工作效率,極大地減少了在同-位置重復注射的情況出現,有效降低了我科患者因注射抗凝劑治療所導致的皮下出血.硬結、脂肪萎縮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環璐,李學奇,董玉梅,等,低分子肝素與普通肝素在介入手術中安全性與療效的比較[D].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5,15(12):2378-2381.
[2]????? 陳俊春,孫麗凱.腹部輪換注射定位卡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11,18(9B):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