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
【摘? 要】腕管綜合征是臨床常見上肢部疾病之一。主要是因手腕長期重復性損傷。感受風寒濕邪所致。我采用推、滾、揉、理、點、搖等手法。選取穴位:魚際、大陵、內關、外關、曲澤等穴位。
【關鍵詞】按摩治療;腕管綜合征
【中圖分類號】R2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1-0144-02
1 概要
腕管綜合征又稱正中神經擠壓征,腕管癥候群,主要是指由于腕部外傷或勞損等原因引起的腕管內容積減少,或壓力增高,使行走于其中的正中神經在腕管內受到壓迫,引起手掌手指正中神經支配區的麻木、刺痛、感覺異常等癥狀的一種病癥。臨床并不少見。
腕管是由腕橫韌帶與其背側8塊腕骨組成的凹面一起構成的骨性纖維管結構,腕橫韌帶橫架于大多角骨和鉤骨之間為前臂深筋膜在腕關節掌面的特殊增厚且堅韌的纖維束,腕管缺乏伸縮性,其內空間狹窄,有正中神經、拇長屈肌腱、4條指淺屈肌腱、4條指深屈肌腱和營養動脈通過。正常情況下,屈肌腱在腕管內各有一定的容積,肌腱的滑動不會妨礙正中神經。
正中神經由臂叢發出,沿肱二頭肌內側溝隨肱動脈下行到肘窩,從肘窩向下,行于前臂的正中,位于前臂淺深肌肉之間,經腕管入掌,在腕上方正中神經位于橈側腕屈肌腱和掌長肌腱之間的深面。正中神經的肌支支配除肱橈肌、尺側腕屈肌、指深屈肌尺側以外的前臂前群肌及手肌外側大部分(拇收肌以外的魚際肌和第1、蚓狀肌):皮支分布于手掌橈側2/3.區域、橈側三個半手指掌面及這三個半手指背面末兩節的皮膚。
在掌指和腕部長期反復用力進行活動中,指屈肌腱和正中神經長期與腕橫韌帶來回摩擦,引起肌腱滑膜和神經的慢性損傷發生非特異性炎癥變化。肌腱滑膜水腫使腕管內壓力增高,正中神經受壓。腕管綜合征屬于中醫的痹癥范疇,由于腕部肌肉感受風寒濕邪,瘀阻經絡:或局部慢性損傷,筋肉拘急,氣血瘀滯而發本病。
癥狀患手橈側三個半手指,掌側麻木刺痛或燒灼樣疼痛一般在夜間、持續用力、勞累后或手部受涼時癥狀加重,甩動手指癥狀可以緩解,氣候寒冷時患側手指發涼,發紺,活動不力,重者手指刺痛麻木感持續而明顯,有時疼痛可向前臂甚至上臂肩部放射,夜間影響睡眠。晚期患者患手橈側三個半手指感覺減退或消失,可出現大魚際萎縮拇指對掌功能障礙。
診斷:多有腕部勞損史或腕部骨折脫位等病史。正中神經出現手腕手指部的相應癥狀。手腕部大靈穴附近有壓痛或叩擊痛,并向手指放射,X線片排除腕部其他站位性病變,屈腕關試驗陽性止血帶試驗陽性。
鑒別診斷:與神經根型頸椎病的鑒別。頸椎病引起的神經根受壓時,麻木區域不單在手指,而同時有頸臂部,放射性疼痛麻木癥狀,出現臂叢神經牽拉實驗陽性、腱反射異常、頸部椎間孔孔擠壓實驗陽性等其他鑒別。與胸廓出口綜合征的鑒別。胸廓出口綜合征,可有手部麻木或疼痛,但癥狀多在患手尺側,且往往伴有血管癥狀,如手指發涼發紺,橈動脈搏動較另一側減弱。斜角肌緊張實驗陽性。
2 臨床資料和治療方法治療方法。
2.1 一般資料:本組病例58例,其中年齡最小22歲年齡最大68歲。
2.2 治療方法
(1)選取穴位:合谷穴,魚際穴,大陵穴,內關穴外,關穴曲澤穴。
(2)施述手法:推、滾、揉、理、點、搖、擦。
(3)操作順序:患者座位或平躺位。患肢放在床面上。掌心向上。先用推法,自掌心推至肘窩,5~8遍。后用小魚際滾法,滾前臂掌面,使其充分放松。點按合谷、大陵、內關、外關、曲澤三分鐘,已有酸脹感為度。用揉法理法,著重在指深屈肌、指淺屈肌和兩塊肌肉在手腕部的肌腱處。操作時力度輕柔緩和,避免加重正中神經損傷。患肢前臂旋前,掌心向下。雙手握拿患者腕部,兩手拇指置于腕關節背側。在拔伸下順時針逆時針搖腕關節3~5遍。然后將手腕被伸至最大限度,隨即屈曲腕關節,然后拔伸放松手指。在使患肢體掌心向上。揉掌心,大魚際兩分鐘。最后擦法擦前臂手腕手掌,以溫熱感為度。一天按摩一次,10次一個療程,兩個療程判斷療效。
3 療效觀察和典型病例。
3.1 療效標準:效果良好,自覺癥狀完全消失,觸診局部無壓痛感。顯效,自覺癥狀基本消失。勞累或受涼仍有癥狀,觸診局部壓痛感仍然存在。效果不佳,癥狀稍有緩解,效果不理想。
3.2 治療結果:治療58例患者中,效果良好,41例,占病例總數70.6%,顯效12例,占病例總數20.6%,效果不佳,5例占病例總數8.6%。
3.3 典型病例。
(1):趙某女,36歲。2017年6月18日初診,自覺大拇指食指中指三個手指麻木感。已有三個多月。 最近1月晚上手指能麻醒。晨起時手指麻木,手握力減弱,甩動手指后癥狀可緩解。患病及治療時。因自己帶孩子。總用涼水做家務。開始只覺手腕酸脹感。后逐漸出現手指麻木。繼而影響睡眠。去醫院打封閉三次不久后復發。經檢查,排除神經根型頸椎病,,胸廓出口綜合征,屈腕試驗陽性。腕關節手掌面,腕橫韌帶大陵穴附近壓痛感明顯,并伴有正中神經手指支配區域,放射性疼痛麻木感,加重,確診是腕管綜合征。我采用按摩治療一天一次,并囑患者回家后自行熱敷手腕。一天一次,一次30分鐘。治療8次后,癥狀完全消失,手腕掌側,痛感完全消失。后又鞏固治療3次。囑咐其回家后注意生活方式,避免受涼。一個月后電話隨訪,無復發患者對療效非常滿意。
(2):陳某,男38歲2019年2月20日初診,主訴癥狀每年天氣轉冷時手腕,手指無力麻木感就會加重。已有三年多。最近兩月尤其明顯,因其夜間加重以影響睡眠質。患病及治療史,其工作是廚師,手腕部長期重復性動作。起初并未處理。來我處前,去醫院檢查排除頸椎病胸廓出口綜合癥,手腕部x線片檢查無增生,錯位。醫院給予口服和外用藥,效果不太理想。觸診檢查。手腕輕度腫脹。壓痛感明顯并向正中神經手掌手指支配區,放射,屈腕試驗陽性。確診腕管綜合征,按摩治療一天一次。按摩后局部涂抹扶他林,并擦揉使其充分吸收,以增強療效,并囑其回家后,手按摩熱敷,一天一次,一次30分鐘,15次后。 手腕手指已無無力和麻木感,不影響工作,手腕部腫脹消失,壓痛感已不明顯。后又鞏固治療5次后,壓痛感已消失。主其工作中注意適當休息。并保暖。一個月后電話隨訪,癥狀無復發,患者對療效滿意。
4 體味
腕管綜合征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我用按摩手法治療,可以舒筋通絡,消炎止痛。用按摩手法治療效果明顯、簡單易操作。單純感受風寒濕邪,時間短,無明顯疼痛感。效果最佳。一般不到10次均能取得滿意療效。有損傷史,腕關節局部有輕度水腫,觸診有刺痛感,按摩過程中配合外用消炎鎮痛藥物十幾次也能取得滿意療效。年紀較大,病程長,手指麻木感明顯,甚至肌肉有輕度萎縮,效果不佳。按摩治療本病,是一種簡單易行,效果顯著的治療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