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 關霞霞
【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麻醉護理在臨床麻醉中的效果。方法:隨機抽取2019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80名麻醉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人,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的麻醉護理,觀察組則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強了麻醉護理管理,并對護理結果以及患者滿意度進行對比和分析。結果: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明顯低于觀察組患者。結論:提升麻醉護理工作的質量,能夠降低麻醉風險,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并提高臨床護理的質量和效果
【關鍵詞】臨床麻醉;麻醉護理;臨床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1-0195-01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從2019年1月-2019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患者中隨機選取了80名患者進行作為研究對象。將患者平均分為兩組,分別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組成員均為40名。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齡范圍在19歲到4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0.5±5.3)歲;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齡范圍在21歲到5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4.9±3.1)歲。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數據之間不具備顯著性差異(即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為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的麻醉護理;觀察組患者在術后安排至恢復室觀察,并在術后對生命體征進行定期的觀察,同時加強麻醉前患者護理工作的規范管理。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深入了解患者及其家屬對于麻醉護理的看法和評價,具體的護理方法如下:
1.2.1提升麻醉前護理的質量
不同的麻醉項目,對于前期護理也有著不同的要求。為了提升患者的麻醉體驗,在進行麻醉之前要詳細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并且了解患者是否具有藥物過敏史,避免用藥不當對患者的監控造成威脅。[1]基礎檢查包括身體檢查、心電圖以及肝腎和心臟功能的檢查,如果患者患有傳染性疾病,也要進行記錄。為了降低患者的痛苦以及對麻醉的恐懼心理,醫護人員可以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及時的心理疏導,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并消除患者對于麻醉的恐懼感。患者心理壓力過大,對于麻醉效果以及麻醉安全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醫護人員應當通過患者的表現去判斷患者嘗試恐懼心理的原因,并進行處理。一般是通過麻醉知識介紹、手術知識補充以及營養物質補充等幾種方式來消除患者的恐懼感,保證麻醉以及手術的順利進行。年長的患者則應由家屬陪同等待麻醉,并且由醫護人員向家屬介紹說明麻醉的相關知識和注意事項從而有效地安撫患者的緊張情緒,增加患者的自信心。
1.2.2為患者設立麻醉恢復室
患者在手術后需要一段時間才可以從麻醉狀態中恢復,恢復狀態較差的患者可能出現后遺癥或并發癥,因此為了幫助患者更好地從麻醉狀態中恢復,也是為了提升患者的滿意度,可以在手術室附近就近設立恢復室,無論患者是否需要住院,在手術結束后都應先到恢復接受觀察。[2]在觀察的時候,需要對患者的心電圖、血壓和脈搏進行監控,并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觀察和記錄,在確定各項數值恢復到穩定水平后,才可以安排患者離開醫院或將患者轉移到病房。全身麻醉的風險要遠遠大于局部麻醉,因此針對全麻患者的監護和觀察應該更為細致和謹慎,將全身麻醉的風險降到最低,并且盡可能避免并發癥的出現,不僅僅有助于患者度過術后的危險期,也有助于患者的康復。全身麻醉患者的恢復時間相對于局部麻醉患者來說更長,在觀察的過程中需要更為頻繁地進行數據監測,以便確定患者的生命體征是否正常。對于不住院的患者,在離院后的三天都需要對患者的情況進行觀察,了解患者是否有任何的不適感。住院患者則可以通過查房和面談的方式去了解是否存在并發癥或后遺癥,提升了患者的滿意度。
1.2.3全麻、局麻應當采取不同的護理方案
耗材管理屬于術前麻醉護理工作,恢復室的設立則屬于外部解決方案,想要切實地優化患者的就診體驗,要將工作重點落在每一個患者的麻醉后護理上。手術室內的患者病情不同,采取的麻醉方式也不同,為了更好地提供麻醉護理,需要根據不同的麻醉方式去制定護理方案,并將其推廣到臨床治療中。患者在進行麻醉前不允許進食進水,術后身體機能恢復的速度會比較慢。醫護人員可以安排局麻患者在術后的四到五個小時左右進食,在術后的三小時左右進水,避免對胃部造成刺激。定期觀察患者的傷口敷料吸收情況,每隔四個小時進行敷料更換,避免細菌感染。[3]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講解麻醉后的注意事項和進食要求,飲食要以清淡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影響術后恢復,并安排患者進行少量的運動,恢復身體機能。全麻患者則應當在徹底清醒后的六小時左右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進食、進水,避免對胃部造成負擔引起嘔吐、反流等癥狀。全麻患者在術后應當采取平躺仰臥的姿勢臥床休息,臥床過程中需要撤掉枕頭,保證患者能夠順暢的呼吸。[4]重點觀察患者是否出現了惡心、頭暈胸悶以及呼吸困難等麻醉后的并發癥,如果出現此類癥狀則需要進行重點看護,并聯系主治醫師。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對于麻醉工作的滿意度。借助制定的滿意度調查表,由患者根據自身感受來進行評分,評分結果包含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并利用調查結果計算患者對麻醉工作的總體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了SPSS20.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使用“[n/%]”表示計數資料,并采用卡方來對觀察組和對照組之間的對比結果進行分析和檢驗,如P<0.05,則表示此差異具有統計學的意義。
2 結果
通過觀察對比和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結果:在觀察組患者中,28例患者對麻醉護理較為滿意,10例患者感到滿意,不滿意患者為2例,總體的滿意度為95%;在對照組患者中,18例患者對麻醉護理比較滿意,15例患者感到滿意,不滿意患者為7例,總體的滿意度為75%;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滿意度,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在臨床醫療中,麻醉學所發揮的作用變得越來越重要。隨著近幾年來臨床醫學以及醫療水平的不斷發展,麻醉學以及麻醉技術也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在臨床醫療中的地位也得到了穩固。患者在麻醉過程中、結束后,包括麻醉前得到的護理措施被稱為麻醉護理,科學、有效的麻醉護理不僅僅可以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提高手術的效率和效果,也可以減輕麻醉師的工作壓力、消除患者的心理負擔。在實施護理的過程中需要做到一絲不茍,并針對不同的患者安排針對性的護理。
參考文獻
[1]????? 賈海鷹,賈雪,苗文武.麻醉護理在臨床麻醉工作中的管理[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5, 15(98).
[2]????? 王丙紅,于艷杰,張艷紅.麻醉護理在臨床麻醉工作中的管理探討[J].中國保健營養, 2013,23 (8):1929-1929.
[3]????? 代艷霞.麻醉護理在臨床麻醉工作中的管理[J].養生保健指南:醫藥研究,2016, 23(5):138- 138.
[4]????? 張獻珍,單英.麻醉護理在臨床麻醉工作中的管理[J].中國保健營養旬刊,2013, 23(12):7799 -7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