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萍
【摘? 要】在臨床護理中,護理質量與患者的康復有著密切的聯系,同時能夠改善醫患關系,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對于職業的安全以及特性較為多樣,包括化學因素,生物因素以及物理因素各個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危害著護理人員的健康安全,同時長時間的護理工作壓力,以及患者或家屬的不配合,不理解,導致護理人員會產生一定的心理障礙,對護理人員的身心影響較大,本次就護理人員的職業危險因素進行分析,結合情況對護理安全因素的防護給出對策。
【關鍵詞】護理人員;職業危險因素;防護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1-0229-01
護理人員長期工作在醫院中為患者提供服務,幫助患者有效地促進了身體的健康恢復,但他們工作內容相對復雜,在平時的工作中,一些不安全因素常常會發生,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危害人員的身心健康,維護護理人員的安全問題得到了社會的各界關注,如何能有效的避免這些問題產生,需要進行合理的對策,為日常的護理工作安全提供相應的幫助。
1 影響護理人員職業的危險因素
物理因素影響護理人員職業安全的危險因素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機械性損傷,物理性損傷為臨床護理中常見的機械性損傷,包括針頭刺傷,刀片割傷以及玻璃損傷,刀片能夠導致1/4的護理人員會出現身體損傷,針頭刺傷高達率百達38%左右,盡管多數的機械損傷導致護理人員的表皮損傷,但由于護理人員長期接觸一切接觸感染原物體,不同程度上威脅著護理人員的健康。第二,電器損傷,護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會長期與儀器設備進行接觸,儀器設備長期老化,未經檢修會導致一些磨損嚴重,在實際操作中,很可能出現短路以及漏電等事故,使護理人員被灼傷以及電傷。第三,其他因素,隨著醫療器械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高科技逐步應用到臨床護理當中,在手術準確率提升的同時,電離輻射的保護不當,會引發護理人員受到輻射,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導致護理人員身體會出現不同成變程度的致癌物質,比如神經性外科以及泌尿外科等科室會經常進行激光手術的治療,在這樣的環境中,長期工作護理人員的皮膚以及眼部會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傷。
1.1化學因素
醫院中存在諸多病菌,需要定期對內部環境以及儀器進行消毒處理,化學消毒劑能夠出現不同程度的揮發,對護理人員的皮膚以及呼吸道神經系統等產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導致護理人員出現免疫力下降,哮喘等。同時紫外線消毒等設備不當,可能會導致護理人員出現眼炎以及皮炎等問題,吸入過多會導致護理人員產生胸悶、氣短等不適癥狀,影響護理人員的身體健康,同時在輸液以及配藥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操作不當皮膚接觸過后,藥品進入體內,很可能產生淤積,不但有損身體健康,還有致癌的風險。甚至維護威脅到護理人員的生命安全。
1.2生物因素
醫院中患者高度集中,而且病原微生物比較多,而且復雜多樣,護理人員長期處在這樣的環境當中,頻繁接觸患者的體液以及分泌產物,容易對護理人員的皮膚、眼部、鼻腔等出現傳播性感染,導致護理人員患上感染疾病的危險性的較高,因此,護理人員發生感染的疾病的概率通常高于普通人群。
1.3社會因素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物質水平不見提升,相對于自身的維權意識更加強化,當前的醫護關系中越來越緊張,護理人員長期處于高壓、高強的環境中,護理人員的配備數量不足,使工作壓力以及心理壓力較大,導致護理人員出現身心疲勞以及免疫力下降,出現不同程度的頭痛以及身體乏力的等使護理人員出現焦慮,恐懼等情緒嚴重危害了護理人員的身心健康[1]。
2 職業安全防護對策
2.1防范物理損傷
物理損傷即銳器損傷的防范,要求護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嚴格按照規章制度以及工作標準進行操作,穿戴配齊防護手套以及衣物特殊藥品,應該正確處理,同時將廢棄的醫療物品統一丟棄,如出現銳器損傷及使用清水或肥皂水進行沖洗,將傷口中的血液擠出,同時填寫銳器損傷表,接受健康水平檢查,降低護理人員的身體損傷,允許的情況下,要注射疫苗。
2.2電器損傷防范
嚴格按照操作流程使用電器,并配備檢修人員定期進行線路運行以及電器的檢查,確保電器正常運作,同時檢測是否有漏電現象,避免出現漏電以及危害到護理人員的生命安全,同時可以安裝防漏電插座,減小事故的發生率[2-4]。
2.3電離輻射保護
護理員長期處于電離輻射工作當中,盡可能降低職業危害,應該做好安全防護措施,合理保護護理人員,盡可能降低輻射水平。
2.4化學損傷保護
醫院應該建立靜脈配置中心,對刺激性以及特殊性的藥物配備安全的防護措施,由專門人員進行配置,降低護理人員在日常化學品配置當中產生的危害,提升藥品的安全性,同時在護理人員進行藥物配置當中,藥品配置以及消毒液要正確使用,佩戴防護靜口罩以及手套等,在避免在工作中避免皮膚直接接觸藥品,防止藥品濺到護理人員的鼻腔以及眼部對身體造成嚴重的刺激及損害,維護危害護理人員的人身安全,對于非揮發性較強的藥品,嚴格加密處理特殊藥品的存放空間,應該定期保持室內的空氣清新,保持空間干燥[5-6]。
2.5生物損傷防范
醫院科室內定期進行安全知識講座,加強護理人員對于職業防范的意識,并了解傳染病的傳播途徑以及與體液、血液相關的的操作流程,避免傳染,必須在操作前必須穿戴防護衣物以及配備手套,勤洗手勤消毒,降低病菌感染的幾率。
2.6提升護理人員自身的安全保護意識
護理人員應該定期進行自我知識的培訓及完善,定期學習護理內容,明確自身的工作職責以及范圍和義務,學習國家法律規定,內容在操作中嚴于律己,規范自身的行為,盡可能避免出現醫患糾紛,促進護理的有效性以及護理人員及患者的護理依從性,醫院中注重工作環境的良好改善,定期對安全用品進行更新以及防護,增加護理人員的數量,將工作強度降低,為護理人員營造輕快,壓力較小的工作環境,消除護理人員的工作疲勞,有效提升工作效率,護理人員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同時養成良好的安全防護以及自我保護意識,學會對自己進行心理疏導,以緩解緊張情緒,同時確保自己在工作時全身心投入狀態,保持最佳的工作狀態,同時醫院可以對護理人員定期進行相應的心理咨詢時間設置,避免因為工作壓力過大產生心理問題,實現護理人員的身心健康。
綜上所述,護理人員的職業安全威脅因素較多,需要對護理人員進行安全意識保護,同時提升護理中的工作環境,對機械性損傷,化學性損傷以及電輔電離輻射環境,電器損傷,生物性損傷以及護理人員自身的安全意識進行最大程度的保護,降低損傷幾率,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提升護理人員工作效率,同時降低不安全的危險因素,降低職業風險。
參考文獻
[1]????? 楊曉伊,束琴華,吳穎,徐麗華.中心換藥室護理人員職業暴露的危險因素與防護措施[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19):132-133.
[2]????? 杜海英,菅偉.口腔科護理人員職業危險因素防護策略[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9,6 (27):100-101.
[3]????? 金叢蘭.醫院急診護士職業暴露的危險因素分析及防護措施[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9,30(15):2724-2726.
[4]????? 楊慧.介入導管室護理人員職業暴露危險因素分析及防護措施探析[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9,30(07):890-891.
[5]????? 熊惠芳.手術室護士的職業危險因素及防護對策[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58): 263.
[6]????? 鄧澤敏,李微微.外科護理人員職業暴露的危險因素及防護措施[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26):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