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淵博 張興
【摘? 要】目的:分析瘧原蟲形態學與免疫學檢測方法的相關性與符合率。方法:選取2009年1月~2019年10月我院檢驗科856例不明原因發熱和疑似輸入性瘧原蟲感染患者血液樣本為研究對象,同時使用形態學檢測(人工鏡檢)和免疫學檢測(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對血液標本進行檢測,比較兩組檢測結果并分析。結果:①鏡檢法與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分析法檢出陽性例數比較,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②鏡檢法與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分析法檢測陽性率、靈敏度及特異度比較,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③鏡檢法與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分析法檢測時限及成本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人工鏡檢、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檢測在瘧原蟲篩查中均有良好的診斷效果,具有顯著的相關性及符合率,二者聯合應用有利于提高臨床診斷的準確率,減少漏診,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瘧原蟲;形態學檢測;免疫學檢測;人工鏡檢;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
【中圖分類號】R5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1-0285-01
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根除瘧原蟲感染已成為寄生蟲防治工作中的重要任務之一,然而多篇報道顯示[1-3],瘧原蟲感染是全球寄生蟲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組成之一,至今瘧原蟲感染仍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影響因素。如何應用準確有效的檢測方法開展瘧原蟲感染篩查工作,對根除瘧原蟲感染有重要臨床意義。隨著近年來,篩查瘧原蟲感染篩查檢測方法的不斷更新和進步,其實驗室檢測準確率與臨床診斷符合率已越來越高,但相關報道提示[4],二者之間仍然存在一定誤差,如2011 年全國報告顯示仍有18.3%的瘧疾病例未能得到實驗室的確診[5], 因而比較不同檢測方法的相關性與符合率,有利于減少實驗室診斷誤差。基于此,筆者針對856例不明原因發熱和疑似輸入性瘧原蟲感染患者血液樣本進行形態學及免疫學檢測,并對比分析二者應用價值,現將研究結果回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月~2019年10月我院檢驗科856例不明原因發熱和疑似輸入性瘧原蟲感染患者血液樣本為研究對象, 將人工鏡檢所得結果歸為A組,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檢測所得結果歸為B組。所有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并同意。
1.2方法
1.2.1 形態學檢測方法? 即人工鏡檢, ①儀器:日本奧林巴斯公司生產的顯微鏡100倍油鏡(型號CX41);②診斷標準[6]:參照200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制定的診斷標準制定。③組建鏡檢專家小組,組員由經驗豐富的檢驗人員組成,工齡≥10年,并有相關形態學進修經歷者;④取患者新鮮抗凝全血,涂厚、薄血涂片,分別進行鏡檢,檢驗結果至少由第二人復核。
1.2.2免疫學檢測方法? 即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分析法? ①材料:使用由廣州萬孚 生物技術公司生產的瘧原蟲診斷試劑(批號: w05490204)。②分析方法:按試劑盒說明書操作,吸取5μL全血樣本,垂直滴入樣品孔A當中,滴入4滴裂解液到加樣孔B當中,觀察15min得出檢測結果:當檢測區T1區和對照區C,或檢測區T1、T2和對照區C都出現紅色反應線時為惡性瘧原蟲感染;當檢測區T2和對照區C都出現紅色反應線時為卵形瘧原蟲和間日瘧,或三日瘧原蟲感染;當只有對照區出現一條紅色反應線時,為陰性;當對照區C沒有紅色反應線時,檢測無效。
1.3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2.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
)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若P<0.05,則提示數據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種檢測方法的檢驗結果比較? 856例樣本中,人工鏡檢法檢出陽性例數為12例,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分析法檢出陽性例數為13例,二者比較,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見二者的檢測結果具有顯著的相關性,詳見表1。
3 討論
多篇報道顯示[7-8],從形態學檢測角度上使用的人工鏡檢法曾一度是瘧原蟲實驗室篩查的金標準,然而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該方法作為金標準的提法一度遭到質疑,尤其是隨著免疫學檢測方法的不斷進步,使得人工鏡檢已不是唯一可靠的瘧原蟲實驗室篩查方法,尤其是該方法受到檢測人員技術水平的干擾,使得其臨床應用的局限性逐漸顯露出來,而免疫層析分析技術具有方便快捷、敏感性高等特點,恰恰彌補了這方便的不足[9]。為進一步明確二者的臨床應用差異,本研究對二者的檢測結果和應用價值做了簡要比較,以為瘧原蟲篩查的臨床應用提供一定參考依據。
由本研究可知,一方面,雖然人工鏡檢法檢出的陽性例數比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分析法的檢出的陽性例數要少,但二者檢測陽性率比較并無顯著差異;另一方面,雖然人工鏡檢法與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分析法的檢測結果無顯著差異,但二者的檢測結果與臨床診斷病例數量之間仍存在誤差,即856例血液樣本中所確診的11例瘧原蟲感染樣本(均為輸入性患者),有1例人工鏡檢為假陽性,有2例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分析法為假陽性;此外,經比較兩種檢測結果具有顯著的相關性,二者均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所不同的是人工鏡檢法的成本較低,但耗時較長,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分析法的成本較高,但耗時較短。
由上述分析可知,一方面,人工鏡檢與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分析法在瘧原蟲篩查過程中均有明顯臨床優勢,但各有優勢,可互為補充;另一方面,二者作為瘧原蟲實驗室篩查方法,其檢測結果與臨床診斷病例仍存在一定差距,仍然有需要進一步優化的空間,部分瘧原蟲感染病例與實驗室檢測結果之間仍存在誤差。就本研究所涉及的兩種檢測方法而言,無疑將二者互相聯合應用,更有利于提高臨床診斷的準確率,減少漏診病例。由此可見,綜合檢測是瘧原蟲實驗室篩查最具可行性的優化途徑之一。
總之,由前文分析可知人工鏡檢、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檢測在瘧原蟲篩查中均有良好的診斷效果,具有顯著的相關性及符合率,在應用價值上各有所長,二者聯合應用有利于提高臨床診斷的準確率,減少漏診,值得臨床推廣。
特此聲明:以上瘧原蟲確診患者均為輸入性病例。
參考文獻
[1]????? 周耀武,林祖銳,羅春海.我國瘧疾診斷試驗準確性的Meta分析[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7,12(3):241-243.
[2]????? 龔震宇,龔訓良. 2015 年全球瘧疾防控概況[J].疾病監測,2016,31(2):174-175.
[3]????? 姚美雪,王恒.瘧色素在瘧原蟲檢測方面的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寄生蟲學與寄生蟲病雜志,2014,32(1):68-70.
[4]????? 胡雪影. 瘧疾診斷方法研究進展[J].安徽預防醫學雜志,2016,22(4):255-256.
[5]????? 何金林,徐云龍.瘧原蟲檢驗進展[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 2013,,23(18):3614-3616.
[6]?????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WS259-2006瘧疾診斷標準[S].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6.
[7]????? 李冉,王康椿,葉青等.鏡檢法與金標法在瘧原蟲篩查中的應用[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8,36 (5):710-712.
[8]????? 潘寶龍,高曉玲,楊美蘭等.XE-2100血細胞分析儀篩選檢出瘧原蟲感染[J].醫療裝備,2016, 29(1):105-106.
[9]????? 樊淑華,王永立.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應用研究進展[J].動物醫學進展,2014,35(10):9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