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鑫利華小學 廖大贊

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部分學生對電子產品的熱情高漲,不惜占用大部分課余時間來玩電子產品。玩電子產品有一定的好處:鍛煉反應能力和思維能力,豐富課余生活,但過于沉迷,就會出現本末倒置。
由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一些學生對發明創造興趣不濃,而發明創造的目的在于有效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教師可以利用電子產品的“利”,強化熱情干預,引導學生將對電子產品的熱情轉移到發明創造上,將玩電子產品“練就”的能力應用到發明創造中,愛上發明創造,從根本上提升發明創造能力。
電子產品與發明創造有這樣的共性——在不確定的任務驅動下,能通過假設、挑戰而實現自我價值,獲得滿足感,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熱情干預引導時,可以利用這個共性,有針對性地讓學生探究一些發明創造項目。
比如,學生對《絕地求生》《和平精英》等射擊類游戲特別感興趣,在課余時間往往投入大量精力。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學生主要從戰場物質的收集、與敵人斗智斗勇中獲得樂趣和成就感。在收集戰場物質時,他們對一些制作精良的槍支彈藥較為感興趣,一般會思考如何將槍支彈藥藏在安全區域,避免被他人發現并帶走,這與生活中晾衣這一事件有異曲同工之妙——在大風天,需要考慮如何將衣物晾曬在晾衣架上才能讓衣物不被風刮走。于是,我讓學生發散思維,領會晾衣架的設計與槍支彈藥的埋藏有哪些共同點,然后對衣架進行改進。學生受電子游戲的影響,從經常使用的UZI沖鋒槍構造中獲得啟發,在晾衣架上安裝小鉤,做成了防風式晾衣架。
雖然這種發明較簡單,但學生自我價值實現的熱情得到了很好的轉移與引導,同時潛移默化地培養了發明創造興趣,提升了創新能力。之后,他們在生活中多動腦、勤動手,對一些不方便使用的物品進行改進,能發明更多新產品。
熱衷于通過電子產品進行社交的學生喜歡網絡聊天環境,在那種環境下,他們可以暢所欲言,充分發揮想象力,思維流暢,語言幽默有趣。而在現實生活中,雖然他們對發明創造有一定的興趣,但由于所處的氛圍較為尷尬,發明創造的氣氛不夠濃厚,很少與他人交流自己的創新想法,分享成功的喜悅,長此以往,發明創造的激情會被磨滅,更別說提升發明創造能力。
教師可以通過熱情干預引導,為學生創造他們所渴望的發明創造環境,營造“人人是創造之人、天天是創造之時、處處是創造之地”的氛圍,組建若干個主題發明創造小組,鼓勵組員們多交流討論,分享收獲,共同解決問題,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我通過觀察發現,班上一些學生喜歡用微信聊天,但在交流發明想法和經驗時不愛交談,寡言少語。于是,我將他們分為多個四人小組,給他們布置任務:利用學校每周舉行升旗儀式、周會頻繁使用話筒的機會,觀察有線話筒和固定話筒,分析它們有哪些不足之處,能改進得更合理更實用嗎?要求他們把分析結果記錄下來,提出改進方案。之后,我舉辦小組交流會,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在會上,有的小組提出話筒的高度不是很合理,有的小組提出話筒架在位置調整的時候不靈活……針對這些問題,制訂改進計劃,然后在我的指導下實施。

在小組交流過程中,學生們激情滿滿,積極參與,分享的學生侃侃而談,聽的學生躍躍欲試。通過交流分享,他們的創造積極性高漲,有利于提升發明創造能力。

學生在使用電子產品時,往往會對其設計感興趣:好奇電子產品的內部構造是怎樣的,一些生性好動的學生甚至會拆開它們一探究竟;特別想知道電子產品的操作系統和里面的應用是如何運行的……這類熱情與發明創造有著本質的關聯,只是電子產品的設計科技含量較高,有現成的圖紙和生產技術,而發明創造則需要創造出從未出現的事物及方法。一般來說,學生的發明作品技術含量并不高,但實用性強,具備新穎性。
教師可以通過熱情干預,引導學生通過發明創造掌握發明與制作技能。當學生進行發明創造時,首先引導其明確發明的大方向,選擇一個較為合理的發明創造課題,接著構思,設計圖紙,然后尋找合適的材料,制作作品,最后對作品進行完善修飾。在設計與制作過程中,學生遇到某些問題要積極提問,有效解決問題,提升發明創造能力。
總而言之,當學生過于熱衷于諸如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時,教師應該進行熱情干預引導,利用電子產品與發明創造的共性,讓學生對發明創造產生濃厚的興趣,在良好的發明創造氛圍中交流想法與經驗,自行設計與制作。這樣,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及動手能力得到鍛煉,發明創造能力實現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