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碧圣聯合水務有限公司垃圾分類指導員 楊海洋、劉寧
垃圾分類實施以來,北京碧圣聯合水務有限公司的41名黨員和26名團員變身成為了垃圾分類指導員,承擔起了新的光榮責任。他們忙碌的身影,已經成為公司上下一道亮麗的風景……
每天中午11點,共青團員楊海洋都要戴上口罩和手套逐個檢查樓道里的垃圾桶。她是公司水質檢測實驗員,在實驗中會用到一些強酸、強堿試劑,還有產生的廢液,都要單獨投放到專業的存儲間,交由專業的公司收集處理;佩戴過的手套必須投放到專用垃圾桶,不能與生活垃圾混合投放。隨著垃圾分類的實施,楊海洋成為了垃圾分類指導員,每天定時定點檢查樓道內的垃圾桶。
檢查完垃圾桶、廢液儲存間,楊海洋又前往職工餐廳,當上了 “光盤行動”監督員。這可不是“走馬觀花”就能完成的任務,從提醒職工們適量取餐,到剩下的殘渣、菜湯和餐巾紙如何投放,整個過程楊海洋都嚴格履職。
有效的監督收到了可喜的成效:自從 “光盤行動”與垃圾分類指導同步上線后,公司食堂的廚余垃圾減少了50%。
公司總部辦公室的黨員劉寧,自從有了新職務,就比平時忙碌多了。 “劉寧,辦公室的綠植,掉的葉子屬于什么垃圾?” “這是廚余垃圾。”劉寧不假思索地回答。
5月20日這天,劉寧登上了公司 “每周一講”的講臺,利用視頻系統向職工宣講垃圾分類知識。他用生動的比喻講解 “四分法”: “‘佩奇’能吃的是廚余垃圾, ‘佩奇’不能吃的是其他垃圾, ‘佩奇’吃了會死的是有毒垃圾,賣了可以買 ‘佩奇’的是可回收垃圾。”聽過他的課,職工們很快就掌握了垃圾分類的 “秘訣”。
如今,不會垃圾分類就找垃圾分類指導員,已經成為了越來越多公司職工參與垃圾分類的 “時尚之選”。公司的黨員、團員加起來占到公司職工總數的30%,變身垃圾分類指導員后,解決了廠區分散、垃圾分類不易監督的難題。
“除了我們自身要踐行垃圾分類,還要監督指導職工們進行垃圾分類!”劉寧說道,最近變身為垃圾分類指導員的黨員、團員們,已經變成了 “多面手”,他們在日常工作不耽誤的同時,垃圾分類工作也努力做好。 “每天除了對所在部門、廠的垃圾分類監督,指導垃圾分類投放,勸告、制止不符合要求的行為,他們還要檢查和保持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的整潔完好?!?/p>
“實施垃圾分類是社會文明水平的重要體現,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更是一場深刻的習慣革命。我們不但要有垃圾分類的意識,更要有垃圾分類的水準。所以,普及垃圾分類知識,加強監督落實,必須發揮指導員的作用?!惫究偨浝?、黨支部書記王勇講得實實在在。
公司的黨員、團員們變身為垃圾分類指導員,他們是垃圾分類的踐行者、維護者、引領者,影響帶動了廣大職工主動加入到垃圾分類行列。如今,碧圣公司職工們人人變身 “垃圾分類達人”,所有垃圾都能實現分類入桶,而 “垃圾分類、源頭減量”“循環經濟,綠色發展”等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也在逐漸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