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 奚玉川
由于建筑行業的迅速發展,建筑企業的交易活動出現復雜化、具體化的體量增長,使得企業應收賬款的運用范圍不斷擴張,同時眾多建筑企業應收賬款的風險水平正在面臨困境,因此,建筑企業需要持續的明確應收賬款管理工作的薄弱點所在,包括建筑企業針對應收賬款管理的流程及方法不健全、控制環境有待優化、信用評估機制缺失有效性等,以期探索出能夠降低建筑企業應收賬款風險水平的有效措施。
1.應收賬款管理流程及方法不健全。由于建筑企業內部業務流程的規范性欠缺,再加上企業應收賬款的額度及回收周期不夠合理,使得建筑企業的資金管理風險大大提升,其主要原因是,應收賬款管理流程及方法不健全。具體而言,主要體現為三方面內容:一是企業應收賬款管理流程的核心地位尚未確立。由于建筑企業針對產生應收賬款的業務流程缺失全面的風險考慮和風險防范意識,企業無法對應收賬款的產生前評估、發生后收繳環節進行有力的風險控制和管理,使得應收賬款管理流程無法成為企業業務流程持續完善過程中的核心內容。二是企業應收賬款的風險管控方法缺失合理性。由于建筑企業針對應收賬款規模及負債水平缺少科學的風險評估機制,使得不少建筑企業的財務杠桿率過高、貼現成本過高等現象時有發生,從而導致企業的經營風險難以控制。三是企業應收賬款的常規管理流程不夠規范。由于建筑企業實際業務過程中針對常見應收賬款類型的考核評估流程不夠規范,企業業務人員難免會產生風險不合理的應收賬款,繼而導致企業資金流動性出現問題,最終增加了企業的經營風險成本。比如,單一建筑項目安裝的結算款項出現過長的回籠周期。
2.應收賬款的控制環境有待優化。由于建筑企業受到宏觀政策、市場經濟環境的影響較大,企業應收賬款的控制環境難免會處于不利狀態,因此,建筑企業應收賬款的控制環境依然有待優化。一方面,是指建筑企業財務管理制度環境有待優化。由于建筑企業財務制度針對應收賬款的控制細則存在一定缺位或權責不清晰的情況,企業財務層面無法可靠的核查應收賬款的實際情況,從而促使企業業財融合運轉的過程中出現問題,例如業務部門執行應收賬款的控制細則存在怠慢情況,使得企業應收賬款的整體規模過大。再者,不少應收賬款的事前監督力度不足,使得企業老齡應收賬款的占比不合理。另一方面,是指建筑企業內控組織環境有待優化。由于建筑企業的內控專門部門或機構尚未形成,個別建筑企業實施內控管理的組織環境無法得到保證,使得企業各項涉及到應收賬款的經濟活動難以受到有力控制,從而增大了企業的應收賬款管控風險。比如,建筑企業沒有依據自身應收賬款特征設立內控風險評估部門,使得企業的應收賬款風險無法得到專業化的評估和控制。
3.應收賬款的信用評估機制缺失有效性。由于建筑企業針對應收賬款的信用監督力度不足,企業的信用評估機制難以發揮真實效用。具體而言,主要表現為三方面內容:一是建筑企業針對應收賬款額度及賬齡的控制機制有待完善。由于建筑企業出現老齡賬款占比不合理、應收賬款年度總額過高的情況,建筑企業的財務計劃就會受到不利影響,繼而促使不少建筑企業產生不低的財務費用,包括壞賬損失、負債利息等內容,最終導致建筑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整體效益水平受到不利影響。二是建筑企業的信用評估程序不具備充分的合理性。由于建筑企業針對應收賬款信用評估程序局限于單純的回籠率指標、應收賬款產生次數等,企業應收賬款的信用不確定性風險難以控制,使得建筑企業針對負債方的財務狀況難以掌控,最終難以規避因負債方財務狀況不明所致的壞賬風險。三是針對負債方的信用風險評估指標不具備充分的體系性。由于建筑企業財務工作量巨大、企業應收賬款活動量巨大,企業財務人員針對已經長期合作的或信用資質比較優秀的負債方具備一定的風險懈怠性,導致企業信用風險的評估指標過于單一,從而無法規避因負債方財務計劃變動、內部戰略變動所致的應收賬款拖欠風險,甚至出現信用優良的負債方占據老齡應收賬款大頭的情況。也就是說,建筑企業的信用風險評估指標過于局限于定量指標,使得合作企業的信用情況難以得到綜合的反映,從而不利于企業應收賬款風險的有力控制。
1.科學完善企業應收賬款的管理流程及方法。為降低建筑企業的資金管理風險,同時提升企業應收賬款管理的效率,建筑企業需要從三方面持續改進應收賬款的管理流程及方法。一是強調企業應收賬款管理流程與企業業務戰略的關系。這需要建筑企業針對產生應收賬款的業務流程進行規范化處理,使得應收賬款的管控目標與企業業務戰略目標相互協調,同時促使應收賬款的產生前評估、發生后收繳環節具備相應的風險控制節點,最終保證企業戰略不傾斜的情況下合理管控應收賬款規模。二是運用多種應收賬款的風險管控方法。這需要建筑企業通過平衡計分卡、綜合指數評估法等途徑針對各個會計分期內的應收賬款情況進行分析和反映,同時完善預期的風險防范方案,從而實現建筑企業應收賬款風險的有效控制。三是增強企業常規應收賬款管理的規范性。這需要建筑初步分類和識別常見的應收賬款類型,對不同類型的應收賬款實施風險評級,同時針對風險評級高的應收賬款業務活動進行重點審批和控制,從而保證企業常規應收賬款的產生過程更加規范。比如,單一建筑安裝項目的款項在正常情況下不采用分期結算的支付形式,以降低應收賬款回籠周期過長的風險。
2.完善有效的應收賬款風險評估流程。完善有效的應收賬款風險評估流程,需要建筑企業主要關注三方面內容:一是持續擴充企業應收賬款管理的信用依據。這需要建筑企業細化財務計劃的財務費用控制目標,針對企業年度的、季度的往期合作方應收賬款進行分析和反映,同時得出相應的應收賬款信用評估報告,從而有助于企業應收賬款的決策過程具備充分的信用信息參考,最終促使企業科學完成項目投標、合理確定工程款支付周期、有效核查應收賬款的發生資質。二是建立科學的負債方財務信用風險指標評估體系。這需要建筑企業不僅參考單純的回籠率指標、應收賬款產生次數等定量指標,同時應用虛擬變量針對常見負債方的信用風險進行定性研究,使得建筑企業充分的掌控負債方的財務信用狀況,最終有效規避多方因素所致的壞賬風險。比如,在企業具備充分的現金流情況下,設計負債方企業愿意提前或按期支付應收賬款為變量1,設計負債方企業因其他情況不愿意提前或按期支付應收賬款為變量0。三是持續增強應收賬款風險評估程序的合理性和科學性。這需要建筑企業重新梳理業務程序和財務程序,通過風險推斷、壞賬數據分析報告、預算績效反映等方式,針對企業應收賬款產生過程中的風險要點設計有力的監督節點,最終保證建筑企業應收賬款風險程序的健康運轉。比如,針對應收賬款風險評估程序的識別分類環節,企業財務人員和業務人員需要進行充分的信息交換,使得企業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相互輔助,從而確保建筑企業識別和分類出可行性較強的風險分類清單,最終有助于建筑企業后續風險評估程序的健康運轉。
3.合理優化企業應收賬款管控的控制環境。為確保建筑企業規避宏觀政策、市場經濟環境的不利影響,企業應收賬款的控制環境需要得到有效的改善和優化。一是需要建筑企業持續改善應收賬款管控工作的制度環境。這需要建筑企業不斷明確和修訂應收賬款的控制細則,針對應收賬款產生不當的行為實施控制和監督,同時加強業務部門在應收賬款控制過程中的主體責任地位,通過加強應收賬款的產生前審批、產生后跟進,使得企業財務層面掌握可靠的應收賬款實際情況,最終保證企業業務應收賬款的規范產生、財務管控效果的有效提升。比如,針對業務部門過度產生應收賬款的情況,建筑企業要建立應收賬款回籠情況的追責機制,如若應收賬款回籠率出現問題,那么相關責任人需要承擔一定的損失責任。二是需要建筑企業強化內控管理對應收賬款風險的控制。這需要建筑企業持續完善內控管理制度,將應收賬款的風險管控程序納入制度體系,通過風險識別的分類標準設計、風險評級的原則確定、應收賬款風險預警的防范方案設計,確保建筑企業涉及應收賬款的經濟活動具備足夠的低風險性,最終保證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的穩步提升。比如,建筑企業可以專設內控風險評估部門,使得企業的應收賬款產生過程更規范、企業價值創造力不滑坡。再者,企業內控風險評估流程需要專門化的設定應收賬款的控制流程,以便于企業的內控管理效果、應收賬款管理水平能夠穩步提升。三是科學優化建筑企業外部性的應收賬款控制環境。這需要建筑企業通過專業崗位設定、企業制度流程設計、機制設計等形式,使得建筑企業針對最新的監管政策、金融市場政策具備充分的認識和定位,從而保證個別建筑企業應收賬款偶爾出現的貼現、以賬養賬的行為是合規的、成本最小化的,最終有助于企業應收賬款管理效益的提升。比如,由于持續的金融市場政策變動,建筑企業產生負債的利息成本有所浮動,因此,企業財務部門需要有專人進行長期的跟進和研討并得出融資成本報告,同時依據融資成本報告選擇規模合理的負債融資來應對老齡化的應收賬款、回籠效率低的應收賬款,最終有助于企業應收賬款管理水平、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