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青島市市北區統計局
2019年,市北區根據全市發展規劃,提出了“建設宜商、宜居、宜創業充滿活力的濱海新區”的發展目標。把調整經濟發展結構,擴大居民消費,促進經濟又好又快增長作為政府工作目標。為此,區統計局在分析2014-2018年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就進一步加快發展全區第三產業、擴大居民消費,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有關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2014年至今,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保持較快增長,2018年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90.43億元,比2014年增長149.3%。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批發零售貿易企業一直占據主導地位,2018年全區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80.54億元,比2014年增長了157.8%。住宿餐飲服務業增勢較快,2018年實現營業額9.88億元,比2014年增長96.4%。2014年市北區提出打造汽車貿易大道,汽車零售額成為全區零售額的中堅力量,2018年實現汽車零售額33.98億元,占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37.6%。
五年來,市北區高度重視民生問題,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 2014年全區人均可支配收入9464元,2018年達到17911元。由于家庭收入來源渠道增加,占家庭總收入最主要的部分的工資性收入比重由2014年的72.3%下降到2018年的64.7%,居民人均經營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增長明顯,2018年全區人均經營性收入比2014年增長了142.8%,2018年全區人均轉移性收入比2014年增長了156.3%。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和城區建設日新月異,居民的生活水平、居住條件有了極大的改善,居民消費逐步向發展型、享受型升級。據抽樣調查資料顯示,2018年末,市北區城市居民家庭每百戶擁有彩色電視機107.35臺,洗衣機94.12臺,電冰箱102.94臺。由此,家庭消費的目標進一步轉向了更高消費等級——家用汽車,截止2018年末,市北區每百戶居民擁有各類家庭轎車50.29輛。
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占全部生活消費支出的比重)保持較低水平。從全區居民生活發展趨勢來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恩格爾系數一直走在下降的通道。2014年-2018年,市北區恩格爾系數一直維持在30%-40%較低水平,40%以下通常被認為達到了富裕生活水平。因此,目前全區城市居民生活仍處于從小康向富裕發展過程階段。
1.實施擴大消費新政策:要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就應在經濟增長方式上,實現由投資拉動型向消費主導型的重大轉變,有利于提高居民的最終消費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擴大內需確定為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方針的基本立足點。把增加居民消費特別是困難居民消費作為擴大消費需求的重點,不斷拓寬消費領域和改善消費環境。促進擴大內需,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保持社會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等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這些政策將有利于進一步促進全區消費能力的提高。
2.經濟的穩步增長將為消費快速增長奠定堅實基礎。為積極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措施,市北區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促進經濟發展、保障民生、拉動消費的具體實施意見,這些措施的制定和實施,將推動城區經濟的穩步增長。2019年將是市北區城市大規劃、大發展、大投入的一年,多個重點項目的實施,將給城區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從而實現城區功能轉型,實現自我造血的良性循環。
3.擴大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提高他們的消費能力。國家、省市已就收入分配出臺了相關政策,這些措施有利于居民購買力總體水平提高,從而促進消費需求的實現和市場規模的擴大。今后一個時期政府還將采取更多措施,切實提高居民收入,包括增加城市低收入者的低保金,提高離退休人員工資。城市工薪階層收入水平的提高,將增強中低收入群體的消費信心,消費潛力進一步得到釋放。國家還將逐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整頓和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對刺激消費將產生積極影響。
4.消費結構升級換代將促進消費需求的增長。從國際發達國家發展歷程看,人均生產總值每超越1000美元,對消費結構升級都十分重要,是居民消費行為和消費結構發生重要變化的關鍵階段。2018年青島市國內生產總值達到新高度,對消費需求也必將起到重要作用。
1.收入預期不穩,支出壓力偏大,對消費增長產生抑制作用。目前國際金融危機已演變成實體經濟危機,且在一定時期繼續震蕩,尚未見底,因此,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走勢產生影響。因此,經濟發展的不確定,勢必對個人收入預期無法預料,對個人職業發展存在一定變數,所以消費預期大大降低。而社會住房、醫療衛生、教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居民消費剛性支出增加,未來收支矛盾預期將更加突出。
2.城區商業發展滯后,與城市居民消費需求不相適應。長期以來,市北區商業網點建設歷史欠賬較多,發展相對其他區域比較緩慢,突出表現在適合居民消費的商業用房面積過少;由于缺乏統一的規劃,自發形成的機電、汽配商業網點建設,與百姓生活關聯度降低,造成工作、居住在本區,消費在外區的局面。商業業態結構和網點布局等不合理、不配套;生活保障性、微利性和公益性服務網點發展難以為繼;許多老社區急需改造和提高;連鎖經營、物流配送向社區延伸的步伐緩慢,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在社區所占的比例很小,造成社區的商品質量、衛生條件和服務水平令人堪憂,導致一些居民難以在社區放心消費。
3.轄區困難企業、困難家庭較多,造成貧困弱勢群體集聚。市北區是老工業區,由于產業結構調整、產品升級換代,企業效益急劇下降,甚至關門歇業,如國棉一至五廠。大量下崗職工、產業退休工人涌向社會,給區域社會經濟帶來諸多困難和問題:企業發放少量的生活薪金,只能維持基本溫飽所必需的支出,導致消費層次較低,無力承擔日益沉重的家庭負擔。
4.流通業發展與區域經濟地位不相稱。流通領域組織化、規模化水平低,業態結構不合理,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比重較小,經營方式落后,缺乏相應的行業規劃和標準,信用體系建設相對滯后,影響了現代流通快速健康發展。
居民收入的長期穩定增長是居民消費能力不斷提高的基礎和保證。應當積極有效地調整收入分配政策,建立穩定的收入增長機制,穩步提高居民收入預期,提高城鎮中等收入者的總體收入水平及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的范圍;同時,大力發展靈活、有彈性、全民分享、公眾參與的資本市場,增加居民工資以外的其他渠道的收入。要擴大社會保障面,切實提高社會困難群體的扶助標準,減少低收入家庭的比例,增強城區居民實際消費信心和實際購買能力。
結合城區的拆遷改造規劃,加快全區商業網點的改造和布局,逐步建成網點配套齊全、商品品種豐富、商店門市各具特色的商業新形象。同時,大力引入超市、連鎖店、專賣店等現代流通經營業態,提升城區商業的經營水平和服務水平。
積極壯大傳統流通業,引進大商貿圈,增加專業市場以及限額以上企業的數量,充分發揮規模優勢。下大力氣培育現代流通業,積極開拓倉儲、物流配送、信息服務等新興業態,整合流通資源,擴大市場規模,促進消費市場更加繁榮。
要增強市場的穩定性、安全性、可靠性,全力營造明白放心的消費環境。規范市場管理,嚴格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實行明碼標價,誠信經營;嚴厲打擊各種虛構促銷方式誘騙消費者的行為,以及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短缺數量等方式欺騙消費者;杜絕市場上出現的欺騙性、誤導性的語言、文字、圖片等的宣傳和標價。采取各種有效措施積極維護消費者利益。
當前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居民即期消費的欲望有所下降,對某些消費品及服務需求的模式逐步改變,人們的消費心態有所改變,特別是低收入群體對高檔消費品和服務的需求下降。引導居民轉變舊的消費觀念,促進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加強宣傳、教育,促進消費和擴大消費,使之發展成為經濟擴大內需的重要途徑;要適時抓住經濟回暖大好時機,積極倡導居民樹立正確的消費心態,擴大消費,提高社會消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