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曉 臨沂大學外國語學院
改革開放以來,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臨沂市商貿經濟迅速發展,沂蒙經濟發展與臨沂商貿文化相輔相成。臨沂商貿文化是沂蒙文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新突破,是沂蒙文化核心組成部分。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文化即特定時期下經濟的反映。因而,要分析臨沂商貿文化的形成基礎,必須先分析臨沂商貿經濟的發展情況。臨沂商貿文化產生于沂沭河流域。山水共生、平原與丘陵相伴的地理環境,鋪就了臨沂商貿文化產生的地理背景。
臨沂商貿文化是一個完整的文化鏈。它匯聚了從東夷文化以來魯文化、齊文化、楚文化、兵文化等優秀文化傳統;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以“愛黨愛軍、開拓奮進、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為內涵的沂蒙精神的形成,臨沂商貿文化開始興起并發展。
東夷文化是沂蒙文化的史前源頭,也是臨沂商貿文化的源頭。從東夷人創造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和岳石文化的墓葬所出土的器物來看,東夷經濟并不遜色于當時的中原經濟,延續至夏商時期,東夷文化一直憑借其獨具特色的面貌與中原文化相媲美。
西周至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各國并立決定了商貿文化與齊、魯、楚以及兵文化相互滲透,相互影響。
而秦漢直至近代,隨著經濟重心南下,新頒布的重農抑商政策,再加上沂蒙地區長年累月為兵事戰爭所累,這都導致沂蒙地區的經濟發展偏離航向,因此商貿經濟一落千丈。
改革開放以來,臨沂商貿文化如雨后春筍,重現生機。
80年代初,人民自發形成了以經營布匹、小商品為主的集貿市場。1983年由原臨沂市(縣級市)工商局投資27萬元,建起了大棚式小商品批發市場,標志著臨沂批發城的起步。隨后,由政府統一協調,市場初具規模。90年代,多樣化、高水準的商業批發市場初具雛形,形成了以中檔為主體,高、中、低相輔相成的批發市場群。90年代末,臨沂市商業批發市場堅持可持續性發展,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著力發展科技產業和信息產業,城市化水平顯著提高。十六大報告提出了“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堅持抵制腐朽文化”的方針政策,臨沂市政府以建設文化大市為目標,加速文化建設。
1.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是臨沂商貿經濟發展的基礎。從地理位置的分布來看,臨沂市占據了東部沿海經濟帶、環渤海經濟圈、歐亞大陸橋的東部橋頭堡和黃海經濟開發區等經濟發展高速區域。公路、海運、航空運輸便利,這些為臨沂商貿城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公路方面:臨沂已基本形成了以臨沂城為基準點,國道、省道、縣道和鄉道等向外發散的公路網路。京滬高速公路的貫通、日東高速公路的全線通車,凸顯了臨沂的區位優勢。
鐵路方面:兗石鐵路東西縱貫全市,該線西接隴海線,被稱為第二條亞歐大陸橋,向東途徑日照,通入國際領域。
航空方面:按照建設立體大交通的總體構想,臨沂與北京、廣州、武漢、南京、沈陽、大連、濟南、青島、義烏、晉江等多所城市建立了航行計劃。
2.臨沂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政策保障,是臨沂商貿經濟發展和商貿文化興起的政治保障。在指導思想上,該市在1987年將“興商”作為發展的戰略地位。在組織機構上,該市專門成立了市場建設管理委員會,負責協調解決市場建設、管理領域的重大問題。在工作措施方面,該市從實踐中總結出了“政府引導,統籌規劃,多方投資,共同收益,工商統一監管”的工作方針和“五先五后”的工作經驗,即先成市后建場,先繁榮后規范,先綜合后分離,先分散后集中,先簡易后提高。
市政府積極落實十六大精神,發展文化產業,如舉辦“羲之書圣節”一項,就獲得外資近千萬元,對內促進了商貿經濟的發展,對外加強了文化交流。
3.外來商戶的經營模式和廣泛的信息來源,是臨沂商貿經濟及其文化的發展的模式創新。臨沂批發城的雛形是來自浙江、福建等地經營者自發形成的“街道市場”。目前,臨沂批發城的經營戶中有60-70%來自外地,匯集了全國各地的信息,形成了以臨沂為中心的發散狀的信息流。
4.政府的優惠政策和完善的配套服務,是臨沂商貿經濟發展的市場環境基礎。本著“放水養魚,先予后取”的原則,該市規定新建市場半年至一年不征收稅費;對從事大宗鮮活農副產品購銷活動的,只服務不收費;給有經營攤位、經營時間在3年以上的經營戶實施農轉非戶口。為吸引外地客商,該市還實行了“三優先”、“一協助”的政策,極大地推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5.經商意識濃厚是臨沂商貿經濟發展及商貿文化風生水起的歷史基礎。1978年后,臨沂經商氛圍日漸濃厚。
臨沂商貿文化是沂蒙人民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創造的,以沂蒙精神為靈魂,體現當代沂蒙人民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先進文化。要正確理解臨沂商貿文化的內涵,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臨沂商貿文化以沂蒙精神為靈魂,是沂蒙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沂蒙人民在革命斗爭的基礎上,繼承優良傳統,升華而成沂蒙精神。正是這種精神,沂蒙人民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創造了沂蒙文化的新內容——“商貿文化”。
2.臨沂商貿文化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相契合。前者是由崇高的理想信念、先進的價值觀念、合理的道德人格、一流的思想風范構成的文化綜合體。拿艱苦創業來說,它既是一種勇于吃苦的人格特質,一種具有強烈事業心的理想追求,還是一種吃苦耐勞的道德修養。不難看出,臨沂商貿文化的內容和要素,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3.臨沂商貿文化體現了原生性和交融性的特征。臨沂商貿文化的原生性是從其歷史淵源上來講的,東夷文化是臨沂商貿文化的源頭,而隨著不同區域文化的發展,臨沂商貿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優秀部分為己所用。
第一,制訂“文化興市”的遠景規劃,挖掘沂蒙特色,文化建設與商貿經濟相輔相成。
第二,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在知識經濟、信息經濟時代,文化和經濟日漸一體化,我們必須將文化當作一個產業來經營。就臨沂市而言,近幾年文化力在本市綜合實力中的分量不斷增加,不過,同先進地區相比,臨沂市的文化建設還存在某些差距,只有進一步強化本市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才能促進臨沂商貿經濟的發展,從而帶動臨沂商貿文化發展。
第三,將沂蒙精神打造成文化品牌。目前,沂蒙精神得到絕大多數臨沂人的認可,不過,客觀上說,沂蒙精神在全國的知名度需要進一步的提升。(指導老師: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