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楊勇 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前言:2017年6月,浙江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把浙江省域建成大景區,實施‘大花園’建設行動綱要,大力發展全域旅游”等工作目標,明確要推進萬村景區化工作。同年8月,《浙江省A級景區村莊服務與管理指南》等文件發布,要求全省各地結合實際做好景區村莊創建工作。浙江開展景區村莊創建,計劃是到2020年累計建成1萬個A級景區村莊,其中3A級1千個。
《浙江省A級景區村莊服務與管理指南》對A級景區村莊的創建范圍與重點、主要吸引物以及設施與服務配套等內容作了明確界定,并根據其質量等級由低到高依次分為A級、AA級和AAA級3個等級。A級景區村莊的創建,既是浙江全面推進全域旅游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浙江提質美麗鄉村發展并打造美麗鄉村浙江樣板的又一重要探索與實踐。萬村景區化建設是浙江全域旅游的基礎性工程,是浙江在打造“大景區”“大花園”藍圖上走向縱深發展的迫切需要,有利于進一步推動浙江鄉村建設水平和鄉村旅游發展質量,是浙江美麗鄉村建設進一步提檔升級并轉化為美麗經濟成果的現實需要。
浙江A級景區村莊創建工作同樣走在全國前列,其對村莊環境衛生、旅游基礎設施與服務等各方面都有明確的創建分值要求,創建標準更為嚴格,同時也就意味著將對村莊今后的長效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A級景區村莊創建工作自開展以來已取得顯著成效,但在一些地方、一些村落的建設管理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有些景區村莊的旅游設施建設未能充分考慮村民的生產生活實際需求,導致村民后續參與動能不足,共建共享程度需提升;有些景區村莊后續運維資金的來源需拓展,長效管理的資金壓力逐漸增大,迫切需構建由政府、村社、村民、經營戶等多方參與的共管共享機制等。因此在新形勢下,面對景區村莊建設管理中出現的這些老問題與新難題,在進一步梳理研究的基礎上,迫切需要以共享發展理念為指引,通過構建多方參與的長效機制來為村莊更好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益借鑒。
由于浙江A級景區村莊的實踐時間尚較短,因而目前對A級景區村莊建設管理工作的有關研究和文獻報道還比較缺乏。而從已有相關領域文獻來看,有關研究主要還是圍繞鄉村建設管理方面的內容和視角來展開,并主要聚焦以下兩個方面。
彭建濤指出,在鄉村規劃設計階段,除了總體規劃會存在整體考慮不夠充分外,還存在有些規劃不接地氣、貪大求洋,具體規劃與群眾需求有較大差距等問題。因此富利利認為鄉村建設首先應響應群眾迫切需要解決改善的事情,如道路與休閑健身點建設、綠化提升等。地方政府應逐步建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的創新機制,做到“工程建一處、服務一方群眾”,明確管理主體與責任,切實發揮各方作用。面對美麗鄉村建設中往往存在政府唱主角、農民演配角等客觀現實,單靠政府、能人、農民或企業家很難建成美麗鄉村,迫切需要多方主體、多種力量攜手合作。但有時群眾參與建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往往未被充分調動起來,存在“干部積極干、群眾冷眼看”等現象;一些農民則認為這是政府的事,與己無關,導致群眾參與意愿不高,而政府和村級組織卻只得大包大攬的惡性循環。伍琳瑜等指出,村民既是美麗鄉村建設的主力軍和主要受益者,也是其他參與主體的行為監督者,只有提供大部分村民主體均可分享的現實利益,才能充分激發本地村民建設美麗家園的自發性和積極性,最終實現美麗鄉村的可持續建設與經營。如在日本,其于1993年以后出臺的鄉村建設管理法規均鼓勵鄉村居民知曉并共同參與地區發展規劃的制定和環境事業的建設,有很多共建式活動,反映了日本鄉村地區居民對本地區建設事業的參與度和影響力。
為激發鄉村各界人士的參與積極性,富利利、季中揚等指出,地方政府和村社可大力鼓勵當代鄉賢以不同方式回鄉參與建設;還可通過選拔村里有威望、有責任心且熱心的黨員、村民代表等建立各級長效管理督查隊伍來推進鄉村建設管理。此項工作若要發揮多方作用穩步推進,還需考慮因地制宜地構建一套保障制度,如村規民約等。比如,貴州啟蒙鎮邊沙村在環境衛生管理中制定《村寨文明衛生秩序公約》,通過規范立治、民眾主治等,全面運用村規民約進行環境衛生管理,并以此鼓勵與規范村民參與村莊的建設管理工作,在實現村民自治與政府治理、社會調節的良性互動方面產生積極影響。
美麗鄉村建設對地方財政的依賴度往往較高,會存在建設資金來源單一、社會參與度不高等問題,但其后續管理維護與深化建設卻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因而投入機制的欠缺將會導致鄉村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受到更大影響。陳小潔認為,建設資金雖已逐步形成由政府扶持、農民自籌、金融貸款等多個渠道組成,但卻依然存在結構失衡現象,如財政扶持是主要來源、農民自籌資金往往有限、金融資金介入不夠充分等問題。盡管財政支農資金通常是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保障體系建設的主要資金來源,但由于其運作成本較高,在具體建設中會出現資金投入不足、布局不合理等問題。因此,面對財政支農資金已愈加不能滿足美麗鄉村建設巨大投資需求的這一客觀現實,建設資金更應考慮來自于社會資金、銀行貸款、工業反哺以及農民本身等多個渠道。同樣,因建設主體凸顯政府一元化而導致地方財政壓力過大等問題,伍琳瑜等基于政府、村社、村民、企業和社會機構等多元建設主體維度,比較分析了各主體的資源優勢、參與訴求和潛在困境,從多元主體的角色定位視角提出了各主體協同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相關路徑。
基于目前已經存在的一些問題與不足,綜合多方理論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以共享發展理念為遵循,浙江A級景區村莊的建設管理工作可主要從多方主體參與共建共享、共管共享這兩大方面展開。
在規劃階段,應將有關圖紙充分征求相關方面的意見建議,尤其要發動村民廣泛參與,集思廣益,群策群力,既要統籌好全局發展,也要兼顧好局部特點。考慮到A級景區村莊既是當地老百姓世代居住的主要生活地,但又可能是外來游客的旅游目的地,所以在規劃設計中一定要兼顧把握好這兩者所需之間的平衡點,使有關場地布局和設施布置能盡量滿足“主客共享”的狀態。換而言之,這些規劃的場地和設施,不但應能較好滿足當地居民的實際生產生活所需,并得到較為充分的利用,還應同時能夠較好滿足外來游客的旅游體驗需求,激發他們的旅游興趣,努力避免“兩張皮”的出現。有基于此,這就不但要求村莊的規劃設計師要有足夠的專業能力和豐富的規劃設計經驗來統籌好這個關系,同時也要求我們的廣大村民能夠深入參與到規劃設計中來,才能使之既添洋氣又接地氣。
而在建設階段,許多施工項目都會不同程度地在村民的房前屋后或者有關土地上實施,此時與這些村民的全面有效的溝通交流是必需的。這不但能有效化解潛在矛盾,而且可以讓圖紙上的設計在轉化為場地上的現實成果時更加精準有效,充分激發村民的參與熱情和主人翁意識,于無形中做到將這些場地與設施內化為村民本人真正認可的有形資產,從而為后續的維護管理打下重要基礎。
景區村莊建設靠大家,景區村莊管理更要靠大家。景區村莊建設完成后,在村莊環境衛生管理、基礎設施維護、服務管理保障等方面均需要有穩定的人財物等資源投入,才可以有效確保景區村莊的高質量管理和可持續發展。因此,一定要多措并舉發揮多方主體參與景區村莊管理的積極性,并讓多方主體在共同參與管理中共享管理效益、管理成果,達到共管共享的狀態。一是要全面厘清村莊運維管理的各方面內容,由此明確需要參與共管的多方主體名單及其分別所需承擔的責任與義務,如政府、村社、村民、經營戶等各自分別需承擔哪些運維內容,履行多少職責。二是要全面厘清多方主體參與村莊共管后在利益共享方面可以獲取的權利,以此作為激發多方主體參與共管的一個重要保障。三是要在景區村莊的運維管理早期階段就應因村制宜地設計應用村規民約,并在實施過程中不斷予以調整優化,成為多方主體嚴格遵守的制度保障。四是要積極組建各類志愿者隊伍參與村莊管理,使其成為村莊管理的一道靚麗風景線。五是要努力發展壯大村莊經濟,通過招商引資吸引外部資本參與村莊的建設管理,構建良性循環體系。
以共享發展理念為遵循,對浙江A級景區村莊建設管理的有關問題及其解決策略開展研究,這既有助于當前浙江A級景區村莊破解建設管理壓力、優化建設管理內涵、推進可持續發展,也有利于進一步深化浙江美麗鄉村建設、實現全域旅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