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美春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英語學院在職人員高級課程研修班學員
國際信用證通常簡稱信用證,英文名稱是Letter of Credit,通常也會縮寫為L/C。由于有銀行做擔保,所以絕大部分第一次合作或者還不是很熟悉的買賣雙方都會選擇它作為結算方式。要順利地審核一份信用證,并且成功制作出相應的單證收回貨款,就要通讀了解上面的所有條款。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要對信用證的語言特點有深入的了解。
信用證最顯著的特點就時專業詞匯多。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點就是貿易術語。這種術語通常都會以縮寫的形式出現。比較常見的幾種如下:
EXW (Ex Works) 工廠交貨;
FOB( Free On Board) 裝運港船上交貨;
CFR/CNF (Cost and Freight) 成本加運費;
CIF(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 成本,保險費加運費。
這些貿易術語是信用證的核心前提,很多單證都是根據這些條款而定。因此,對這些術語不僅要牢記它們所涉及的費用,更要清楚它們所涵括的義務。這點在后面的風險防范中還會重點提到。
信用證跟商業合同一樣,都是法律文書。但兩者的側重點不同,信用證的重點在于對運輸文件的要求。因此信用證中會出現大量有關單證的專業術語。常見的如以下幾種:
COMMERCIAL INVOICE 商業發票;
PACKING LIST 裝箱單;
BILL OF LADING 提單;
CO(CERTIFICATE OF ORIGIN) 原產地證。
單證是一份信用證的核心,因此對于這些單證名稱,出口商必須要有絕對的了解,并且要確保自己能按要求完成上面所要求的所有單證。
在信用證關于單證的要求部分,會出現很多常見動詞,如MARK, MENTION, SHOW, CERTIFYING, STATING等。這些單詞在信用證里的要求其實是一樣的,就是要求出口商在制作單證時,把這些動詞后面的句子都顯示在對應的單證上。
BE ISSUED BY 也是一個固定詞組,用于規定單證由誰簽署。
提單是最重要的運輸文件。因此信用證對于提單的描述是最清晰的,還有提單專用的詞組。例如收貨人的描述前,用的短語一定是“MADE OUT”,提單通知方的描述前一定會有“NOTIFY”這個單詞。
由于信用證涉及到船期,通知日期,交單日期和信用證有效期等,所以日期是信用證的另一個重點。大部分文件要求都有這些時間限定的詞組,因此,出口商必須對這些詞組和其代表的時間期限有清晰的認識。以免因時間問題而造成不符點。常見的如下:
on or about XX 在或大概在XX (注意,這里XX通常是一個具體日期,這組短語的范圍通常是此日期前后5天);
no later than XX days after…… 在……后的XX日內;
at least XX days before…… 在……之前的XX日內 ;
within XX days of…… 在……的XX日內。
信用證的銀行手續費比電匯,托收等結算方式要高很多,但由于信用證有銀行信用做擔保,所以它仍然是最受出口商歡迎的結算方式。但是信用證的風險同樣很大。這一風險來自于軟條款(soft clause),也叫陷阱條款(Pitfall Clause)。要想確保順利收回貨款,就必須要在開證人正式開證前,了解信用證的語言特點,通讀信用證草稿,在理解了信用證內容的前提下,聯系貿易知識和經驗,識破信用證里潛藏的軟條款。因為信用證一經開出,就會獨立于合同, 成為買賣雙方要遵循的依據,接下來的貿易流程都要依據信用證的要求來進行。經過這么多年的經驗,很多出口商已經具備了識別時間期限過早,單證里有必須要買方出具的單證等普通的軟條款的能力,但有一些潛藏得比較深的就比較難識破。
上面說到,貿易術語是一份信用證的核心前提。出口方對于貿易術語的理解稍有偏差,或者考慮不夠全面,就很容易忽略掉隱藏的軟條款。來看一下以下例子:
某工廠收到一份國外開過來的信用證,貿易方式是FOB。而信用證關于提單的要求部分描述如下:“FULL SET CLEAN ON BOARD BILL OF LADING MADE OUT TO ORDER OF SHIPPER…… AND MARKED FREIGHT PREPAID”。
這就是一個潛藏的軟條款。因為條款是FOB的話,那就是買方來負責運費。而買方如果沒有提前給他們指定的貨代支付運費的話,那貨代就不可能會在提單上顯示“FREIGHT PREPAID”。這么一來,出口方就會很被動,單證就會出現不符點,完全受制于買方。因此出口商必須要求買方刪掉“MARKED FREIGHT PREPAID”。
再來看一個關于這點的例子。貿易方式還是FOB,提單要求部分描述如下:“FULL SET CLEAN ON BOARD MASTER BILL OF LADING MADE OUT TO ORDER OF SHIPPER……”。
這個軟條款藏得也很深。乍看沒有什么問題,但是只要聯系到貿易成交方式是FOB,就會發現這是買方的套路。MASTER BILL OF LADING即船東主單,而船公司在收到海運費前,是絕對不會簽發船東主單的。這樣一來,這份信用證的主動權就完全掌握在了賣方手中。出口商必須要求買方去掉“MASTER”。
對信用證的風險防范,本質就是最大限度地保護貨權,以便收回貨款。因此,對于各種不同的運輸方式下,運輸單據對貨權的影響,一定要有清晰的認知。
如果是海運的話,那正本海運提單通常就代表著貨權。因此對于提單一定要有深刻的認識。有的出口商會認為信用證單證很簡單,只要按照信用證上的要求做出相應單證交單銀行就可以收回貨款。但是卻不知道有時候信用證上關于提單的要求很有可能會讓他們喪失對于貨權的控制,導致客戶可以不贖單就提走貨物,造成巨大損失??匆幌孪旅娴睦樱?/p>
某工廠收到一份越南進口商開出的信用證,其中一點要求描述如下:“BENEFICIARY’S CERTIFICATE WITH COURIER RECEIPT CERTIFING THAT 1/3 ORIGINAL FULL SET OF CLEAN ON BOARD BILL OF LADING HAVE BEEN SENT TO APPLICANT WITHIN 5 DAYS AFTER SHIPMENT?!?/p>
出口商如果按照這個條款,把其中一套提單正本寄出去,那貨權就會安全掌握在買方手里了。 因為正本提單雖然一般都是一式三份,但是其實只需要向目的港提供其中一份,就可以證明貨權并提走貨物。這么一來,買方根本就不需要去向銀行付款贖單,也能把貨物提走。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軟條款,必須要求買方刪除這點。
再來看一個例子。信用證中關于提單的一部分描述如下:“FULL SET OF CLEAN ON BOARD OCEAN BILL OF LADING MADE OUT TO APPLICANT……”。
有的出口商看到這里會覺得沒有什么問題,就按信用證要求在提單收貨人處寫上買方信息。這種直接寫上買方信息的提單,就是記名提單,不屬于正規代表貨權的提單。對于出口商來說,這是一個隱藏的貨權風險。因為有些國家默認記名提單一經簽署,就相當于出口商將貨權轉移給收貨方。這種情況下,買方如果知道柜號船名航次等基本信息,就可以在不需要提單正本的條件下,憑身份證明就能提貨。因此,如果信用證有這種要求,出口商應該要求修改回指示性提單(即收貨人前面顯示“TO ORDER OF”),規避風險。
上面說到的都是海運提單隱藏得比較深的貨權風險軟條款。下面來看一個空運的例子。
某廠家跟外商簽訂的貿易方式是DAP(Delivered At Place),即指定目的地交貨。協定的運輸方式是空運。外商要求用信用證方式來結算。廠家認為跟海運一樣交單銀行就可以了,就同意了。
但是廠家忽略了一點,就是貨權。在海運中,正規的正本提單就代表著貨權,所以如果沒有拿到提單,買方是提不了貨的。但是空運不一樣。由于空運時間短,所以空運單并不是貨權憑證。貨物一經發出,收貨人信息一錄進航空公司的系統,貨權就立刻從發貨人方轉移給收貨方。所以在這個情況下,收貨方只需要向目的地航空公司提供身份證明,證實自己就是空運單上的收貨方,就可以直接提走貨物,完全不需要通過去銀行贖單。
因此,如果合同協定的運輸方式是空運的話,出口商最好就不要使用信用證來結算,除非買方是合作已久的可以完全信任的合作伙伴,否則很容易失去貨權,導致無法收回貨款。
信用證中通常會有一些文件是指定由商檢局,貿促會等官方機構簽訂的。有些信用證上會規定這些官方文件上,如原產地證(CO),健康證(Health Certificate),衛生證(Sanitary Certificate)等,必須注明一些語句。某份信用證關于健康證的部分要求描述如下:“HEALTH CERTIFICATE ISSUED BY CIQ MARKED SAILING DATE”。
這其實也是一種隱藏的軟條款。因為官方文件通常都是有固定格式要求的,不一定能按信用證的要求來顯示。這時出口商就應該先去官方網站找到對應的文件范本,或者直接先跟商檢局、貿促會相關工作人員確認一下是否可以按信用證所要求的顯示。如果不行,務必要要求買方修改。因為交單之后,銀行只會根據信用證要求來審核單據,單據和信用證表面只要一致就是相符。反之,就是不相符。因此,銀行也不會因為出口商解釋是官方文件不能隨意更改格式,就把這份與信用證要求不一致的健康證當成相符文件。
總結:隨著對外貿易的飛速發展,信用證這種結算方式會越來越普遍。因此,出口商必須加強這方面的學習,從信用證的語言特點入手,做到能完全理解一份信用證的內容,并且能發現其中隱藏的軟條款,即發現信用證上要求的出口商無法做到的行為或無法掌控的單據,并保護好貨權,規避風險,以免最后無法收回貨款,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