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杏芳 遼寧省盤錦市雙臺子區第三中學
1.在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著:部分的語文教師在文學素養的儲備上存在著不足,在課堂教學中缺乏對學生文學素養的滲透;還有,許多地方的初中語文教師,對教師的培訓學習工作開展不起來,教師由于教學教育任務繁重,或精力有限,出現了對自身教學要求較低現象,,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只是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而進行備課,因此就存在了部分教師內在文學素養的缺失的問題。
2.長期以來,受升學任務的影響,初中語文課堂的文學滲透教學走入一個歧途,語文課在文學素養方面的滲透和培養較薄弱。雖然課本中有許多文字兼美的文學作品,但文學素養的滲透卻變成了單純傳授知識,那些美麗而富有蘊含的美文則變成了訓練題的文本,文學閱讀教學往往按套路分析講解,練習題代替反復的朗讀、領悟和欣賞,把文學作品中描繪的美好的內容肢解了,讓文學失去了應有的靈性,變得支離破碎,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自身的文學素養沒有得到絲毫的提升。因此語文課堂中的文學教育亟需要改變,恰當定位,語文課堂的文學教學必須要承擔起建構學生人格、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重任,來提升學生的文學素質,真正的完成語文教育所肩負的任務。
(一)提升語文教師自身文學素養,樹立大語文的胸懷。《中學語文課程標準》多次提到關于語文“語文素養”的培養,,作為語文教師,想要在教學上能夠教好語文,在教學時有新的創意,更完美駕馭教材的內容,上好每一堂課,就必須更廣博的汲取語文知識,不斷增強自身的語文素養。
語文教師要提升自身文學素養就應該廣泛閱讀文學名著和相關的文學理論著作,通過閱讀人類歷史上最優秀的文學作品是提高文學素養一條主要途徑。作為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無論是古典的、現代的,還是外國的優秀的文學作品都應該涉獵。這種閱讀必須是長期的,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學無止境,語文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就必須多讀書。從閱讀中提升自己的文學素養。
葉圣陶說:“惟有教師善讀善寫,乃能引導學生善讀善寫。” 閱讀使語文教師更具有專業的知識;閱讀使語文教師的儲備有更廣博的知識;閱讀能廣泛提高語文的高超寫作能力;閱讀能不斷地提升語文教師的文學修養;閱讀能使教師保持更加良好的心態和美好的向往。文學的功底恰恰是一個語文老師最需要的精神之“鈣”。錢穆先生曾說過:“文學即人生,人生即文學,作家與作品融而為一。”讀眾多的文學作品,就是在讀豐富多彩的人生世界。文學作品把千姿百態的生活呈現在讀者面前,讓人去了解、品讀、欣賞、感悟和聯結。語文教師讀大量優秀的文學書籍,就是在與優秀的人對話。長時間的閱讀和學習,久而久之,教師的精神生命就會日臻到一個個新的境界。那么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也會運用多種文學語言,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二)改變以往陳舊的教學理念,大膽的使用新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運用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文學素養的滲透。
1.創設豐富的多彩的、多樣的教學情境,用各種不同的方法,激發學生閱讀學習的興趣。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用各種各樣的語文教學情境來激發起學生閱讀學習的興趣,學生的學習才會積極主動,學得輕松而有成效,學習任務才會圓滿完成。
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情境的創設與教學的氣氛形成息息相關,良好的閱讀情境創設能夠激起學生的興趣。閱讀情境的創設,一定要與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接受知識能力的情況而定,不可千篇一律,也不可千差萬別。例如:《背影》教學情境的設立應該是深沉的:劉和剛演唱的《父親》,“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堅韌;撫摸你的雙手,我摸到了艱辛。不知不覺你鬢角露了白發,不聲不響你眼角上添了皺紋。” 深沉、低緩的音樂在教室里縈繞,學生們的情感漸漸地被調動起來,慢慢的融入《父親》教學的情境中,很快的進入到課文中去,進入到“最佳情感投入”之中。學生感情充沛的閱讀,之后,教師再提出一些相關的情感問題,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能創造性地學習,最終達到優化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品味出作品的完美,加深學生對閱讀課文的理解,體會出文學作品的文學意味,感知文學作品的思想內涵,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
2.講究授課藝術,課堂有新意。幫助學生文學素養的提升,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語文教師在課堂組織時要一定注意教學方法和語言的藝術性。教師應成為整個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師的角色便是調動學生主動思維和主動擔當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創設條件,創設問題,用藝術性的語言,充滿激情的辭藻來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探究。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在教學中,一個語文教師講究課堂藝術,課堂教學語言的美好是教學的關鍵,語文教師形象性的教學語言,能讓學生感受到文學的美麗和璀璨,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幫助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提升文學素養。
中學語文教學不應該僅僅以傳授學生語文知識為主,應該是在進行語文教學時,一點一滴的將文學教育滲透其中,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語文的學習實際上是一個語文素質、語文能力提高的過程,提高了文學素養,所以提高了學生的文學素養,也就是學好語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