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嬋 廣東省云浮市第二小學
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是為了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和信息技術基礎操作的技能,鍛煉學生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使信息技術成為每個小學生的必備素質,以便打下良好基礎,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信息技術課堂是學生接觸、掌握信息技術技能的主要途徑,而高效的課堂教學往往需要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那么課堂教學中怎樣去靈活運用教學手段呢?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好之”、“樂之”,才能使學生產生高漲的學習熱情和強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學為樂。[1]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善于結合現實生活去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進行學習建構,使課堂達到優化與高效。在課堂教學設計中,學習情境是重要組成部分,是讓學生完成“意義建構”的平臺,是讓學生構建“順應”和“同化”的“腳手架”,是教學對話的空間。現代教育中,人們極力提倡快樂學習,實行寓教于樂,結合生活創設教學情境,不失為一種高效的手段。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我們要靈活地利用現實生活實際,使課堂學習更生動、更有情趣,從而提高教學的效果。
例如,在教廣東省信息技術教材第二冊(上)第八課“制作特色賀卡”時,由于上課的時間接近元旦,我在教學中便結合元旦主題來開展教學活動。我先跟學生談話:很快就到元旦了,假如你想給家人、朋友送上新年祝福,你會選擇哪種方式?然后向學生推薦一種省錢、環保的祝賀方式——制作電子賀卡。學生產生了好奇心,而且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產生了學習制作賀卡的欲望,從而為本節課的開展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情境。在這樣的課堂教學設計下,學生帶著親情、友情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教學中,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學得有成效,把自己親手做的禮品——節日賀卡送給自己想送的親朋好友,課堂教學效果也很高。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那小學生應該接受什么樣的信息技術教育?如何培養他們好的信息素養?這是每位信息技術教師應認真思索的問題。在信息技術教學的模式中,傳統的模式是以教師講為主,學生聽為輔,強調講練結合,很大程度上不夠重視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降低了學習主體參與學習的主動積極性。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運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模式,以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課堂教學中,我根據課本內容,認真設計導學案例,讓學生根據導學案例先自學,小組探討學習內容,再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適當的點撥。通過這樣在課堂上讓學習的主人真正動起來,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制作電子小報”時,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變被動接受為主動獲取,我把設計好的導學案例告訴學生,讓學生翻開課本,打開電腦中的Word軟件,按課本一步一步自學,并要求動手能力強的同學幫助有困難的同學,以能者為師,相互交流,同時營造融洽的課堂氣氛。在巡視和輔導的過程中,教師著重留意學生在理解和運用各知識點上所存在的共性問題,如“如何在正文任意位置插入 圖片”“怎樣把分成左右兩欄的文字行數相等” “如何改變文本框的形狀”等,及時在學生自學過程中穿插講解。對于本課的重點,教師要根據全班同學掌握知識的程度和進度,及時進行指導,如“格式設置”、“表格制作”、“版式設置”等。
在各學科的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已有廣泛的運用。通過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教師能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競爭性,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發揮他們的協作精神,增強集體榮譽感,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合理地設計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能達到共同進步目的,使課堂更高效。教師在設計小組合作學習時要把握好度,小組成員人數不宜過多,合作時間要充分、合理。在小組合作活動開展前,教師要明確任務和要求。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學習之后,要引導小組之間進行交流評價,相互學習。
在教學《制作特色賀卡》這一課之前,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分配好6人合作小組,每個小組用word設計一份有聲賀卡。盡量在實際操作中考慮到同學們的層次和組內每名同學的分工,充分發揮每個人的作用,使不同類型、不同能力的學生都有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共同完成一份作品:一人負責插入圖片,一人負責插入圖形,一人負責插入文字,一人負責插入聲音,一人負責美化賀卡,一人負責展示作品。這樣分工合作,人人動手、動腦,互相協調,共同完成有趣、協調、共進的課堂學習。在學生合作時,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適時巡視課堂,了解合作情況,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合作結束后,給每個小組展示自己作品的機會,讓學生進行欣賞、評價和作品改進。
總之,要提高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教師應掌握先進的教學理念,并將其運用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上,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并落實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上。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團結協作。這樣的信息技術課堂才充滿活力,才會煥發生機,真正成為學生探究信息技術奧秘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