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波 大連保稅區管理委員會
引言: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規模不斷壯大,結構不斷優化,動力不斷增強,三新經濟蓬勃發展,為了準確反映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形勢、新變化,就需要充分詳實的統計數據來反映,統計數據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能否準確評估我國的經濟發展業態。因此,嚴把統計數據質量就顯得至關重要。
近年來,為了反映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業態,統計機構、行業部門也推陳出新,與時俱進,不斷推出一系列報表,一些報表指標均是重復統計。同時為了滿足統計調查要求,樣本量又不斷的增加。在人員有限的情況下,基層統計人員和企業報表人員苦不堪言,很多時候能按時完成工作任務已屬不易,這會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數據質量。
統計聯網直報時間基本上是在月初的1號到7號,而稅務要求企業報表時間是在15號,兩者報表時間不一致。聯網直報時間過早,絕大部分企業都沒有結賬,規模較大的企業更是難上加難,為了完成報表上報,企業會計人員只能進行預估,這就無法保證數據質量。
統計是一個系統,填報指標多、理解難度大,涉及數據全。這就需要統計機構人員和企業填報人員要對統計指標有著詳細的了解,指標是否含稅、人員包含范圍、價格核算口徑等等都需要有清晰的了解。指標了解不透徹,就會影響數據的準確性。現實中,統計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對指標理解不透徹,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數據的準確性。
由于統計工作每天和數字打交道,比較枯燥,需要統計人員能夠耐得住枯燥、有足夠定力。現實是統計崗位成了流動站,很多人進來干了一段時間,忍受不了枯燥的生活,便找機會調走了。統計成了“好人不愿意干,賴人干不了”的崗位。人員流動頻繁成了統計數據質量的隱患。
近年來,面對統計系統出現的新形勢,新問題,需要統計執法的力度和頻度在加大。現實的問題是統計調查對象數量不斷增加,而統計執法力量卻沒有相對應的增長,有的地區甚至出現了執法人員數量連年下降的趨勢,統計執法逐漸被邊緣化,統計執法一段長期被弱化,為統計數據質量的把控帶來了風險和隱患。
統計報表不斷增多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統計指標重復統計也是一個不能回避的事實,報表增多、重復統計無形之中給基層和企業增加了工作量,帶來了繁重的工作負擔,尤其是人員沒有增加的情況下,這種問題更加凸顯。如果不能很好的解決,影響數據質量是必然的。因此建議重新清理所有有統計報表,該取消的取消、該合并的合并,讓統計運轉更加精煉、高效。
統計報表時間和稅務報表時間不一致,成了企業填報統計報表的最大障礙,每到報表期,都有企業因為沒出賬而咨詢如何填報統計報表的問題,這個問題像是成了一個頑疾。這個問題不解決,很難有效把控數據質量。因此建議頂層做好溝通,把報表時間按照稅務統一,這樣不但能減少企業的填報負擔,又能保證數據質量,好之又好。
統計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來自于多方面,有所學專業不對口的原因、有自身能力不足的原因、有態度不認真的原因等等,這就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好分類指導培訓,要分別做好分類指導設計、針對不同的人群做好不同的分類指導。建議培訓方式簡單直接,去粗取精,拔掉冗余,直達終點,讓統計人員更直觀的學好統計業務。
誠然統計工作比較單調枯燥,導致人員流動性大。個人建議不要把統計簡單的看成催報、匯總、標記這么簡單的工作,統計應該向更高的層次邁進,統計要做有質量的分析,要能用宏觀視角把脈經濟運行等等,讓統計人員覺得不枯燥、有興趣,愛上統計,愿意留下來,只有這樣才拔掉了影響數據質量的隱患。
統計執法是統計數據質量的有效保證。一支精干有效的統計執法隊伍更是統計執法的基本保障。面對當前統計執法面臨的不利情況,各地應該認真分析原因,做好頂層設計,充實統計執法隊伍力量,做好統計執法人員業務培訓,細化統計執法流程,形成統計、稅務、工商相互協調、互相比對的確保統計數據準確的良好局面。
數據質量是統計工作的生命,直接影響中央和地方對宏觀經濟運行的判斷,因此、統計人員的使命神圣,擔子很重。這就要求我們在工作中去除影響數據質量的因素,確保數據真實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