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立臣 楊玉光 賈超 張文勝 王子君
1.黑龍江建筑職業技術學院; 2.黑龍江省公路勘察設計院; 3.中建科技有限公司
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對復合型人才具有更大的需求。通過推行1+X證書制度,不僅高職院校的學歷教育內容得到豐富,還可以加強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之間的聯系,有助于復合型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但1+X證書制度的推行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諸多的要素和環節。高職院校要明確1+X證書制度的推行意義,大力改革人才培養模式,適應1+X證書制度的實施要求。
以建筑設計類專業為例,涵蓋了建筑施工、建筑造價以及建筑質檢等多種類型的證書。高職院校本專業學生具有差異化的需求和偏好,證書選擇困境隨之出現。證書的類型會對專業課程改革方向、內容等產生決定性作用,若證書類型得不到固定,那么課程改革的發散特征將會十分明顯。此外,高職院校日常教學活動的實施需服務于學生職業資格證書的獲取,由于面臨多樣化的證書類型,導致高職院校難以順利實施課程改革工作。
若建筑設計專業已經確定證書類型,課程重構困境將會隨之出現。為適應1+X證書制度的實施要求,高職院校需重新建設課程體系,如制訂課程標準、編寫校本教材等。課程建設的系統性、邏輯性特征明顯,與某一類職業資格證書所對標之后,需全面修訂課程標準、課程教材等各個方面的內容。這樣高職院校的沉淀成本將會顯著提高,難以無縫對接現階段的課程建設成果與1+X證書制度。
高職院校無縫銜接過課程建設與1+X證書制度后,又會出現教材教法困境。1+X證書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將人才崗位需求導向作用發揮出來,促使高職學生的就業能力得到提高。現階段高職院校已經基于工作過程實施專業教學工作,但教學常態并不適應職業資格培訓要求。目前的教學過程主要幫助學生將專業知識體系構建起來,而職業資格培訓則要求對已有專業知識進行整合,以便與某類證書的獲取需求所適應。
為解決證書選擇問題,高職院校需從這些方面出發:首先,對高職學生的職業愿景充分尊重,盡量不要對職業資格證書進行固化。其次,要將因材施教的原則貫徹下去,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促使學生的職業潛力得到充分挖掘。最后,部分學生渴望對不同類型的職業資格證書同步獲取,這樣高職院校課程體系重構壓力將會顯著增大。針對這種情況,高職院校可模塊化、階段化處理課程體系。通過模塊化課程的構建,能夠滿足不同類型證書的獲取能力培養要求。而通過階段化方案的設計,高職院校能夠結合1+X證書制度的實施效果,及時調整和優化改革思路。
課程重構具有系統性、長期性等特征,將會對高職院校的人力、物力等資源大量消耗。在課程重構實踐中,高職院校需盡量固定基礎知識、基礎能力等模塊,繼續使用過去改革中所完成建設的校本教材。借助于基礎知識模塊將學生的專業知識體系建構起來,利用基礎能力模塊對學生的基本崗位工作能力進行培養。為適應1+X證書制度的推行要求,高職院校在保持基礎模塊基本穩定的基礎上,需將其他一些新元素加入進來。如可將職業資格意識培養內容加入到基礎知識模塊當中,通過貫徹課程思政理念,強化學生的職業素養,為以后就業打下良好基礎。由于實訓教學是基礎能力模塊的主要內容,高職院校需深入分析職業資格能力要求,對現有的實訓項目進行優化和整合。
為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高職院校需改革教材教法,融合線上與線下培養手段,切實提高教學成效。首先,高職院校大力建設課程資源庫,將職業資格培訓模塊的內容加入進來。新課程模塊涵蓋慕課、文本資料等多方面內容,學生對證書類型自主選擇之后,即可利用課余時間接受培訓教育工作,促使證書獲取流程得到順利完成。資源庫建設實踐中,為增強資源的實用性,可與第三方構建合作關系,將職業資格考試類教參全面納入進來。慕課錄制過程中,教師避免單一傳授知識,而是要將考證特點凸現出來。其次,高職院校需將行業能力模塊作為1+X證書制度實施的建設重點,一般于頂崗實習環節內開展本模塊的培訓工作。頂崗實習過程中,學生接觸到真實的工作崗位,能夠更加深刻的了解職業資格證書,這樣學生的培訓欲望將會顯著增強,有利于培訓效果的改善。一般需采取線下、線上所融合的培訓模式,于學校內實施線下培訓工作,由專業教師集中講解關鍵知識,幫助學生深入掌握基礎知識。進入企業之后,則要求學生于線上學習課程資源,接受針對性的培訓。通過本種策略的實施,能夠高效銜接高職院校現有的課程改革成果。
綜上所述,1+X證書制度有利于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為充分落實1+X證書制度,高職院校需結合專業特點和崗位需求,加快改革課程體系與教學模式,促使課證融通目標得到實現,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此外,高職院校需定期總結1+X證書制度的實施效果,及時采取調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