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藝 葛志財 唐錦濤 王茜茜 郭治高 張洋江西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學院
從現實生活與社會經濟的角度分析,該項目時代背景的闡述如下:第一,總體來看我國資源有效利用率較低。目前,我國資源消耗高、浪費多等問題隨著經濟和人口基數的增長,淡水、土地、能源、礦產等資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與之而來的還有環境壓力日益增大問題。從下圖的消費者的網購行為分析可見:實際上消費者存在真正需求的物品占比較?。?6%),且時間一長,非真正需求的商品就只是被放置著或者被長期遺忘,自然而然地成為“閑置物品”。但是面對這些所謂的閑置物品,也只有較少部分人會將它們進行相應的處理(放置在閑置物品交易處進行二次買賣或捐贈等)。大部分人還是較傾向于讓閑置物品“爛”在家里或者直接當廢棄品丟棄,不可否認的是:這種做法既降低了資源利用率,又不利于節約型社會的構建。
第二,二手物品市場潛力巨大。隨著房價上漲、消費升級等不可控因素出現,使得商品殘值變高。隨著環保理念的轉變及低碳生活倡議的踐行,人們開始將閑置物品放置在二手市場進行交易來獲取一定的利益,逐漸產生更強烈的易貨意愿。故放眼未來,存在巨大市場需求的二手物品交易市場“未來可期”,并且該市場至今還處于成長期,所以其發展潛力還是不可估量的。
第三,考量已有市場可以發現中國的二手交易市場(線上、線下)體系還不夠完善。閑魚、轉轉等網上交易平臺或舊貨市場,都存在一些原因使得平臺未得到較好的推廣。而且“二手交易市場”以自身盈利為目的過分商業化平臺理念并未充分將消費者手中的閑置資源合理分配,以至于消減消費者想要易貨的熱情,甚至還是會被人們遺忘,線上、線下的交易市場一直處于緩慢發展階段。
“15”吧易貨平臺的目標客戶主要是贛州區域內的在校大學生,結合數據搜集與相關的市場調研,最終選取了三個競爭力較強的競爭對手分析:贛州市場上的二手易貨市場(跳蚤市場)、純校園的二手交易平臺(校園二手街)和國內存在的物物交換平臺(中國物品技能交換網)。選取原因如下:a、跳蚤市場是一個大學生普遍接受的二手交易市場,而且幾乎充斥在每個學校。b、校園二手街自 2013年獲得天使投資后,配合新創建的公司獨立運營體系,隨后推廣到全國數十所高校,是現存校園二手物品交易平臺中基礎最深厚的。c、中國物品技能交換網是目前國內最大最專業的物品交換信息服務網站,也是為數不多的物物交換平臺中的領頭羊。
當代大學生對高生活品質的需求與日俱增,但由于其經濟來源單一,高品質需求不能得到完全滿足。大學校園二手物品交易市場的供給方和需求方整合而成的這一龐大的群體,他們對二手物品交易都具有強烈需求?,F今普遍現象中:大學生社會生活經歷不足,易喜新厭舊,但各類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是極快的,從而導致他們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中閑置物品數量只增不減。其次大學生由于消費能力的限制,較多消費需求也隨之受到限制,加之人的消費心理總是希望買到物超所值的商品,這就需要二手市場發揮積極作用。所以說構建新型大學校園二手交易平臺是可行的,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大學生的交易需求。
在平臺構建初期,其考究的技術性是細微的,但隨著系統的完善和全方位數據管理的實施,其技術性分析是不容忽視的。從平臺線上的發展來看,“15”吧一方面可利用自身已有的平臺以及一些依附其的電商營銷平臺推動易貨行為,同時,為擴大平臺的宣傳效率,可以選擇性地咨詢平臺運營專家或招募一些杰出的數據分析師,進行平臺信息收集整理和反饋,并進行合理地剖析,進而獲取一些有效的結論,再完善自身不斷發展。就平臺線下的發展而言,服務點的合理建立對“15”吧的發展尤為重要,故平臺服務在保有初始的模式下,再吸納一些數據管理和網絡平臺運營等優質技術,然后針對目標區域所具有的特征在某些特定的方面進行靈活有效的調整。
首先,考慮到項目初步實施和相關的市場調研,所以起點設在可控實施的贛州地帶?,F經濟不斷發展,贛州在諸多方面都有巨大的發展潛力,若在贛州,項目就已見成效,那么向沿海經濟帶發展的效益也可觀的。其次,項目的受眾主要集中于在校學生,隨著國家政策的放寬和教育層面的改革,學生的人數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故由他們帶動的平臺運營是極具優勢的,能實現從起點慢慢發展到沿海發達地區,再逐步帶動沿海一帶的經濟發展,最后延伸到全國實現聯動效應。
回望歷史,在原始社會時期就已經存在物物交換,只是隨著貨幣的出現,其交易行為慢慢被取代,而現在普遍用貨幣金錢來衡量物品的價值,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購買欲望也愈加強烈,與之伴生的是日益增多的占有消費者空間的閑置物品,其實它們購置時的價值并未完全喪失,而該項目的宗旨就是讓東西重新“活起來”,即將閑置資源進行有效的配置,甚至讓資源得到最大的利用,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所以不論是站在商業的角度還是處于社會的角度,“15”吧平臺都是惠于民眾,利于社會的。
結論:“15”吧是一個閑置物品交換(純粹的物物交換)平臺,不管是全新的、還是四五成新的物品都可以借助平臺展出,然后換取積分,再換置自己想要的東西。隨著房價上漲、消費升級商品殘值變高以及人們對環保理念的轉變,使得走進二手易貨市場的消費者與日俱增,在國家提倡建設節約型社會大背景下,像“15 ”吧 這樣一個物物交換平臺的出現不僅滿足了消費的需要,更是生活的必要。此項目為打開綠色易貨市場,基于數據分析將目標受眾定為贛州同區域的各大高校大學生,基于該群體有著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極強的傳播能力這一優勢是有利于平臺的宣傳和推廣的。
“15”吧平臺的建立不僅能夠促使閑置資源的重新流動,增加資源的有效利用率,而且還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和帶動項目目標區域的二手經濟發展。展望未來,該項目可以靈活地應用于其他城市區域的各大高校之間,還能與物流、網絡等公司合作,進而實現走出贛州,走向全國這一宏偉目標。總之,構建“15”吧大學校園二手物品交易平臺,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打破傳統“跳蚤”市場的束縛,從而使大學生交易的范圍不斷擴大,從根本上滿足大學生對閑置二手物品的需求,從而推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