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越茗
沈陽城市建設學院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教育改革進程的持續推進,設計類專業人才培養機制的科學構建愈發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因此,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構建科學合理的設計類專業教學模式體系是當前所關注的重點。眾所周知,設計類專業是一項具有實踐性、全面性及綜合性的交叉式學科,對于學生的理論知識儲備和專業實踐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體表現為:在設計類專業教學實踐過程中強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及相關計算機應用能力多方面要求,因此,設計類專業教學模式和以學生為中心的核心思想相互融合發展必將成為其未來發展的主流方向。在以學生為中心視角下,設計類專業教學模式改革實踐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臨著諸多不確定因素及嚴峻考驗,加之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制約,學生對于設計類專業課程的學習缺乏主觀能動性,且還未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進而導致教學成效不突出,無法滿足教育改革實踐高質量發展的個性化需求。基于此,本文針對以上所述的現狀,立足于學生自我發展,重點探討了設計類專業教學模式的創新實踐策略,以期為設計類專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現階段,傳統的設計類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高速發展及互聯網信息化技術的不斷更新迭代,各行各業對于設計類專業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同時,也對從事設計類相關工作的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基礎上,為了能夠快速適應這一主流變化趨勢,設計類專業教學模式必須緊跟時代的發展潮流,積極開展專業相關的教學改革實踐,進一步提升設計類專業的整體教學質量,提出更為科學系統的教學模式迫在眉睫,進而最大程度上緩解我國設計類教學資源短缺的現狀,為社會輸送更為優質的專業性創新人才。基于此,對于設計類專業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改革實踐策略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詳細闡述,具體如下。
隨著我國教育強國戰略持續推進,各大高校愈發重視學生的自我發展,在辦學理念和教學改革過程中不斷積極探索,這也充分保證了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此同時,也順利完成了從以老師教學為中心向學生自主學習形式的有效過渡。我國相關學者研究表明,在教學模式設計過程中,每一位學生均有自我實現目標的需要和傾向,堅持以學生自我發展為核心組成要素,把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作為首要考慮的因素,積極進行教學模式設計。在此基礎上,給予學生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對于設計類專業的理論知識及實踐技能進行反復思考總結,進一步提升其專業素質能力,培養多種學習技能。例如,藝術設計的思維培養、新媒體技術融合發展及相關設計信息要素整合等方面的具體要求,從而保證教學模式實踐改革的實效性和科學性。
首先,對于學生的“學習層面”而言,設計類實踐技能大賽不斷融入實踐教學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實踐興趣和動機,幫助學生充分熟知設計類行業的前沿動態和最新成果,且樹立正確的職業目標和價值導向,并為此進行不懈奮斗,形成“以賽促學”實踐教學的創新發展模式;其次,“以賽促學”對于學生的針對性學習也同樣重要,實踐教學模式可創建不同的現場情景,讓學生能夠有身臨其境的體驗,對設計行業的技術、要素、管理及設計等多方面知識有更深刻的認識,在實踐中學習,及時進行專業技能的查漏補缺,使其在未來就業過程中更加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
首先,現階段,我國教育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這也為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驅動力。在此背景下,設計類專業教學模式必須積極改革,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專業素質能力,確保教學模式與社會發展的無縫銜接。其次,隨著我國各領域對于設計類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攀升,大部分高校依托自身豐富的教學資源優勢,不斷優化調整人才培養機制。從某種意義上講,設計類專業不單純要求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框架,而是更加注重設計理念的應用及創新思維能力的構建。換而言之,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將有關設計理念及創新思想高效融入課堂的每一個環節中,確保各節點的協調統一,有針對性的培養創新思維能力,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潛在價值。最后,隨著校企合作模式不斷發展,其逐漸演變成了設計類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之一,亦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前提條件。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高校與高新技術企業(設計類)共同簽訂人才培養協議,企業可設置不同類型的設計崗位給學生,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專業實踐能力。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背景下,設計類專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發展機遇,積極進行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以成為促進學生高效發展的必然要求,亦對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具有現實意義。現階段,設計類專業教學模式改革創新在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不確定因素及嚴峻考驗。鑒于此,本研究從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模式設計、積極融入“以賽促學”實踐教學模式、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專業素質能力等方面入手,提出了相應的創新改革措施,以期為設計類專業教學模式的高質量發展提供科學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