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惠
邵陽學院
紙扎品在我國流傳已久,早在宋朝開始便有紙扎品應用習俗,且大多將紙扎品應用于喪葬典禮中,作為喪禮的重要的供奉物品。具體來說,傳統的紙扎品可以分為以下四種:①侍童類,即包括了童男童女等;②建筑類,包含馬車、船等;③神像類,包括民俗神像、道教和佛教神像等;④戲曲類,即一些戲劇角色造型等。伴隨著時代的發展,紙扎品的形式逐漸多樣化,且具有深刻的寓意和價值,代表著人們對逝去之人的情感寄托。作為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在新時代下,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對紙扎品進行傳承與保護,以發揮其重要價值。
在我國的許多地區仍然實施傳統土葬,受到入土為安的喪葬觀念的影響,人們都會為死亡的人舉辦喪葬儀式。這一儀式由古代傳承至今,雖然重要性不斷減弱,但大部分地區,仍然會為去世的人做一場專門的喪葬法式,以安撫逝去的靈魂。在這一喪葬典禮之中,紙扎品則是為供死者在陰間使用而制作。這些紙扎品類型十分豐富,既包含了死者在陰間衣食住行所需要用到的紙扎生活品,同時,也包括一些保護死者的相關意象紙扎品??傮w來說,這些紙扎品的意義都在于為死者構建一個與現實生活相類似的生活空間,讓死者能夠在陰間仍然具備好的生活條件。這些紙扎品也蘊含著人們對于死者的情感與思念。其中,包含了讓死者入土為安的喪葬思想?,F階段,我國許多地方之所以仍然流行使用紙扎用品,從本質上來說,是人們對于鬼魂的一種尊敬與崇拜。
我國的紙扎藝術與封建思想中的孝道觀念具有緊密聯系。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以“仁孝”聞名的大國,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孝”的思想也深深扎根于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而孝文化更是在各種民俗信仰中產生了重要作用,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其具有廣泛的監督效應,促使人們在潛移默化間以孝的標準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規范,同時,對他人的行為進行制約。而為逝去的親人舉辦喪葬儀式,并應用多種紙扎品也即為了遵循“以孝為先”的傳統思想觀念。豐富多樣、形態各異的紙扎品能夠滿足人們想要盡孝的心理,因此,受到了許多人的推崇。甚至于給逝去的親人準備更多的紙扎品被很多人認為是孝順的重要表現,因此,其具有原始樸素的孝文化內涵。
在一些地方,“壽終正寢”的喪葬活動被稱作“喜喪”或是“白喜事”,人們認為死亡也是重生,舉辦喪葬活動的過程中也不應該過分悲傷,而是要積極樂觀地去看待。在這種類型的喪葬活動中,為了營造良好的氛圍,也會使用許多五顏六色、具有“喜喪”特色的紙扎品。這些紙扎品作為裝飾物,圍繞在棺材兩邊,以慰藉人們的悲傷心情。在這種喪葬活動之中,紙扎品也具備了深刻的內涵,富有特定的人情味,表現出人們對于生命的積極與豁達態度。
在我國的民俗喪葬活動中,應用紙扎品進行供奉,雖然從表面上著眼,其只是一些以彩紙為材料所構成的象征性物品,其從本質上好像并不與喪禮直接相關。但是透過這些表面民俗,我們應該看到其所折射出來的是人們的民俗信仰。這些信仰包含人們對鬼神的傳統觀念,即認為需要為了去世的親人在陰間過得更好,而創設與現代相接近的生活環境,既包含了豐富的物質生活,同時也涵蓋了美好的精神文化生活。而這些情感語言,都間接地通過紙扎品的內容與形式表現出來,這也是生者對于去世親人的一種深刻的情感表達,只是這種表達方式不是直接的語言,而是以一種紙扎品作為物質載體。
1.民俗價值
紙扎起源于古代的宗教,與不同地區的民風習俗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其本身就具有顯著的民俗價值。在中國文化的長期發展過程中,紙扎品也幾經變化,從在古代時深受重視,到現代時期,作為喪葬活動中的重要裝飾載體,其是中國所特有的一種喪葬文化現象。紙扎品的不斷涌現,實際上也大力推動了中國的厚葬改革,并不斷完善發展為我國地域性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都展示出其身深厚的民俗價值。
2.實用價值
紙扎品是喪葬祭祀、結婚慶壽及其他儀式中的重要裝飾道具。其相對其他祭祀用品來說,原材料價格低廉,制作簡單,因此,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價值。一般而言,紙扎品主要是運用竹條、麥秸稈等作為骨架制作原材料,再添加相關的裝飾物品。從整體上來說,紙扎品不僅輕便環保,同時,具有易燃燒、移動,觀賞性強等優勢,這些實用性特點,也促使紙扎品成為了喪葬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實用性道具。作為一種特定的民俗用品,其不僅能夠滿足生者對去世親人的美好寄托與心愿,同時,也能夠有效地應用于喪葬活動,豐富其活動內容,具有較強的實用性。
3.審美價值
紙扎品作為供奉紙品廣泛地應用于喪葬儀式之中,實際上也體現出人們對這一民俗的傳承與認可。作為民俗文化的創造者,人們在生活生產的過程中,也構建了與民俗相關的環境,因此,在紙扎品的創造過程中,人們也會盡可能地提高其審美力。促使這一民俗載體具備除了精神慰藉之外的審美功能,促使其成為一種,能夠涵蓋生者情感與美好想象的物體。在紙扎品的具體設計中,不僅融合了人們多樣化的審美情趣,更結合了優秀的傳統文化元素,從而為這些單一的紙扎品融入了創造性的內容,更加具備美感與情感,真正地賦予了紙扎品獨特的生命力和美好精致的形象特征,促使其與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審美需求相契合。
紙扎品在傳承的過程中,面臨著與大多數傳統手工藝品一樣的傳承問題。即紙扎品手工藝者們大多數都是老手藝人,且制作流程相對簡單,制作材料成本較低,所獲得的經濟收益也比較少,因此,在紙扎手藝的長遠發展方面,缺乏相關傳承者,導致這一工藝在傳承上存在著可能無后繼者的風險。伴隨著許多傳統紙扎手藝人離世,也會導致紙扎品最后從市面上逐漸消失。
因為缺乏對現階段人們對紙扎用品的多元需求的了解,紙扎品設計也存在著仍然沿用傳統設計觀念、產品缺乏辨識度與創新的問題。這也導致為紙扎品買單的人們逐漸減少。在此背景下,因為消費者的購買量降低,也就造成了紙扎品的銷售利潤下降,讓更多原本有志向繼承紙扎藝術的年輕人離開這一行業,從而導致整個紙扎產業鏈條面臨著嚴峻的發展困境,而一些紙扎公司為了改變現狀,另辟蹊徑,在造型和顏色上過度夸張,不僅偏離了紙扎品的本質文化特色,更降低了其藝術價值。
現階段,我國許多地方針對紙扎品的保護,都以生產性保護和博物館保護為主。主要是針對紙扎藝術品的工藝創作生產、相關資料的保護等,在這一保護的過程中,缺乏對紙扎品豐富內涵的理解,因此,對其傳承和保護的認識度遠遠不夠,沒有大力地對紙扎品的價值與優勢進行有效宣傳推廣。在保護模式上,總體呈現出單一化的問題。
對于政府部門來說,保護傳承文化也是政府部門的一種職責。政府部門應該高度關注紙扎品文化的傳承,紙扎品在我國是一種祭奠性的傳承文化。政府部門應該進行深入調查和研究,明確紙扎品的傳承方式和方法。首先,政府部門應該將紙扎品的傳承作為一種特色文化進行傳承,帶頭宣傳群眾正確地看待紙扎品,加大宣傳力度,健全紙扎品的管理機制,樹立正確的特色文化傳承理念;其次,政府部門應該從培養的角度進行思考,思考如何將百姓們錯誤的思想進行轉變,紙扎品是一種特色文化,一定要培養傳承紙扎品的新勢力,不能讓這種特色文化被拋棄。
之所以稱紙扎品是一種特色傳承文化,是因為紙扎品自古代以來就一直存在,并一直流傳至今。現代社會上很多人對于紙扎品的認識不足,導致紙扎品的文化特色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我們一定要轉變這種思想,將紙扎品看成一種文化。另外,還需要不斷地創造紙扎品的新作,將紙扎品作為藝術去發展。紙扎品的存在是一種藝術作品,可以代表著對已逝親人的一種思念和寄托,紙扎品的存在并不會影響社會的發展。相反,紙扎品能夠給予親人們一些精神上的安慰。所以,需要彰顯紙扎品的文化特色,將這種理念傳承到現階段的人群中去,同時,還需要進行新產品的創作,從而得到人們的認可。
廣大紙扎品設計從業者也需要遵循市場的發展需求,更新產品形式,有針對地開展對紙扎藝術品的創造與發展?,F階段,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日益多元化,其審美取向也逐漸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因此,為了傳承民俗風俗中的精髓,紙扎品也需要突破傳統的產品設計形象,更加契合現代人的新需求,可以通過提高紙扎品的質量水平及增加紙扎品的藝術形式等方式,促使更多人愿意接受與認可紙扎品,并以此推動我國民俗文化的深度傳承。
總體來說,要實現紙扎品的傳承與保護,就必須正確認識紙扎品的豐富內涵、情感語言和時代價值,需要立足于紙扎品的獨特優勢與價值,植根于現階段紙扎品傳承面臨的各種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保護策略,只有這樣才能在新時代下真正地保護好、利用好紙扎品這一民俗文化,推進我國民俗文化的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