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絳彩”瓷畫的百年興衰疏論"/>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徐洪彬
南開大學濱海學院
“淺絳彩”是伴隨著粉彩的衰落產生的。晚清時期的中國在經歷了鴉片戰爭后國力大傷,隨著八國聯軍的侵入,清政府自身難保,普羅大眾的日子愈加貧困,整個社會處于風雨飄搖之中。這迫使多地爆發起義,席卷了半個中國的太平天國運動是其中最著名的。
“咸豐五年至咸豐六年,太平軍攻占了江西的八個府、五十幾個州縣”“太平天國是一個農民政權……在太平天國的法律中,視清朝咸豐皇帝是‘老妖’,是‘妖’的總頭目。清朝大小官吏是‘妖’,地主豪紳也是‘妖’‘妖’是太平天國的重點打擊對象,規定‘迂妖必誅’,藏妖者與妖同罪。”清朝的御窯廠就坐落在景德鎮內,咸豐五年太平軍攻克景德鎮,御窯場毀于戰火,工匠死的死,逃的逃,一些珍貴的模板和樣品也毀于一旦。
以景德鎮為代表的官窯和眾多民窯在晚清的內憂外患的局勢中崩潰瓦解,原御窯畫師和各類窯口的工匠們迫于生計,只能以昔日的制瓷技藝謀生。因工藝繁復、分工細致、集體創作、費工費時、價格昂貴等因素,粉彩和青花就很不合時宜了,而“淺絳彩”瓷畫工藝相對簡便、一人完工、價格親民。當時的“淺絳彩”瓷一般都是日用瓷,一些署名“淺絳彩”的碗、盤、杯、碟進入市場銷售,受到民眾的喜愛,景德鎮也因“淺絳彩”瓷畫的出現而重新振作起來。
同治五年太平軍落敗后,在原御窯廠舊址重建堂舍,為同治皇帝大婚燒瓷。復建的御窯廠,經過戰火的洗禮燒造能力已經大不如前,加上清政府對燒造瓷器的財政支出比原來減少許多,御窯廠的工匠受生活所迫還要繼續繪制“淺絳彩”瓷來維持生計。例如,“淺絳彩三大家”的程門、金品卿和王少維,到后來出現的俞子明等人都有很多作品存世。在當時動蕩不安的社會背景下,大量御用的瓷畫師和工匠們流失,因此,御窯廠改“匠籍制”為“雇役制”,除了剩下的前御窯廠的畫師之外,還雇用了一些較為知名的當朝畫家進入御窯廠專職繪瓷,這是傳統中國畫與瓷器藝術相結合的很好契機。
胡夔是當時一位非常著名的專職畫家,也是朝廷通過“雇役制”聘用的畫家之一。“一百二十有零圖”尊是胡夔作為“雇役制”聘用的畫家期間的作品,尊上題有:“一百二十有零圖。時在丁卯(同治六年)中秋前一日,畫于昌江官廨南窗之下,奉贈芝泉明府大人雅玩,新安胡夔時年七五。”畫面中心是用墨筆勾勒的一棵柏樹并施以淡赭色,后有秀石、靈芝、叢草相襯,繪畫水平高超。除此之外,“畫于昌江官廨南窗之下,奉贈芝泉明府大人雅玩”這個落款,說明可能是奉上意所做,或者以下奉上以示意恭敬。“丁卯”是其創作時間,推算時間為1867年左右,也就是同治皇帝大婚的時間段內。
“淺絳彩”瓷畫藝人盡情自由地抒發自己的個性,以瓷畫為載體,打破了以往畫絹者貴而畫瓷者賤的認知。瓷繪上的詩、書、畫、印為一體的表現形式,使得文人畫與瓷繪真正地走向了融合,與以往的紙絹作品相比別有一番風味。其可以用特殊的材料淋漓地表現文人意趣,具有很強的文人畫韻味,開創了瓷繪文人畫的先河。
后經發展,光緒時期涌現出許多“淺絳彩”作品,“淺絳彩”瓷畫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淺絳彩”瓷畫的風格趨于穩定,技師們的整體創作水平達到了新的高度,名家輩出。這一時期的瓷上書畫作品的水平與紙絹繪畫水平相差無幾。原因如下:第一,同治時期政局相對穩定,景德鎮周邊相對安寧,工匠們得以重拾技藝;第二,戰后,對生活瓷和宮廷瓷的功能需求和審美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這時“淺絳彩”瓷器滿足了人們的這一需要;第三,技師們的技藝傳承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得到保障,宮廷御用窯廠的第二代、第三代技師們此時已經可以進行獨立創作了,其中不乏技藝高超者脫穎而出。此外,經濟的發展也給了民窯發展機遇,當時的私家窯廠和“紅店”(清代專門燒制彩瓷之作坊)逐漸多了起來。此時的“淺絳彩”瓷畫進入普通市民的生活,被民眾所喜愛,達到了鼎盛。
“淺絳彩”的衰落從民國開始。由于整個社會發展的環境發生改變,貿易帶來了20世紀初期的洋貨潮,新的西洋瓷器被帶到中國,“淺絳彩”瓷畫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一起經歷了許多波折。
隨著時間流逝“淺絳彩”瓷畫的缺點慢慢呈現出來:首先,“淺絳彩”瓷畫的地位從來沒有被官方所認可。其次,由于日用瓷的需求增多,繪畫技藝的要求沒有那么高,民國初年的“淺絳彩”瓷畫師繪畫技藝比第一代技師的技藝水準有所降低,作品水平也不如前。更關鍵的是,“淺絳彩”瓷畫是低溫釉上彩燒制技術,彩料薄,與釉面粘接不牢,不耐磨,易脫落,不利于傳世,這就嚴重影響了其價值和市場價格。最后,相對于色彩絢麗的粉彩,“淺絳彩”瓷畫的顏色太淺,淡降低了其吸引力。特別是到了民國初年,新粉彩隨著貿易進入中國,它顏色鮮亮、繪制便捷,因此,受到瓷畫藝人們的歡迎,“淺絳彩”瓷畫遇到了一個強勁的競爭對手。例如,當時非常有名的“珠山八友”,他們在晚清時期還參與“淺絳彩”瓷畫的繪制,但到了民國就都用新粉彩了。
綜合諸多因素,到了民國初期以后,“淺絳彩”瓷畫這種釉上瓷畫藝術在經歷短短不足百年的時間之后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雖是歷史必然,仍無法抹去這種藝術表現形式在鼎盛時期的輝煌,“淺絳彩”瓷畫的繪制技巧被傳承和融入新粉彩瓷繪藝術中,它的創新精神至今影響著現代的瓷繪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