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磐
河北藝術職業學院美術系
道具在戲劇表演中通常和演員的表演直接相關,它能幫助演員表演虛擬動作。我們知道,道具就是在舞臺劇演出中除表演以外的各種造型因素的統稱。舞臺道具就是舞臺的一部分,可以說沒有了道具,就不能更好地烘托出戲劇的中心思想也不能表現劇中人物的形象,表演效果大打折扣。而使用舞臺道具不僅可以烘托舞臺氣氛,同時還能夠提高表演效果。
在戲劇藝術中,舞臺道具通常都較為夸張。而在現實表演中,很多舞臺道具為了突出效果,都會顯得有所夸張,除了家具及其他日常器皿之外,這和現實生活中的一些道具相比較還是有一定的差別,有道具是為了舞臺劇情的需要而特意設計的,在生活中或許根本沒有存在。還有就是,舞臺道具都具有鮮明的特色,與其他道具有明顯的區別,這種風格通常會根據劇情的本身所表現的中心思想來設計的,其表現效果也非常強。由于在表演中,觀眾可以根據舞臺道具的特色迅速判斷該舞臺是否屬于戲劇舞臺,所以很明顯,舞臺道具是為戲劇藝術表演而服務的,其作用就是增強戲劇藝術的表演效果。
在設計戲劇舞臺時,通常會根據戲劇角色的整體造型以及角色特點來選擇舞臺道具。例如,紅燈籠在現代京劇《紅燈記》中是比較常用的道具,既符合任務的身份,更能反映出居中人物對革命的赤誠之心。但是在不同的時代和時間環境下,道具能反映出不同的人物心情以及其個性化的人物特點。因此,使用舞臺道具具有重要意義,不僅可以反映戲劇的思想,同時還能夠表現人物形象。例如,旗袍可以突出老上海攤的風情,煙袋突出老農的形象,一把小小的扇子,會讓英俊小子顯得溫文儒雅;刀花架子,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軍營的營帳。這些道具都可以塑造人物,使演員的表演更具人物個性。
戲劇展示的是不同時代的故事,而各個時代都有各自的特點,選擇舞臺道具時需要重視此種特點,例如,話劇《圍城》講述的主要是抗戰環境下。講述了主人公與幾位知識青年女子的愛情糾葛,刻畫了抗戰環境下中國一部分知識分子的彷徨和空虛。整個故事渲染知識界青年男女在愛情糾葛中的圍困與逃離。在道具的設計中,知識分子的形象要著重突出,在道具的選擇時也要著重突出在抗日環境下的氛圍,從而生動形象地塑造舞臺人物,在設計舞臺時,需要根據此部話劇的特點進行選擇,不能隨意選擇具有其他時代特色的道具,否則會影響整個舞臺效果。
不同劇本中的故事發生的年代不同,例如,我國不同朝代所處的地理環境以及風俗人情都不同,此類內容都有明確的記載,因此工作人員在設計舞臺道具時,首先需要根據戲劇的發生背景查找資料,然后再根據資料選擇道具素材。例如,《伯牙彈琴》的故事寫的是宋朝時期的事情,在設計道具時,就需要對故事的背景作進一步的了解和考證,根據時代特征來設計出符合宋朝代的造型風格。選擇琴的時候也要選擇宋朝時代人們所用的琴做道具。不能把類似的朝代的道具拿來充當劇情中本朝代的道具,只有在選擇道具的時候分清各個朝代和地域民族特色,才能使舞臺地域風情更加明顯,更加符合劇情所演繹的內容。
舞臺道具具有許多作用,道具的作用之一是烘托舞臺氣氛,從而可以為觀眾創造更好的觀看氛圍,同時也可以為演員創造表演氛圍。例如,在豫劇《孟姜女哭長城》中,竹木作為紙扎鋪藝人的骨,外張布貼紙,并加以彩繪,制成了山石、橋梁、長城等扎彩布景。像搬桌椅那樣的搬上舞臺,盂姜女在山石中奔跑表演,扶墻哭訴,倒塌城墻后,還露出了壘壘白骨。
在表演過程中,工作人員可以利用道具引導觀眾進入劇情,并且還可以利用道具的變化展示劇情的走向。例如,京劇里《杜鵑山》這樣的類型,“杜鵑山”是一個名稱,這個劇中也主要是以杜鵑山為主題的。在本劇中,故事主人公烏豆,由于不堪國民黨反動派的迫害和土豪劣紳的屠殺,帶領本地農民造反起義,舉起革命義旗,反上了杜鵑山。
綜上所述,在舞臺表演的藝術中,使用舞臺道具非常重要,沒有道具就不能生動想象地表現舞臺人物的特性。道具的所涉及的方面比較廣,所牽涉的內容也廣,所以在選擇舞臺道具的時候要根據劇情的時代背景來選擇。但在舞臺道具的實際使用過程中,不能盲目地進行選擇,而需要詳細調查戲劇的發生背景,并且還需要結合道具的劇情進行選擇。這樣就能有效地展現出舞臺道具的效果,同時強化了戲劇角色的塑造。舞臺道具的發展應要跟上時代的步伐,讓它具有生命力。當舞臺道具進入觀眾的視野中時,便產生了無限的活力,在表演中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