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蓓
寧夏日報報業集團
互聯網時代,“新媒體”一詞已不再陌生。每一個人都可以獨立作為一個媒介進行信息傳播,無需依附任何團體,每一個個體都可以成為用戶。事實上,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在商業模式上最大的差別就是用戶,用戶是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一道分水嶺:傳統媒體是內容至上,而新媒體則是用戶至上。擁有用戶思維至關重要。
在數字化媒體時代,信息資源和信息渠道不再稀缺,用戶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和接受習慣選擇媒體和信息。媒體自上而下的單向灌輸式的傳播無法再適應數字化環境下用戶的接受習慣。用戶不再是單向的受眾,而是成為信息傳播中的節點,成為傳播過程中的重要一環,用戶對信息的選擇、分享以及評析都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媒體傳播的效果。因此,主流媒體的數字化融合發展不只是媒體本身的變化與發展,更重要的是給傳播方式、傳播途徑和用戶習慣帶來了顛覆性改變。媒介模式由受眾模式轉變為用戶模式,媒介產品生產從以“受眾”為中心也轉向以“用戶”為核心。
傳統媒體的用戶思維必須轉變為媒體數字化后的用戶思維,在價值鏈各個環節中都要“以用戶為中心”去考慮問題,媒體要從用戶的需求、感受、參與感出發,讓產品成為符合用戶的需求,帶給用戶超出預期的滿足感,這就是數字化媒體時代的思維核心和營銷策略。
俗話說: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俗話在新型媒體話語競爭權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新型主流媒體為了贏得更多用戶的信任,就必須采取對應的措施。一是要媒體信任感的建立。信任感的培養是一個長期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信任感的培養在于日積月累,一步一個腳印,堅守媒體底線,強化社會擔當。二是要吸引用戶的注意力。媒體要想獲得用戶的認同感,就需要充分考慮到社交大眾的心理習慣。例如,開設微博、微信公眾號等來增加自己與用戶的緊密聯系。三是要讓用戶對主流媒體有種依賴感。在虛擬網絡世界里,由于彼此不了解,人們很容易敞開心扉,從而對某種社交軟件有著過度的依賴。新型主流媒體可以利用用戶對于手機、網絡的依賴性,來開發相對應的社交產品,抓住互聯網社交化、視頻化、移動化的特點,增強用戶對新型主流媒體的依賴性。
在優質內容生產方面,傳統媒體擁有專業化的采編隊伍、權威的信息渠道、規范的采編流程,有著新媒體無法比擬的原創內容生產優勢。打造新型主流媒體就是要把這種優勢發揮出來,進行專業化新聞生產,著力打造優質的新聞產品,確保網上網下的報道真實準確,全面客觀。
再沒有比傳播自己的內容更有驅動力的方式。今日頭條、抖音等商業互聯網平臺以UGC為主,其內容多由入駐用戶自行創作或者傳統主流媒體自行上傳,平臺管理人員負責協調和維護秩序。讓用戶創造內容或產品,企業提供銷售平臺,與用戶共同分享利潤,在保證了產品的多元化和創造力的同時,也擁有了大量忠實、可靠的宣傳者。今日頭條、抖音的成功,很大程度就在于用戶生產和智能分發。用戶生產者希望別人認可,更加希望把自己的作品向全世界公開,于是,能夠展示其作品的平臺或終端會倍受他們推崇,口口相傳之下,平臺成了最大的受惠者。例如,新消息報在媒體融合中,不斷優化用戶體驗,調動用戶參與新聞生產和傳播的積極性。構建了龐大的通訊員隊伍,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辦法培養通訊員的互聯網傳播思維和傳播技能,鼓勵他們參與生產,為專業生產提供有價值的新聞素材和新聞產品。專業采編人員以專業生產者的眼光發現各地自發式、群言式的討論話題,進行專業性梳理,在對新聞價值作出理性判斷后,進行二度發酵、再度加工,實現各種新聞生產方式的同頻共振、同向同行。
互聯網思維的核心是用戶,用戶作為信息的接收者和傳遞者,參與的信息網絡越來越廣。其原因在于新型媒體提前了解了現階段用戶的信息需求,按照用戶需求去投放定位信息,從而大大提高了多媒體的發送效率。新型主流媒體要從用戶的角度去開發新型的媒介產品,這樣才能贏得廣大用戶的滿意。例如,《新消息報》迎難而上,編委會圍繞議題設置和主題策劃,做好涉及百姓生活衣、食、住、行、教育、勞動保障、醫療衛生、文化、法制等方面的欄目及內容宣傳,“夢想起航的地方——家庭家教家風”“我們的家園情懷——熱愛銀川喜愛銀川懷念銀川建設銀川”“全民閱讀書香銀川”“暖冬行動”“愛心公益行”“愛心助學圓夢行動”“百名專家社區行看病不出門”“寧夏人一家親醉賞黃河落日”等策劃和活動,講好寧夏故事,展現黨的惠民政策給群眾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
總之,“用戶思維”的核心要義,就是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問題,任何產品、服務都要以滿足用戶需求為目標,主流媒體的發展中堅持用戶思維中的價值引領。當然在此過程中要正確認識和看待“用戶思維”,也不能一味迎合用戶需求,打著“用戶至上”的旗號而忽視媒體的社會責任,要進行價值引領和正確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