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熟悉的旋律回蕩在耳旁,一首《童年》勾起小時候的回憶,坐著80后末班車降臨的我,看著現在孩子的童年,不禁感慨歲月,感慨停留在那個時刻屬于我的童年。
回憶童年,想起的是三五成群的小伙伴。童年的玩伴是鄰居年齡相仿的小朋友,出門吆喝一聲,大家一會兒的工夫就聚在一起,開心地盤算著玩什么游戲。跳皮筋還是跳方格,剪刀石頭布,分成兩隊,開始比賽。夕陽西下,晚飯開始,在媽媽的一聲“回家吃飯了”愉快地結束。而如今盡管到處都有攝像頭,但是小區的鄰區不再那么熟悉,有的甚至住上幾年都沒見過對門幾面。信息的傳播速度之快,丟孩子的事件讓人心有余悸。即使孩子出去玩,大人也寸步不離,不敢有一絲松懈。
回憶童年,想起的是垂涎欲滴的泡泡糖。童年的零食種類沒有現在的豐富,當時的零食選擇,也沒有現在的琳瑯滿目。記得小時候最喜歡吃的零食——泡泡糖,那時候超市還不多見,大多都是在小賣部里陳列出售。隔著小賣部的玻璃盯著當時最時興的“大大卷”泡泡糖。記得便宜的好像1毛錢1塊,像“大大卷”這樣的泡泡糖貴一些,5毛錢一盒。其實喜歡吃“大大卷”泡泡糖不是因為它甜,更關鍵的是它和別的泡泡糖相比,吹出來的泡泡更大。那時候嚼個泡泡糖,嚼的都沒有味道了,也不舍得吐掉,還是津津有味地嚼著,吹一個大大的泡泡,“蹦”一聲滅掉,接著嚼,接著吹……
回憶童年,想起的是冰甜爽口的小冰棍。炎炎夏日,來個5分錢一根的小冰棍,咬上一口,入口即化,那冰爽的感覺,簡直是“透心涼,心飛揚”。想起冰棍,想起小時候的趣事就是剛拿到冰棍,千萬不要立即舔,如果迫不及待地舔上一下,舌頭立馬粘住,嚇得趕快尋人幫忙用水澆化。被粘那么一次,可長記性了,下次再也不敢先舔了。時隔多年,遇到了“老冰棍”牌的冰棍,那口感像極了小時候5分錢一根的小冰棍,價格卻長了10倍,5毛一根。
回憶童年,想起的是一分一根的粘牙糖。現在的一分錢能買什么?手機付款,電子貨幣成為現在支付的主要方式,恐怕現在的孩子有的都沒有見過1分錢了。小時候的1分錢可以買一根粘牙糖,細細的,有紅色、黃色和綠色的。1毛10根,2毛20根,買上2毛錢的吃上好一會,也舍得和小朋友共同分享。后來,上大學后,偶然間看到有賣的,竟然有幾分激動。久違的熟悉感,久違的童年記憶。時隔這么多年,價格一點沒變,還是1分一根,豪放的來上100根才1塊錢。來一根嘗嘗,還是熟悉的味道,還是熟悉的感覺,粘在牙上弄不下來,老老實實地等它化了……
回憶童年,想起的是家門燈下的捉蛐蛐。童年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探索,也充滿了比較和競賽。記得夏天的時候,晚飯過后,大人們在家門燈下打撲克作為飯后消遣。我們這群小孩也圍著大人轉,尋找燈下活蹦亂跳的蛐蛐。一人一個瓶子,或酒瓶子或礦泉水瓶或罐頭瓶子,手忙腳亂地捉蛐蛐。有時候一捂一個準,有時候一捂一個空。印象中,燈下的蛐蛐或者螞蚱格外多,好像也慌著出來納涼。一晚上捉個不停,看著瓶子里的蛐蛐越來越多,當然有時候也有螞蚱湊數。邊捉邊向周邊小伙伴炫耀,自己捉的多,捉的大。現在回憶起來,仍然記得那個捕捉的樂趣,10點左右,大人們散伙,各回各家,我們也都戀戀不舍地抱著瓶子跟著回家了。現在回憶起來,已記不得捉來的蛐蛐后來怎么處理了,但回家后用香皂洗完手那盆臟水倒是印象深刻,那是捉了一晚上蛐蛐,忙碌的見證。
回憶童年,想起的是姥姥家里的大棗樹。童年住的家離姥姥家不是很遠,每到周末都會跟著爸爸媽媽回姥姥家,有時候2周回去一趟。姥姥家院子里有個大棗樹,好像比媽媽的年紀還大一些。每到棗子成熟的時候,到了姥姥家,總會拿著勾棗的竹竿去打棗,那個竹竿對年幼的我來說,還不輕,勾棗的時候總是不能精準勾到。搖搖晃晃地歪打正著打下那么幾個,多數還是靠爸爸勾下來的。大棗有的青,有的紅,有的青紅相見。沒有打過藥,純天然無公害,有時候懶得洗,用衣服蹭一蹭就迫不及待地吃了。后來,搬家了,離姥姥家遠了,上學時間緊張,差不多一個月回去一次,錯過了打棗的時間,姥姥總會給我留著,拎出一大袋子,吃著也拿著。如今,姥姥去世多年,仍然時不時地會想起姥姥家院子里的大棗樹,想起姥姥……
回憶童年,想起的是翹首期盼的新衣服。小時候對什么都充滿了期待,最最期待的當然是過年。小時候年味十足,過了小年——臘月二十三,就開始春節倒計時。小時候過的年有新衣服、新鞋子穿,而且就算是提前買了,也不會提前穿,一定要等到大年三十的早上,里里外外都穿著新的。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想買新衣服也不再用等到特殊的日子了,想什么時候買就什么時候買,想買什么樣的就買什么樣的,方便是方便,好像缺少了大年三十早上的那個期待。
回憶童年,想起的是熱熱鬧鬧的鞭炮聲。小時候,大年三十過了晚上12點,鞭炮齊鳴,家里的鞭炮大人放,我們小孩玩煙花、鉆天猴類似相對比較安全的。每到過年的晚上,吃飽喝足后,都興奮地看著春節晚會,瞪著眼睛不忍睡去,聽著春節晚會的零時倒計時,撐到零點過后,徹底迎接新的一年。如今環保意識增強,取消放鞭炮這一儀式,缺少大年三十晚上的放鞭炮、點煙花。大年初一出門拜年的早上,很難再聞到那濃濃的鞭炮余煙的味道。雖然現在有電子鞭炮,但聲音再響,也不是小時候的感覺。一天,老公看了個視頻,是記錄大年三十晚上,萬家燈火、鞭炮齊鳴、煙花滿天的場景。他默默地存下來,說道:“將來給孩子看看,讓她看看我們小時候的年,是什么樣子的”。
回憶童年,憶往昔,想起的是再也回不去的小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