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珠海學院
地域性觀念旨在強調藝術與場所之間既改變、又適應的辨證關系。本文通過澳門地區近年來的優秀平面設計作品案例進行分析,逐層論證三種平面設計中圖形的地域性演繹:透明性、意象性與色彩場域的運用。地域性平面設計的價值是參與地方身份的建構,促進地區文化的發展,而近年來澳門的優秀平面設計作品案例中的圖形地域性演繹既響應了地方精神,延續了澳門的歷史文脈,又加入了實驗性設計因素,對重構地方共同體的身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歷史、商業、地域、宗教信仰等原因,澳門在珠三角地區傳統文化、葡國文化等多文化的影響下,具有多元的地域性文化結合體的特點,要求其在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平面設計發展的過程中設計的形式須按照其本身特質來進行適應與改變。
地域性平面設計可以使其自身“融合于”它們賴以生存的地區特性。當平面設計屬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特定地區的影響,而調整和改變自己的形式與意義時,便是其自覺性的體現。這一點從澳門20世紀初期開始盛行的月份牌廣告形式的發展變化中可見一斑。《梁永馨名香》和《保心安油》這兩幅作品堪稱這個時期澳門月份牌廣告的代表作品。其原稿版面設計工整、文字清秀。與同一時期上海、香港的月份牌廣告相比,澳門的更加真切、樸實無華且具地方特色。
地域性平面設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其所在的地區。“一定程度上的改變”是指作品與其地區之間發生的偶發性聯系,這種聯系包含物理層面、現象層面以及社會政治/文化層面。首先是物理層面。它會改變地區的物理特征,并讓地區變得豐富生動起來,形成別具一格的地貌特征。其次是現象層面。通過觀者的現場參與,它不僅能夠改變觀者的審美體驗,而且能讓觀者的審美體驗參與地域文化的實踐。
例如,近年來在各方面支持下開展的“澳門設計周”等具有澳門地區特色的設計作品展覽及大賽,時至今日已成為珠三角地區的設計風向標。其不僅培養出眾多新興設計師及工作室,同時,也在豐富該地區公眾的生活文化,促進了整個大灣區的設計共同發展。
平面設計與地域之間的適應和改變互動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辨證聯系的。不同的作品受其用途等因素限制,它們所作出的適應性和改變也會不同。
不同的作品因其作用、表現形式、作者審美意識等差異,作品圖形意象的形式表現和演繹也會有所差異。通過對近年來優秀的澳門平面設計案例進行分析,從圖形視角透視其在地域性平面設計中的演繹類型。
透明性圖形演繹主要利用透明的特性,表現物體與物體之間的疊加、錯位、層次、連接、嵌構、組織、交叉、互滲、公用或借用、模糊等關系,運用透明的語言,在不透明的材料和物象之間模擬透明或半透明的效應。
光使得材料的質感與透明可見,是人們感知材質的依據。以建筑設計方面來說,要達到透明性的效果,要基于加工技術、砌筑方式、材料合成方式等因素。如在畏研吾石頭博物館的設計建造過程中,設計師不僅從加工技術上將石材打薄使其呈現半透明狀態,更是從砌筑方式上營造出一種透明的感覺,使光線從石材的接縫處穿過,營造顫動迷離的空間。
在平面設計中雖不能如建筑那般自如地運用砌筑方式和材料來體現透明性的光澤,卻能運用設計的基礎視覺要素來構建透明性。Untitled Macao設計工作室創作的《2017年澳門光影節》主視覺設計中,設計師運用的是如大三巴等幾個著名建筑景點作為主要承載意象,使用了淡黃、粉紅、深藍這幾個從高明度到高飽和的漸變顏色在不同塊面進行變化,不僅呈現出表面主題光影節的“光”和“影”的效果,還將原本實體并不呈現透明性特征的著名建筑景點,在觀者眼中展現出光線透出的感覺。展現出澳門夜幕下光怪陸離的燈光效果,這是運用顏色來同時對一個物體不同角度的明暗調子進行透明感表達的方式。
Untitled Macao設計工作室對這種透明性的選擇使他們的作品與澳門這座城市極具適應性,它們與澳門多彩的生活和文化環境融為一體。
意象是設計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平面設計作品時最容易表現地域特色以及不可缺少的一項。在大部分情況下,將地區標志性建筑、文化符號、飲食習慣、風土人情等凝練為圖形意象能夠最快速以及最有效地向觀者傳達地域性特點。澳門作為一座海島城市,其獨特的文化歷史背景孕育了一座“意象的寶庫”,在這座城市的設計師擅于去挖掘意象并運用到作品之中。
在澳門成長的設計師、藝術家Suzy Chan則將其目光看向了澳門“亞洲拉斯維加斯”的賭場文化以及極具特色的澳門傳統宗教祭祀文化。在她2019年的系列作品《賭場城》中,對這兩個讓人很難聯系到一起的地區符號進行了巧妙的融合。她將珠三角地區特有的祭祀用品“奉佛衣紙”作為承載主體,根據中國的傳統習慣為澳門賭場設計廣告。賭場作為澳門的主要經濟收入,博彩業甚至已經超過了拉斯維加斯。Suzy Chan希望通過祭祀、散布假錢和燒香紙的方式促使居民與政府思考這種經濟模式的發展與可持續性之間的平衡。
將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作出來的地域性平面設計作品,經過自己頭腦的加工,將客體提煉、升華,舍棄具象而代用一些純粹的圖形符號能夠將主觀的“意”和客觀的“象”進行結合,賦有某種特殊的含義,使觀者更容易明白理解地域的風土人情。
城市色彩是將自身地區與其他相似地區區分開來的重要一環。在明確地區色彩的概念、要素,并對地區色彩的感知、協調、地域性等問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將得出的城市色彩體系運用到平面設計之中成為展現地域文化強有力的武器之一。
由澳門設計師歐春軒打造的《帶你到浩瀚宇宙尋覓故事》2018年澳門設計周主視覺形象中,代替意象來表達澳門地域特色的是這一系列作品中以高飽和的純色形成的平面空間。歐春軒在澳門的生活成長經歷中,他認為霓虹燈牌上形形色色的高飽和顏色是最能代表澳門城市色彩的,并將其以規劃控制的手段實現傳統地域色彩在現代條件下的傳承與轉化后運用到作品之中,這也影響了許多新興的澳門本土設計師。
澳門設計中體現出一種新地域主義的城市色彩觀,通過就地取材,從傳統地域到新地域城市色彩的轉化方法以及在不同條件下體現地域性的策略,最后通過規劃和實踐加以驗證。在平面設計中構建出一個具有文化內涵的“新澳門城市色彩”。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可用的終端形式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同時,也更容易向世界展現地域性的文化。平面設計其本身的傳播性更是成為傳播文化的一個強有力的媒介,這要求設計師應當結合新語境下的新科技、新形式,把握好圖形在平面構成中擔當的作用。
新技術的應用使圖形的表現語法煥發新的光彩。澳門本土設計工作室Chii Design設計的《2017年澳門國際幻彩大巡游》主視覺形象中,以一幅幅運用數字參數化設計而成的花紋獨特且顏色鮮艷的圖形來表現卷布的形象,以表達來自不同地方的巡游隊伍各具特色,為活動帶來一浪接一浪精彩演出作為主旨。
如何將新技術應用到地域性平面設計之中,這離不開傳統圖形向現代語言的轉譯。傳統圖形是具有悠久歷史傳統特性和深厚地域文化根源的,它永遠是各種視覺藝術門類潛在的發展推動力。大膽地挖掘這個共同的精神財富,以新的形式如參數化語言、動態性設計、VR虛擬設計、數據可視化設計等賦予其現代化的語言,使其綻放新生。實際上,我國的新興設計師早已著眼于新技術的運用。劉志智的立入禁止工作室設計的《清明上河圖》整體視覺形象用于2019年香港以《清明上河圖》為主題的數碼藝術展覽中,設計師在原本藝術品中選定幾個代表性的意象進行數字化轉譯,設計為由黑白格子組成的圖形,還輔以動畫動態性的演繹,表現出該展覽傳統藝術品與新興科技碰撞的特點。無論是傳統圖形向現代化語言轉譯,還是將新興的圖形意象以傳統語言轉化等形式都值得我們運用到地域性平面設計之中。
歷史上,在葡萄牙管制時期的澳門,其多元文化之間的關系是“和而不同”的“共存”與“相互碰撞”的“融會”,其基礎以“共存為主,融合為輔”的社會結構。澳門回歸祖國后,設計的多元文化共存與融會的現象依然延續,逐漸形成如此文化現象與格局。
2020年澳門設計周主視覺形象《百花齊放》依舊來源于Untitled工作室,畫面主體是充滿幾何意味的各種造型的立體花朵,以鍍鉻的質感呈現出強烈的立體感,配合黑白灰的整體色調,給人以寧靜而不乏活力的感覺。主體圖形的設計實際上受到了近年來日本平面設計風格的影響。而這種將國際風格融會貫通的方式使澳門設計形成“和而不同”“多元一體”“美美與共”的文化關系和文化格局。藝術家和設計師充分把握、利用中西方文化交融的文化特質,表現澳門并表達情感。他們將設計與藝術觀念及其對澳門事物、澳門文化特質的理解,轉化為一種能量且賦予設計作品和藝術創作,使其擁有與眾不同的藝術魅力和社會價值。
在不同語境中,平面設計的地域性具有不同的表現。本文通過分析部分澳門優秀平面設計案例,探討作品中圖形與地區之間的互動類型,即透明型、意象型和色彩場域。通過對這三種藝術類型的分析,理清了平面設計地域性的類型特征,有助于我們更好地把握平面設計與地域之間的辯證關系。圖形在平面設計地域性的發展實踐中,展望圖形“新”與“舊”之間的相互轉譯,以及國際多元文化與本土文化的“共存”與“融會”,使平面設計能夠在地方身份的建構過程中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