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理工大學琴島學院
現階段用戶對產品的要求是多維度的,不僅在功能上需要產品提供質量與性能的用戶功用需求,在情感體驗與日常生活習慣體驗上也很注重產品與人之間的交互關系。對于情感體驗而言,產品的設計超越功能本身帶給人感官、情節上的體驗價值是對人的產品使用層次精神方面的創新。所以在產品價值與開發應用的必要性上,產品設計的用戶體驗仍是設計框架模式的重要考量因素。此外,產品的功能與系統定位、元素布局、運作方式、外觀造型表現的關系也是用戶體驗范疇需要設計考量的對象因素。
現代產品設計的發展現狀主要集中于滿足人們對產品的基礎功用需求,階段性的經濟社會底層發展水平決定產品設計的生產與理念發展方向。用戶體驗在產品設計之中的英文簡稱為UX,全名拼寫為User Experience,國內行業簡稱多習慣為UE。這是一種用戶中心的產品設計理念模式。國內在技術鴻溝與國外漸漸縮小的過程之中,質量與性能的斷代差距已經漸漸彌補,并在差異化的用戶體驗競爭方面逐漸推出“用戶體驗”的設計理念。在業界發展的過程之中,中國國內企業利用互聯網的信息互動優勢進行粉絲經濟的互動式用戶體驗反饋,產品在接受網絡用戶的評價反饋信息意見的過程之中逐漸迭代,以設計出更符合人們使用習慣、生活隱性需求、心理感受的產品。在家居智能行業,小米公司一直作為業界的標桿是粉絲互動交互信息反饋體系的領導者,小米公司多以用戶的體驗評價與實際用戶需求相結合設計創新家居智能產品。
在其他產品設計行業,一些如阿里巴巴、聯想、華為、中興、海爾等大中型巨無霸公司也在“以人為中心”的用戶體驗產品設計上發力,把人的心理與生理的雙重體驗需求涉入產品的設計之中,以通過創立用戶體驗設計部門的開發方式為完善用戶體驗做著探索與創新。
用戶體驗在功用與質量、價格之外最多的體驗要求展現在情感體驗方面,所以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之中對產品的印象、感覺、享受過程、購買意愿等因素都會形成個人的強主觀感受,這也是用戶體驗設計思考的內容方向所在。個體的差異性決定設計師在對產品進行用戶群體分析時要注重平衡用戶體驗的共性與個性之間的關系。
在產品體驗經濟的社會主義特色經濟發展之下,人們對產品的需求逐漸由功能上的需求,轉變為情感價值上的需求。這就需要對用戶的特征進行研究,對用戶的認知行為進行分析解構,并調查用戶的背景資料,為用戶人群進行商業定位畫像,在了解用戶認知行為與用戶價值觀念上認知用戶的行為習慣模式。以通過產品用戶群體的背景調研為其進行精準的用戶畫像,設計用戶與產品之間的有效交互方式,并以信息反饋的輔助方式幫助設計師解決問題。
在針對用戶的認知層面要偏重感官認知和記憶方式的調查,以求了解用戶體驗產品的過程之中影響用戶進行消費選擇的審美觀念與情感體驗所帶來的影響,并根據用戶的能力和弱點對其進行隱形產品使用需求分析,以設計者的全面把握思維照顧用戶的生理、心理缺陷,以了解用戶的行為習慣對產品的沖突效應的影響,進而在改進迭代產品設計的過程之中,設計出滿足人類自身弱點的合理性完美向度產品。
產品的用戶體驗應立足于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闡述“人類五層次需求理論”之上,定位產品設計的改進方向。產品設計的用戶體驗及應用策略,一是要滿足人基本的生理需求,因人與產品打交道的過程就是生理感官對產品的反應過程,滿足第一個維度的生理需求才能在后續的需求上進行多向度的用戶體驗滿足。在物質需求與非物質需求的第二個層次上是人的安全心理需求,保障需求是生理需求的延伸。第三則是,社交需求。社交需求是人類社會化后的必然升級需求,產品設計的用戶體驗圍繞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進行情感方面的考量設計,能夠使得產品與人的交互關系產生良好的互動性。另外,人在前三個馬斯洛需求完成后會轉向更高層次的精神方面的尊重需求與自我實現需求。產品的設計在群體社交范疇的人與人、人與自我的關系之中應注重尊重需求對用戶體驗的內在化考慮。為下階段的人的自我實現需求體驗創設正循環的情境分為,實現產品設計的目標優化與提高產品之間的交互體驗效率。用戶體驗的維度展現在人的物質、精神需求的各個細分層面。對于人的物質需求產品設計毋庸置疑是要首先滿足的,在此基礎之上對人們的非物質的趣味情感需求、DIY體驗感受需求、生活品味需求、藝術與個性需求等精神追求才能逐個對用戶的體驗進行多維度的設計,以滿足產品的迭代發展要求。
總而言之,在體驗經濟的條件之下,設計的顯性要求與隱形要求是消費者對產品需求體驗不斷升級需求的進步現象。設計師根據消費者不斷提高的用戶體驗要求進行改進迭代設計,以滿足消費者在交互方式設計、行為意識設計、功用設計上的人性化、個性化、情感化要求。這也是現階段基礎產品用戶體驗設計理念的關注重點,需設計師在技術與創新理念上進行雙重革新,以滿足現階段人們對產品設計的進步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