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星宇 北京工商大學
農民工是我國的城市建設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為我國城市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國家統計局2017年報告顯示,我國農民工數量已高于2.8億。受到我國二院經濟體制的影響,農民工雖然長期在城市居住生活,卻無法成為正式的城鎮居民,無法得到像城鎮居民一樣的社會保障。農民工惡劣的工作環境,超高的勞動強度對身體健康造成嚴重損害。醫療保險能有效降低農民工由于工作性質而帶來的健康損失風險,增加農民工融入城市的水平。因此,研究醫療保險對于農民工城市融入度的影響,不僅僅對于城市建設發展有著重要意義,而且對于我國推進農民工市民化和城鄉發展轉型政策同樣影響深遠。
我國對于農民工城市融入相關的問題研究剛開始不久。在該類問題研究中,仍存在著很多不足,首先缺乏綜合衡量指標來評價城市融入水平。對于城市融入度的測量指標未作統一規范,一些文獻使用單一指標,而另一些文獻使用多維指標,不能全面的衡量社會融入度。第二,大多數調查數據的樣本僅僅是出自一個區域。或者一個省份。造成樣本代表性不足。 三,已有的文獻側重于對農民工城市融入影響因素的分析。很少關注醫療保險對城市融入度的影響。是過去的研究缺乏實證論證。
農民工個人主觀特征會影響自身城市融入度,除此之外,就業情況、社會保障情況也會對城市融入度有所影響。良好的教育是人力資本的重要部分。研究表明,擁有醫療保險的農民工具有更高的城市融入水平。但是在不同層次上,表現出來的融入程度有較高的差異。醫療保險對于較低收入水平的農民工沒有明顯影響。而對于收入水平良好,有一定支付能力的農民工具有很強的促進提升作用。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如下,首先,不同層次農民工對社會服務要求不同。社會融入度較低的農民工掙扎在生存線上,更加關注的是收入等切實際問題。而融入度表現較高的農民工,更加關注醫療保險等服務的建設,他們享有與城鎮居民共同的權利,因此便十分注重這類問題。其次不同層次農民工消費水平不同,對相關醫療服務的利用方面也存在很大差異。收入較低的農民工無力支付醫藥費,降低醫療服務程度,甚至有些放棄治療,因此醫療保險無法對其造成明顯影響。而收入水平良好的農民工,具有一定的支付能力,可以充分的利用醫療保險來降低自身健康威脅風險,大大提高他們城市融入度。
在分析醫療保險對農民工城市融入度的影像中,我們發現醫療保險對于不同性別的農民工群體差作用相同。醫療保險對不同年代的農民工促進城市融入的水平影響程度不同,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在于新生代農民健康狀況良好,而較老的農民工對于健康保障更為重視。醫療保險制度的建設,對于大專及以上文憑的農民工顯示出了較強的正向影響作用,原因及可能是,具有較高人力資本的人更加注重身體健康。更加輕松的了解掌握醫療保險的規則,可以充分的利用使之有利于自己生活。
可以將醫藥費墊付制度更改為先看病后付費的制度。加快醫療費用跨區結算,提高就醫便利性。大多數的農民工都是跨區工作者,推進跨區結算效率,有利于提高農民工城市融入度。
農民工群體中不同個體收入水平差異較大,不同層次收入的農民工對醫療保險需求差異也較大,統一的繳費標準可能導致一些農民工放棄治療,或者即使參加醫療保險也無法支付起所需醫療費用,財務支持力度的增加可有效提高農民工的城市融入水平。加強老一代農民工的醫療參保工作,老一代農民工對醫療保險的需求更加迫切的需要,而提高老一代農民工的城市融入度,有利于提高整體農民工的城市融入水平。
在已建立的統一的養老保險制度上,完善醫保制度。考慮建立城鄉醫保制度,農民工享受和城市居民一樣的醫療保險服務,提高農民工的歸屬感,有序地進行城鎮化建設。
結語:大多數農民工對于融入城市生活持有很高的熱情,因此,加快提高我國農民工的城市融入度,對于推進我國城鎮化建設具有積極影響。在推進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城鄉居民平等的問題,實行平等的社會體制,對農民工保險方面的待遇提供保障,對于特殊的公共服務可以采用均等化的方法,建立有效的機制促進城鄉居民經濟成果的共享,科學技術的共享有利于帶動農村居民的經濟水平,也有利于農民工健康風險把控,能提升整體水平的農民工的城市融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