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萍萍 遼寧財貿學院
引言:在大數據時代,不僅傳統生產制造企業面臨轉型,管理會計工作同樣走在轉型發展的道路上,在國家各項經濟改革逐漸步入深水區的同時,管理會計在其中發揮出重要作用,在推動企業建立和完善企業制度、財務與業務管理活動雙向融合,實現全方位管理滲透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管理會計的重要性得以體現,此外,在大數據時代下,如何更好地提升傳統生產制造企業對企業轉型的適應性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必須將其提上工作日程。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在一定程度上,對企業發展帶來了新的生機,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傳統生產制造企業在數據處理工作方面面臨的工作難度較大,其面臨的數據處理工作主要有三類,其一是企業內部的業務計劃推進、收入資金回籠等;其二是物流感知數據,包括生產流程為主線的相關數據;其三是企業外部的交互數據,主要涉及生產要素的價格波動以及銷售市場的動態等。而這些數據價值得以發揮的前提是需要實現對數據的覆蓋、整合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有效的數據分析,而這項工作需要依托信息集成平臺,但就當前信息平臺建設的現狀來看,信息建設平臺遲緩,無法滿足這一要求,加之,市場提供的信息化產品本身存在不足之處,技術和管理思想的融合度較低,此外,缺乏合理的企業規劃,導致信息弱化,對企業的有效集成造成一定影響。
管理會計在企業工作中主要負責“基礎保障”和“決策支持”,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由于其基礎保障工作落實的比較到位,特別是在傳統生產制造型企業當中,因此導致人們對管理會計工作的認知陷入思維誤區,片面的將其認知停留在“報銷階段”,對會計工作的其他職能較為陌生,基于這種情況,財政部從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出發,將會計的“基礎保障”工作逐漸向“決策支持”方面轉型,但其轉型的效果并未達到預期所想,其轉型的過程較為緩慢,而導致轉型過程緩慢的原因主要是對于業務財務一體化工作的處理存在較大的缺陷,會計工作的專業門檻導致二者在交流溝通上存在障礙,而這種障礙很大程度上與企業發展不平衡有很大關系,而這個問題解決的關鍵在于褪去專業上的隔膜,以此減弱業務與財務之間的存在的不信任感。
管理思想支配管理行為,管理行為是管理思想的執行者,此外,管理思想為企業制定了發展方向,近現代以來涌現出多種管理模式,既有泰勒的科學管理模式也有法約爾的經營管理,這些管理模式的形成是在特定歷史時期經過高度提煉得以形成的,其適應性較強,但也不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般情況下,我國傳統生產制造企業對這些管理模式的采用大多采取拿來主義,不考慮其適應性,直接照搬到我國企業管理工作中,未能發揮出外來優秀管理模式的作用,而我國管理人員未能將外來管理模式本土化應用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首先是因為企業自身缺乏對外來管理思想的認識,亦或是說認知過于淺薄,不夠透徹,其次是管理思想的生根發芽需要系統化的流程操作,而當前階段我國并不具備這些配套措施,未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模式。
上文我們提到業務財務一體化的管理模式,而這種模式的形成并非憑借會計工作人員的微薄力量得以實現,而是需要業務人員與其形成配合,二者之間進行無縫對接以及深度參與,但是就當前的發展情況而言,管理會計人才的發展正處在萌芽階段,而管理會計人才作為稀缺人才,其發展和壯大需要管理層、業務人員在內的企業內部人員加速轉變觀念,而觀念的轉變關鍵在于,首先要打破輪崗制度存在的弊端,逐漸建立常態的跨界輪崗機制,實行業務人員走進來,財務人員走出去的輪崗制,通過工作上的交叉滲透,促進彼此工作的認知和熟悉度,加快知識更新,在此基礎上,會計人員與業務人員進行換位思考,對彼此的工作能夠有更深入的了解,以此促進管理會計工作加速轉型發展,其次,要轉變舊的思想,在當今信息迅速發展的時代,會計人員不能因循守舊,要不斷提升自身能力與水平,以此應對企業未來發展的變革,滿足時代發展需要。
推行管理會計主要有兩方面意義,其一是使得財務專業性的隱性門檻有所降低,其二是能夠加快轉變企業業務與財務內部溝通語言,在前文我們提及管理會計人才較為短缺,基于此種情況,管理會計咨詢公司的作用得以體現,管理會計公司作為專門的服務型機構,不僅積累了較豐富的實踐經驗而且培養了相對全面的復合型人才,有能力為管理會計存在的問題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在較短的時間內有效彌補企業發展的短板,在此基礎上,降低企業發展走彎路的風險和概率,與此同時,企業為咨詢服務機構提供了較為良好的發展平臺,使得二者在相互促進的基礎上,推動管理會計工作有序進行。
結語:綜上所述,大數據時代下,傳統生產制造業與管理會計為適應社會發展需求,不得不走上轉型發展的道路,以期使在大數據時代下謀求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