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婷 山東省即墨區發展和改革局
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是以某一服務產業為主體,相關服務產業相配套,產業特色鮮明,空間相對集中,具有資源集合、產業集群、服務集成功能,現代服務業集聚度達到一定水平的區域。近年來,即墨區服務業發展較快,2019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539.75億元,增長6.1%。服務業經濟水平和經濟總量的提升,促使服務業重點行業發展集聚態勢較為顯著,現就即墨區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和發展情況作簡要分析。
2010年以來,即墨區規劃發展的重點功能區建設成效顯著,以發展服務業為主的重點功能區經濟開發區、即墨古城、國際商貿城、國際陸港、藍色硅谷核心區構筑了即墨服務業發展新格局,各功能區內蘊含著一個或多個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實現生產生活要素集聚、空間集約化、互融互通發展,成為即墨市現代服務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引擎。
國際商貿城總規劃面積35平方公里,核心區5.5平方公里,該區域將立足山東半島、面向全國、輻射東北亞地區,打造以電子商務、智慧物流、創意設計為引領,以服裝市場為龍頭、小商品市場為支撐的國際商品交易中心、展示中心、流通中心、信息中心。2019年,所轄市場預計完成商品交易額450億元。其中,中國(青島)服裝城是全區市場商貿業的發展龍頭和二三產業的孵化器,擁有經營商戶8700余家,品牌經營商戶4500余家,日最高上市人數達32萬人、日最高交易額1.5億元。
國際陸港規劃面積60平方公里,核心區26平方公里,著力推動“陸港新城”建設。目前,公路港、鐵路港、海港、空港“四港聯動”的多式聯運國際物流樞紐體系正在全面形成,產業集群、配套完善、宜游宜居、產城融合發展的“陸港新城”已具雛形。青島港即墨港區啟動區一二期已經竣工;“即黃班列”開通,濟鐵物流園開園運營;華駿物流園加速轉型,運輸結構不斷優化。華駿物流園是即墨國際陸港物流園區的一核心子園區,園區占地面積1500畝,自有兩條鐵路專用線,可實現園區與外界的公鐵聯運,年貨物周轉量600萬噸,2019年榮獲“全國優秀物流園區”稱號。
創智新區總規劃面積28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7.8平方公里,是連接即墨市中心城區與東部藍色硅谷核心區的重要戰略節點。創智新區通過招大引強,聚焦培育健康醫療、音樂文化、信息保密、現代金融、智能制造、高端服務6大主導產業,著力推進海爾國際廣場、信托財富中心、中糧大悅春風里等項目的建設和發展。居然之家、實驗學校幼兒園和中聯運動公園等已投入運營。
即墨古城規劃用地43公頃,總建筑面積39萬平方米,是一座探尋青島之源、尋根即墨,賦予歷史文化底蘊、民俗特色、商貿旅游優勢的文化旅游集聚地。重點按照“一城、兩街、十景、十三坊”空間布局,恢復古城城墻、城樓,復建縣衙、文廟、城隍廟、教堂等歷史建筑,構建十大標志性景觀,統籌布局七大商業功能區,融通國內知名老字號,挖掘本地特色,建成一座集歷史文化游、休閑娛樂游于一體的歷史文化古城,成為青島市休閑娛樂目的地和旅游聚集發展新地標。2019年即墨古城累計吸引客流614.3萬人次,單日最高入城人數達11.5萬人次,全年營業額達9800萬元。
汽車產業是 “十三五”期間重點發展的產業。汽車產業新城一汽大眾、解放投產,為汽車配套服務的汽車物流園的規劃建設也同步進行。目前,已引進物流項目30余個,主要為一汽解放及一汽大眾等汽車生產項目的整車及零部件運輸,其中,2019年一汽(青島)物流有限公司營業收入達到11.7億,同比增長223%。
藍色硅谷核心區是青島市委、市政府著眼未來發展,突出發揮青島在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戰略核心作用而設立的新區,對于推動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意義重大。藍色硅谷核心區的發展定位是:中國藍色硅谷、濱海生態新城。藍谷先后引進建設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國家深海基地等23個“國字號”科研機構,山東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23所高等院校在藍谷設立校區和研究(生)院。注冊科技型企業近500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16家。引進、設立的各類風投、創投等投融資機構達到19家,資金規模達到177.9億元。
1.集聚區發展管理主體以政府主導模式為主。即墨區運營和在建集聚區除華駿物流園區為企業主導外,大多集聚區的建設和運營,由政府成立專門機構進行建設、管理、招商引資。
2.集聚區的發展潛力較大。這6個園區都是現代服務業或是新興服務業,技術含量高、就業容量大、市場前景好。并且產業鏈長,與當地主導產業的關聯度也較強。如國際商貿城的發展就是以即墨區傳統優勢產業紡織服裝產業和專業市場為依托,具有極強的產業關聯性和延展性。青島汽車產業新城物流基地的規劃建設,依托我區新興的千億級汽車產業集群,為其配套服務,實現產業的融合互動。國際陸港是區市開啟跨境物流、跨境貿易,實現物流業走向世界版圖,提速物流產業發展的動力引擎;古城建設是對歷史的溯源、文化的傳承;創智新區的建設承載了未來城市發展的高度。
3.空間布局契合資源稟賦。集聚區發展依據城市功能布局,西部發展商貿物流、中部結合舊城改造突出城市特色、東部建設新城,沿海發展旅游會展、科研服務外包等產業。集聚區的布局實現了城市資源的空間上、產業上的優化,有利于對城市資源配置能力水平和發展輻射能力水平的提升。
雖然,即墨區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打開了良好的局面,但是,要切實做好服務業集聚區的建設和發展工作,真正發揮集聚區在經濟發展中的產業集聚化、空間集約化、互融互通的作用,需要明確的定位、高效的管理、優化的環境、效應的累積。
1.加強規劃指導,確立服務業集聚發展布局。雖然,明確了各重點功能區以服務業發展為重點,但是,仍尚未出臺服務業發展政策性文件,缺乏統籌全區服務業集聚區發展的規劃。因此,應從全區層面整合服務業發展資源、明確服務業發展重點,從全區層面確立服務業集聚區的發展地位,明確發展的重要性。
2.加強組織建設,保障服務業集聚區有序發展。目前,大多數集聚區已由建設開發期轉向經營運作,仍未產生明顯效益。前期的建設運營招商都由政府為主導,成立了專門的工作機構、配備了精干人員,切實保障的服務業集聚區的建設推進工作。但大多數機構為臨時性常設機構,人員為臨時從其他部門調配,這一定程度上,對集聚區后期的運營管理工作留下了空白。集聚區的發展不僅是基礎設施的投入建設,其后期的發展才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顯現其載體集聚效應的重要階段,因此,需要長期、有效地運營管理,需要一個長期的管理機構和一支精煉、高效的管理隊伍。
3.加大政策扶持,優化服務業集聚發展環境。一是設立服務業引導資金。引導資金主要用于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現代服務業集聚區規劃論證、重大項目建設的補助和獎勵服務業品牌企業等。二是優化集聚區內環境。加快集聚區內公共服務平臺和信息平臺建設,構建集信息、研發、金融、物流、培訓、展示、檢測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完善服務功能,提升服務質量。三是優化服務環境。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創新服務方法,積極借鑒外地經驗,設立專門的服務機構,從企業登記、項目規劃、立項、征地、拆遷到開工建設,實行全過程、一條龍服務,讓投資者將全部精力投入到項目的建設和經營中,促進集聚區加快發展。
4.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強化服務業集聚區規模效應。目前,我區集聚區發展主要處于建設階段和招商階段,創智新區已基本完成核心區中軸線建設,國際陸港、國際商貿城、古城等建設與招商工作并重發展。同時,我區服務業領域缺乏領軍企業,這就賦予服務業集聚區建設中一項很重要的任務,就是如何做好招商引資工作。要抓住資本市場加快向服務業領域轉移的有利時機,注重產業導向,明確集聚區發展方向。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擴大服務業集聚區的開放與合作。強化規模效應,變項目招商為集聚區招商。以各重點功能區為單位,召開服務業集聚區專場招商推介會,組織相關人員赴北京、上海、國外及港澳臺進行整體招商。在引進資金的同時,更加注重學習國內外優秀服務企業的運作方式、管理經驗,提升服務業集聚區的整體發展水平和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