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雙 潘鑫雨
哈爾濱理工大學法學院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庇捎诟鞣矫嬖?,黑龍江省人才流失現象十分嚴重,這對于當今“精準脫貧”攻堅戰、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新時代人才建設的發展要求不相符合,因此,應對黑龍江省人才流失問題尤為重要。
改革開放以來,黑龍江省人才流失成為常態。據黑龍江省社科院2017年發布的《黑龍江社會發展報告》顯示,2011年到2015年,黑龍江省平均每年外流人口數為6.92萬人,但在外流人口中,大專以上學歷者占比不斷增加。2015-2017 年,省屬國有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才流出 2611 人,其中高級職稱的占 65.5%,高層次人才流失比重較大;技能型人才流出 6.75 萬人。2017年大專以上畢業生留省就業率僅為 67.1%。由此可見,黑龍江省人才流失問題十分嚴峻。
(一)自然地理因素:黑龍江省是中國位置最北,最東緯度最高,經度最東的省份。屬于溫寒帶與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溫熱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相比于其他省份,氣候較為寒冷,氣候條件相對不適宜居住。
(二)經濟因素
1.產業結構:產業結構決定人才需求結構,進而影響人力資源發展方向與水平,產業結構不平衡引起經濟結構不平衡是導致黑龍江省經濟發展緩慢和人才結構優化困難的主要原因。黑龍江省作為主要工業基地,一直以重工業為主,服務業、手工業、輕工業的發展非常緩慢,在經濟結構中較為薄弱。大部分大企業都屬于國有企業,在經濟發展中占據很大比重,相對較為薄弱的民營企業的發展空間較為狹隘。
營商環境:與發達地區相比,我省的營商環境仍存在很大差距,主要體現在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三方面。政務環境方面,行政審批、政務服務效能不高,簡政放權工作落實不到位,辦事流程不夠精簡辦事機構存在“不作為”、“慢作為”等現象,政府對社會事項的干預過多,政商關系處理不當,一定程度上壓制了經濟主體的活力和積極性。市場環境方面,我省民營經濟面臨的外部環境較為惡劣,產權保護機制不完善,我省人均GDP出口總額與全國平均水平差幅較大,經濟增速較緩慢。法治環境方面,地方立法質量有待提高,相關制度和規則存在一定的滯后性,立法公眾參與度不高,對于黑龍江省營商環境針對性、可操作性不強。市場主體的法治意識淡薄,缺乏誠信精神,政府執法力度不夠,法律制度貫徹不到位。
3.薪資待遇:薪資待遇是影響人才去留的關鍵因素,2020年黑龍江省平均稅前工資是5002.08元,處于較低水平,人才吸引力較低。
(三)文化因素:黑龍江省人民經濟思想相對保守,大多數居民傾向于穩定的工作與生活,形成了追求安定的文化傳統,缺乏主觀能動性;由于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也隨之提高,經濟水平發達、氣候宜人、科技先進的沿海城市比起本省更具吸引力。黑龍江省是中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受計劃經濟體制影響較大,也使得黑龍江人民的勞動觀念具有模式化、指令化的特點,這制約著人力資本在黑龍江省發揮企業應該發揮的作用。
(四)社會因素:黑龍江省養老、醫療、教育等方面相對落后,社會福利制度不夠完善,存在若干問題。人社部發布的《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6》顯示,黑龍江省2016年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當期結余為負320億元,嚴重收不抵支?!吨袊B老金發展報告2016》顯示2016年地區企業養老保險撫養比黑龍江為1.30,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50,居全國最末,同時,還存在著養老保險覆蓋不平衡、服務機構供需失衡等問題。黑龍江省現階段醫療保障制度主要存在公平性缺失、地區醫療水平不平衡等問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資源相對不足,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相對較低,農村衛生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公立醫院所占比例過大,社會辦醫不足,醫護比、床護比不平衡,護士配備不足,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科醫生、公共衛生醫生和中醫醫生相對匱乏。教育主要體現在教育水平不發達、教育發展不平衡等問題,城鄉和地域教育設施與水平差異明顯,整體受教育水平不高,教育公平化與全面化進程較為緩慢。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指出,“要多方面采取措施,創造栓心留人的條件,讓各類人才安心、安身、安業”。想要走出人才流失困境、走出“死循環”,務必采取有力措施,對癥下藥,改善人才環境。
經濟發展要適應地區的實際狀況,黑龍江一直以重工業和農業占據市場地位,要貫徹落實重點產業振興計劃,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淘汰落后產能。發揮老工業基地優勢產業,不斷擴大市場份額和市場競爭力。要依賴老工業基地的天然優勢,發展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新能源等新興產業,依托高校培養的人才,增加創新機會與就業機會,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逐步實現經濟的全面發展。
由于歷史及社會、經濟等方面的影響,“投資不過山海關”的帽子始終使黑龍江處于被動的狀態。作為投資者,其目的無非是保證原始資金的安全以及未來的經濟收益。政府在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中,始終扮演著指導經濟發展和維護經濟秩序的重要角色。吸引投資者進行投資,就要放寬相應的投資政策,促進投資自由化程度。要建立和完善有關的投資制度,形成開放性的營商環境,減少貿易壁壘,同時要加大對經濟違法犯罪的打擊力度,為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環境。
構建和發展人才流失預警系統,提高人才薪資待遇,在子女入學、配偶安置、落戶、住房、補貼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完善社會福利政策。完善用人機制,加強人才合理配置,促進專業和崗位銜接,減緩人才浪費現象,減少人才的隱性流失。確定人才體制機制改革目標,逐步培養高層次、高技能、高水平人才,改善人才發展環境,優化升級人才政策體系。引進其他省份高層次人才,“引、培、留”相結合地提高黑龍江省人才比重。加大人才培養基地建設,不斷向社會輸入高精尖人才。推進人才評價制度的改革進程,建立合理、高效、公平的人才評價機制。
加大教育資金投入,完善教育機制,提高高校教學水平,加快推進高校職稱制度改革,加緊落實以人員總量為基數核定高級職稱崗位數量,適當上調高級職稱崗位結構比例,加快推進高校教師職稱分類評價體系建設。建立留省就業與招生計劃、人才培養、經費撥款、專業調整良性互動,對留省就業人數較多的高校給予表彰獎。努力為高校人才隊伍穩定提供優質的環境和服務。在如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社會大環境下,應當鼓勵創業創新,給予具有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人才以資金或政策支持,簡化創業扶持政策申報手續,減輕小微企業負擔,樹立創新觀念,加強創新創業平臺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