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新 揚州大學
高校肩負著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的重大責任。高校作為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陣地,必須牢固樹立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政治立場堅定,堅持從嚴治黨,立德樹人。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現象,關口前移,主動預防,超前防范。全面梳理和查找廉政風險點,加強內控體系建設,引入“嵌入式”監督,變事后監督為事前監督,真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充分體現了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必須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使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運行新理念。保證權力為民所用、為廣大師生所用,推動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倡導良好的道德風尚。
權力是一把雙刃劍,權力一但失去監督必然產生腐敗。高校腐敗現象的發生除了與管理上存在漏洞、個人素質等因素有關,主要與體制、機制和監督不到位相關聯。健全廉政風險點防控就是針對高校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存在的廉政風險的基本情況、特征及當前廉政風險防控管理建設現狀進行排查評估,建立起完善的制度體系,精準施策。建立健全權力運行的監督機制和預防體系,加強職業道德和師生行為規范,筑牢拒腐防變的“防火墻”。真正做到“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預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設”。
廉政風險防范是通過崗位和有關節點風險排查,做到早發現早預防,以加強內控體系建設。通過廣大教職工,人人查找風險點,人人公開風險點,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讓思想上確立“權力有風險,防范杜隱患”的意識。這也是對黨員干部的自我警醒,自我提高自律意識的過程,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的過程。嚴管才是厚愛,使廣大黨員干逐步形成由他律變為自律,時刻繃緊不能腐的防線,這也是從根本上保護了廣大黨員干部,促進健康成長。
思想底線的風險會導致道德滑坡,甚至變質。其主要表現為:一是思想觀念出現偏差。高校有的黨員干部對政策理論學習,尤其是黨內條規、法律法規學習不主動。對廉政建設不重視。有的干部教師廉潔從教意識不強。受環境等因素影響放松對自身的要求,人生觀、價值觀、事業觀發生偏差,自律意識不夠。往往不愿意接受監督,時常表現為抵觸情緒,甚至千方百計規避監督。二是不守規矩,工作作風不實,缺少原則性。表現為不按程序辦事,個人說了算,隨意性大,加之內控不嚴,管理漏洞多,監督薄弱,形同虛設。三是師德師風不純,價值導向引領缺失,師表形象扭曲。表現為利用評獎評優、項目評審、職稱評定、組織發展等機會收受好處。甚至于個別教師道德滑坡,利用學生補考輔導、課程設計指導等機會做出不文明、不道德的舉動。
“一崗雙責”是黨員干部必須正確履行的職責所在。少數干部意識淡漠,對自己要求放松,自律意識不強,違反相關規定,個人說了算,缺乏民主,聽不進不同意見,甚至濫用職權,利用職務之便謀權私利。身處管錢、管人、管物、管事的重要崗位上,以權謀私。把人民賦予的權力,作為個人撈取好處的資本。對重要崗位人員的監督是監督檢查的重點。關鍵環節監督不到位,也同樣會出現一定風險,如招標采購表現為最明顯,程序上不合規,問題就會顯現。還有的領導干部對自身要求很嚴,但對責任對象缺少監督,老好人思想,聽之任之,軟弱放縱。對關鍵崗位、關鍵人、關鍵環節缺少監管,往往會出現徇私舞弊,暗箱操作,收受好處,貪污賄賂等腐敗現象。
“十八大”以來高校的管理體制機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少內控管理制度已經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立、改、廢工作迫切要求擺上了重要的議事日程。“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與此同時,制度不健全或執行不到位造成了規避風險的存在。有些領導干部執行制度的意識淡薄,不愿受相關制度的約束,有的用行政權力管人管事,不愿用制度管人,將制度形同虛設,流于形式,甚至束之高閣,加之監督檢查不力,措施落實不到位。這些給規避制度造成有機可乘。
廣大黨員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牢記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時刻記住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是用來為廣大人民謀利益的。首先要認識到高校建立廉政風險防控體系機制的重要性,是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是內控體系建設的關鍵所在。只有領導重視這項工作才能真正落實到位。其次領導干部要“一崗雙責”,帶頭執行制度,親自查找廉政風險點。做好分管領域范圍內的廉政風險防范工作。通過制度與科技相互融合,不斷提高制度設計、制度運行和制度監督中的科學性,增強反腐倡廉制度的執行力和有效性。讓制度管權、管事、管人的理念,成為高校黨委、行政對廉政建設目標的共識。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到底到邊,可防可控。堅決把主體責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切實擔負起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
要認真查找廉政風險點,對重要崗位、關鍵環節易發多發領域的風險進行梳理,排查。特別是存在人財物管理的重要崗位,認真查找辦事流程,制度缺陷,管理上漏洞,及時發現和消除廉政風險中的薄弱環節以及潛在的風險。做到權力運行到哪里,風險防范就延伸到哪里。通過合理的制度設計、科學的權力配置、公開的運行程序、精細的管理流程、動態的監控網絡杜絕腐敗在各個環節發生的可能性,為高校廉政風險防控的實施提供監督手段。廉政風險防范還要做好廉政文化建設,定期進行崗位廉政教育,警示教育,針對不同對象開展多種形式的廉政文化活動,增強拒腐防變的能力。
信任不能代替監督,建立健全廉政風險防范制約機制是基礎,抓落實,提高執行力是關鍵,有效監督是保障。學校要將此項工作作為常態性任務同教學、科研工作一起布置,一起檢查落實。紀檢監察機關要按照“三轉”要求,聚焦主業,發揮好監督作用,采取多種形式實施監督再監督,抓早抓好。發揮好“嵌入式”監督的效果,解決“監督難”、“難監督”的問題;解決權力運行不夠公開甚至暗箱操作的問題,使權力運行“大小有界、公開透明、網上留痕、全程監控”。實現“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資源在市場中配置,資金在網絡上監管”。 建立起考核機制,將考核結果與黨員干部的年終考核結合起來,以促進干部健康成長,學校事業健康有序發展。
總之,建立健全高校廉政風險防范體制機制工作要求嚴、標準高,涉及范圍廣,是新形勢下高校反腐倡廉工作中一項具有創新性的有效舉措。排查梳理風險點,制成網絡圖,形成權力運行清單防控,從源頭上預防腐敗,最大限度減少黨員干部犯錯誤的機會。這也是“四種形態”中運用最多的第一種形態的延伸。建立健全廉政風險防控體制機制,既可以有效預防腐敗現象的發生,為學校事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育人環境,又可以保護廣大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讓廣大師生健康成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更多合格的建設者,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