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友強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引言: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資本市場越來越活躍,各類投資并購業務迅猛增長,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數量和所掌控的資本金額日益增大,深刻地影響著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運行。同時,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投資人為了保障資金安全、獲取更大收益,需要掌握所投資基金的整體運營情況,以便于他們進行分析、判斷和做出正確投資決策,因此他們會要求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提供整體財務報表。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財務報表合并范圍的界定跟一般性企業集團有所不同,行業內對這個問題的探討研究較少。
從狹義角度講,私募股權投資主要指對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的、并且擁有相對穩定現金流收益的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包括并購基金和夾層資本等投資形式。從廣義角度講,私募股權投資為企業首次公開發行前的各種投資活動,涵蓋企業各個時期的權益投資內容,包括創業投資、并購基金、重振資本等。
《企業會計準則第33號——合并財務報表》將合并報表主體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投資性主體,另一類是非投資性主體。也就是說,企業母公司作為合并報表的編制方,要區分是投資性主體還是通常意義上的企業集團(也就是一般意義上的母公司,它通常控制一個或多個主體,企業、被投資單位中可分割的部分也包含在內)。
判斷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是否屬于“投資性主體”,需要根據“投資性主體”的定義,也就是“投資性主體”必須具備的三個條件進行判定。例如,私募股權投資基金A為母基金,沒有設立為其投資活動提供相關服務的子公司。基金A投資對象有直接項目投資,有其持股比例在20%以下的子基金投資,有其持股比例為20%~50%的子基金投資,有其持股比例為51%~100%的子基金投資。A對于不同類型的投資,按照持股比例及其對投資項目和子基金是否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響的判斷,分別采用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和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進行核算。
一是投資方一定是對被投資方擁有權力的,二是投資方通過參與被投資方的相關活動從而享有可變回報,三是投資方運用對被投資方的權力,從而達到影響其回報金額的目的。例如,私募股權投資基金E為有限公司,同本文第一個例子一樣,基金E在會計核算上采用了一般企業對長期股權投資的權益法和成本法核算,對其所有投資的業績計量和評價并未采取公允價值法,不能歸類為“投資性主體”,需要編制合并財務報表。基金E全權委托基金管理公司F進行投資決策和運營管理。基金E投資了有限合伙基金G,占G40%股權,不參與基金G的投資活動。
了解標的公司會計政策,對比分析同行業企業會計政策,從而綜合分析是否存在會計政策選擇不準確,會計估計不合理以及未經批準變更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等風險。
取得標的公司最末級科目明細賬,分析異常發生額、余額,核查往來明細表、賬齡分析表、減值計提明細表以及存貨收發存明細表,核查采購、銷售合同以及相關業務資料,并勾稽核對財務資料。查閱標的公司銀行借款、債券發行等負債資料,核查對外擔保、訴訟以及其他或有事項的相關資料。據此,綜合分析是否存在資產、負債、權益確認不完整,減值確認不合理,遞延資產確認不合理,賬齡結構不合理以及或有負債估計不完整等風險。
通過資產、負債、損益科目的變動情況分析標的公司現金流量情況,核查現金流量表的編制方法、過程及結果,從而綜合分析是否存在現金流分類不一致、經營現金凈流量持續為負、遠低于同期凈利以及經營活動、投資活動、籌資活動現金凈流量增減變化情況與交易事項趨勢不相符等風險。
查閱標的公司股權結構圖和組織結構圖、重要會議紀要、相關賬簿以及相關合同,分析有無大額銷售退回,了解非日常性關聯交易合同、定價機制等信息。據此分析利潤貢獻的合理性及占比,判斷是否存在關聯交易決策程序不合規,關聯交易不具備商業實質,關聯交易定價不公允,關聯交易收入、采購占比不合理,關聯交易余額占比不合理以及關聯交易所產生利潤占比不合理等風險。
私募股權投資人在選擇投資項目之前,應該盡可能地對投資行業進行充分的調查,了解市場經濟發展趨勢和標的項目的經濟周期、行業模式及市場環境等內容,減少因宏觀政策變化而投資活動造成的影響;其次,應該充分分析投資項目,包括項目所處行業的發展趨勢、項目所在企業的行業競爭力及項目未來獲利前景等內容,避免因投資選擇失誤而造成的投資損失;最后,投資的程序應該科學、合法且嚴謹,在投資過程中應該做好投資意向書簽訂、背景調查資料審核、財務風險分析等內容,盡可能地有效配置人力資源、設備資源及資本內容,避免因程序不規范所導致的不可提前預知的投資風險。
從實際投資情況角度講,私募股權投資的每個環節都有可能產生信用風險,直接影響著投資后的收益效果。因此,為了防止投資方信用風險的不良影響,充分保障投資者的利益,雙方可以通過合同規范雙方的權利、職責與義務等內容,盡可能詳細地明確投資雙方應遵循的條款,并規定投資方投資調整的比例、追加投資的優先權及退出投資的流程等內容,通過這些內容盡可能地避免投資信用風險的產生,并避免因投資者、被投資者的信用風險而給投資雙方所帶來的損失。
私募股權投資通過資本投資獲取相關利益,而后再退出資本市場,從而實現一次性資本投資活動。而資本的投資、退出模式等形式內容都直接影響投資收益,當前投資市場發展越來越完善,資本退出機制過程中也極容易產生流動性風險,所以在投資前可以明確投資退出模式及股權轉讓方式,完善并嚴格按照退出機制展開資本退出活動,盡可能地降低此過程中可能引發的流動性風險,這對于幫助投資方選擇合適時機、獲取最大投資收益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1)業務結構。公司型的私募股權投資費用在業務支出方面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投資人、目標公司、基金經理以及基金的托管人。(2)公司型私募股權費用的所得稅處理。第一,從基金公司方面分析,在基金公司獲取非上市公司股利所得的情況下,按照相關稅法的規定,如果其屬于符合稅法相關條件的企業,那么它們之間所產生的投資收益按照規定可免征企業所得稅[1];而如果基金公司因轉讓公司股權而獲得投資利益或損失,那么此類費用應一并歸納到基金公司本年度的應納稅所得額中,按照相關標準計算企業所得稅。第二,從投資人方面分析,來源于基金公司所分配的股息紅利,如果投資人為公司,那么可以按照相關規定免征企業所得稅,而如果為個人,則應按照股息所得繳納相應的個人所得稅。
例如,某合伙制基金在2017年完成兩個投資項目,分別為甲項目和乙項目,終止了一個丙項目。那么甲項目發生的中介費為30萬元,乙項目發生的中介費為30萬元,丙項目發生的中介費為15萬元。2018年時甲項目投資退出。財稅處理:
(1)借:管理費用75萬元;貸:銀行存款75萬元。
(2)借:其他應收款——甲項目30萬元、其他應收款——乙項目30萬元、管理費用15萬元;貸:銀行存款75萬元。
2018年甲項目退出投資時,借:管理費用30萬元;貸:其他應收賬款——甲項目30萬元。
結束語:私募股權投資費用的財稅處理工作是一項系統、繁雜的工程,其投資組織的形式以及投資項目的相關性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投資費用的內容,尤其是合伙制基金在財稅處理方面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國家相關部門需要盡快出臺相應的私募股權基金管理規定,進一步明確合伙制基金的私募股權性質,以此來使合伙制基金的私募股權股息分紅能夠滿足稅前扣除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