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宇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
引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突飛猛進地增長,但政府會計制度的滯后和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問題日漸突出。有鑒于此,十八大以來,政府對會計制度領域進行了翻天覆地的改革,成為近三十年來規模最大、輻射最廣的一次。高校在此次制度改革中,只有順應潮流,在財務管理理念、模式和行動上進行充分調整,促進更加規范有序的管理工作,才能適用新的政府會計制度。本文將深度剖析政府改革會計制度的原因、背景以及具體內容,討論其高校的影響及應對方式。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在高速發展的經濟背后,需要事業單位在財務會計方面跟上時代、與時俱進。雖然當時在設計國庫支付、收支管理等方面做出了努力,但會計制度還是具有顯著的滯后性,主要體現在對預算會計的片面側重,而對其他方面疏于管理,這對事業單位的財務工作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因此,國家在黨的十八大上做出一系列重要部署,自2014年始,中央財政部先后頒發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政府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等,對我國經濟產生了深遠影響。
根據對比,新的會計制度的主要變化體現在這三個方面。
此次改革涉及基本制度、報表、相關準則和操作指南等多個方面,進一步細化和完善了原有的財務會計管理模塊,使其更加系統。并且,充分考慮多領域事業單位的異同,盡量使管理工作趨于規范統一化。
新的會計制度,明確規定要將負債、資產、凈資產、收入以及費用劃分到會計核算的范疇里去。要求分別進行財務報告和決算報告,并規定,在財務報告中,資金情況和財務運行現狀要求更加全面詳細;而決算報告里,預算執行、編制及決算需要更加細化。與此同時,強調財務和預算信息的統一性。
新會計制度體系中,一方面,定義了全新的財務會計及預算會計的內涵;另一方面,與之有聯系的會計要素在兩種報告中不僅要顯示相互獨立,還要相互協調和互補,有高度統一的信息基礎,使得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的關系進一步闡明。
為了響應新的會計制度,財務管理方式做出了相應的變革。新的改革明確了財務會計權責發生制,進一步細化在本期產生的財務支出,并按照一定比例將本期中的支出列入其中。這對高校的成本核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當清晰、精準地把握好各種支出的屬性、流向,如實地反應高校當前的財務管理狀態。由于新政策框架的統一性,使得傳統的會計方式與行業內協調、同步和統一,并遵循一致的程式來披露會計信息,使得高校的工作變得更加程式化、規范化。
新政策中,一個重大的改變就是在事業單位資產核算、負債情況等方面具有更加詳細的準則,在方方面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收入費用表”的引入,設立壞賬準備減值以及應收賬款減值等概念,明確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攤銷等等。以上內容,都是以前高校工作中容易忽視的細節,疏于管理的部分。新政策執行,對這些核算細節做了更嚴格、規范和清晰的要求,同時與相關法律法規具有統一性和協調性。這些舉措都敦促資產質量的反應更加客觀,對資產情況的規范化管理進一步加強,對提升高校資產管理能力是一次巨大的推動。
新的會計制度推動了新的財務管理系統的誕生,雖然之前高校也擁有自己的一些財務系統,但功能受限,只能在預算或財務會計核算方面大展身手,不能很好地兼容其他功能。但在新會計制度的推動下,對記賬、報表以及各種核算方面有了更加細化的要求,而原有各自的系統明顯滿足不了需求,使得財務管理系統的更新換代成為必然。
綜上所述,這一具有重大意義的改革是必不可少的,對各類事業單位都帶來了深遠的影響。高校作為事業單位系統重要組成部分,受新會計制度影響也是不可避免的,對陳舊的管理方式和理念做出修正勢在必行。高校,要準確把握政策改革核心,深入學習相關內容和變化,并將其用于實際管理中去;要做好自身管理方式、規程及理念上的推陳出新,為更加規范合理的財務管理而奮斗。本文只是對新會計制度的影響及相應對策做了簡短論述,希望對未來高校財務管理工作帶來一些借鑒和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