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美華 婁底市財政局
前言:當前社會環境比較復雜,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工作需要面對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出現了較多違法亂紀行為。對此,行政事業單位應由源頭做好會計規范工作,針對存在的風險問題制定可行的控制方案,以期最大程度減少違法犯罪活動的發生幾率。
加強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風險控制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可以提升單位會計信息質量水平。其次可以維護國有資產的完整性,保證國有資產安全性,避免了國有資產浪費、流失以及盜用等問題的發生。最后可以提高行政事業單位職權規范程度,保證會計人員在工作中嚴格執行制度準則。
科學的會計核算可以提升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工作質量,但當前大多行政事業單位并未真正發揮會計核算作用,預算編制缺乏合理性與科學性,只是核算總數,并未細算各項目具體預算。同時,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只是核算收入與支出,沒有詳細計算具體項目的收入與支出,增大了會計核算風險的發生幾率。
一方面是內控風險,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并未結合自身情況,制定有效的內控機制。即便部分單位制定了相應的管理制度,但基本流于形式,沒有 根據制度開展相應業務,造成會計風險。同時,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崗位分工混亂,沒有分開設置重要崗位與特殊崗位,個別財務人員一人多崗,嚴重違背了相關崗位不兼容原則。除此之外,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并未合理開展內部監督工作,無法形成實時監督,一般年末一次性監督檢查會計業務,沒有重視日常會計工作,導致監督風險。另一方面是外部監督風險,單位監督覆蓋面較窄,財政、人大等部門很難做到全面監督。同時,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審計次數也較少,主要負責人只是在離任接受監督,其他年度很少接受審計,外部監督無法發揮效果。
部分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缺乏系統性,經常混用公用經費與項目經費,決算報表比較隨意,經常發生賬表不符問題。同時,部分單位資產管理較為混亂,會計數據嚴重失真,會計信息無法真實反映單位實際財務情況。
當前部分行政事業單位領導人員只看重業績成果,會計風險意識較為薄弱,且領導缺乏專業的會計知識,無法有效監督單位會計風險。同時,單位會計人員的專業素質水平較低,學習態度較差,無法勝任當前的財務管理工作。除此之外, 部分行政事業單位任用購買服務人員,以致頻繁更換財務崗位人員,增大了會計風險[1]。
行政事業單位應改革當前分散型會計核算模式,以市為單位設定核算中心,將會計信息由基層單位傳輸至一線柜臺機,在經過互聯網直接傳遞至市級核算中心進行處理,匯總形成會計報表。通過建立集約型、集權型的核算機制,可以為單位增收節支,避免單位會計人員受外界影響造假。
首先,行政事業單位應建立層層負責的會計風險防范機制,強化風險防范意識,真正將單位內部控制看做長期任務,且主要管理人員應全方位重視會計內控管理工作。其次應建立會計內部約束機制,一是進行制度約束,行政單位應在遵循新財會制度要求的基礎上,制定實用性、規范性以及可行性較強的會計內控制度,保證發生糾紛工作時有章可循。二是崗位制約,嚴格根據會計制度準確配備專業會計人員,尤其重視事后監督人員的選聘,保證崗位間相互監督。再次是健全會計工作監督機制,通過會計憑證審核制度,嚴格做好憑證入賬、處理以及解付等工作。且還應對會計人員實行崗位輪換制度,定期輪換重要會計崗位,并強制休假。且在輪崗期間嚴格辦理業務交接手續,降低風險。最后應強化外部監督力度,尤其加大對會計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理。業務監管期間應做好預防工作,將風險防范與監管轉化為預防監督。整個會計工作運行期間,應全面執行事前、事中、事后動態跟蹤監管制度,以便及時發現風險,徹底消除隱患問題[2]。
一是統一會計科目與標準,嚴格按照規定與核算內容使用會計科目,保證核算口徑的統一,確保財務指標與會計信息的有效性與可比性。二是統一單位業務的會計核算方法,包括待處理資產或應收賬款等賬務處理方法。三是增設表外業務報告,行政事業單位應針對表外業務量透明度差、風險大等特點,編制《表外業務報告表》,及時披露或有負債與或有資產等信息[3]。
首先行政事業單位應在結合自身情況的基礎上,建立選人用人制度,設定高用人標準,并嚴格審核新入門的會計人員,保證其可以勝任相關會計工作。對于重要崗位在編人員,應實行考試選拔制度,不任用購買服務人員,減少人員流動風險。其次應加大對單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與政治理論培訓力度,引導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與職業觀,增強責任感,使其在工作中做到忠于崗位、堅守原則。再次應加大會計人員業務技能培訓力度,各級會計人員應在督促自學的基礎上,集中學習新會計制度、法律法規、防假基本知識等內容,提高其專業技能水平,保證會計操作的正確性與科學性。最后應加大法制教育,增強單位領導與會計人員的法制觀念,使其依法辦事,由源頭上控制會計風險的發生。
結束語:作為相關財經法規的設計者,行政事業單位應以會計風險為切入點,由內部與外部制定可行的預防對策,規范財會管理活動,杜絕違法亂紀行為,全方位保證單位行政資金使用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