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輝 國網陜西省電力公司財務部工程資產處
隨著電力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電網企業經營形勢發生深刻變化,需要在保障供電安全的同時,更加關注投資收益、經營效益、運營效率等價值目標。本次研究充分利用電網企業“智能物聯”建設成果,以發揮實物ID整合貫通的數據價值、服務電網資產運營決策為目標,從價值管理視角深入研究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方法,借鑒國內外能源企業資產績效提升經驗,搭建資產全壽命周期投入產出綜合效能評價和應用體系,支撐新形勢下電網企業效益提升和健康發展。
“成本加收益”的輸配電定價機制和“放開兩頭、監管中間”的電力體制改革措施逐步落地,電網企業已面臨政府對投資、資產、電價、成本、收入的全方位監管和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急需筑牢電價核定基礎,不斷提升資產價值創造能力。著力圍繞“精益、高效”的目標原則,以構建電網資產投入產出評價體系為主線,深化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夯實評價基礎,搭建投入產出模型,建立常態評價機制,推動資產管理從單向反映向多維分析轉變、從資產設備聯動向資產效益聯動轉變。
電網企業以依托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體系強化資產效率效益控制,以價值創造為導向,科學論證投資效能水平,做好事前精算,合理分配預算,改變電網企業效益水平與資產、電量規模不匹配的問題,建立符合電網企業戰略的企業投入產出效率效益評價體系迫在眉睫。通過對資產全壽命周期投入產出的聚焦,對比有效資產投入產出評價結果、效率水平,有利于降低投資風險,提升管理效能,提高經濟效益,支撐電網企業長效健康發展。
隨著電網企業增量資產實物ID全面應用,存量資產設備貼標賦碼范圍逐步擴大,通過資產全壽命全業務數據中心整合貫通的各專業數據將成海量增長,如何有效利用通過實物ID整合貫通的數據資源,如何發揮全業務數據中心海量數據價值,創新數據變現方法,提升各專業管理水平和決策能力,服務電網企業生產經營、安全管理、投資決策,已成為當前電網企業需要思考和解決的重點問題。
國內外電力行業,例如英國國際運輸電網企業、韓國水利局、德國Thermondo供暖電網企業等公共事業企業在資產價值管理、績效提升方面有大量成熟的投入產出評價模型,國內電網企業尚無資產綜合效能評價的有效方法。
資產投入產出評價應針對不同的評價對象,制定有針對性的評價策略、方法,設置差異化的評價指標效。電網企業作為公用事業企業,在關注經濟績效的同時更注重生產安全、肩負社會使命的特點,這也造成電網企業投入產出評價范圍更寬廣,指標設置能困難。
一般的公共事業投入產出評價模型更側重于理論指導意義,電網企業更需要一種能夠通過數據分析和明確指標導向的模型,針對關鍵資產業務決策活動開展應用場景和決策支持設計,為投入產出評價分析結果的應用指明方向。
效益和效率是電網企業資產全壽命周期價值管理的核心內涵和追求,也是電網企業資產運營質量和發展潛力的客觀反映。為綜合評價電網企業資產運營的效益效率水平,引入公共服務價值模型(PSV)作為投入產出綜合效能分析體系的框架基礎。基于公共服務價值模型(PSV)框架,結合電網企業電網資產運營和管理特點,設置電網資產運營的總體目標:
綜合效能最優:電網資產運營的成本效能最優,在最經濟的投入下獲得最大的內外部產出效益,價值創造效率最優。
產出效益最大:在滿足運行可靠、服務優質約束下的內外部產出效益最大,價值成果最大。
投入成本最經濟:在滿足電網安全、運行效能約束下的投入成本最經濟。
產出效益評價是整個投入產出評價體系的核心,科學選取價值貢獻視角是客觀、公正反映各資產運營主體、各專業價值貢獻的關鍵。結合電網企業公共事業企業特點、電網經營范圍、資金用途和專業設置,按照“指導性強、有代表性、可計量、可采集”的原則,從安全生產、運行維護、營銷服務、經濟效益四個視角綜合評價各資產運營主體的價值貢獻能力,選取重點績效指標形成指標簇,按照權重比例綜合計算得出各資產運營主體的產出效益指數,引導價值貢獻的綜合最大、最優。建議指標如下:
電網安全方面,從供電安全、生產安全、設備安全三個維度選取了容載比、六級以上安全事件、單位資產重大緊急缺陷次數3個指標,引導提高電網投資布局合理性、提高生產安全管理水平、提高設備采購質量和安全水平。
運行維護方面,綜合考慮電網運行和設備運維狀況,從利用效率、負載均衡、設備可靠、運行維護、設備壽命、設備再利用六個維度,選取了設備平均負載率、重載設備比例、設備故障停運率、電網設備消缺及時率、退役設備平均壽命、退出資產再利用率6個關鍵指標,引導提高負荷,提高電網設備利用效率,提高運維檢修水平,延長重點設備使用壽命。
營銷服務方面,從用電受限、業擴增收、服務質量三個方面,選取了用戶平均停電次數、用戶平均停電時間、低電壓用戶比例、業擴服務不達標率、用戶投訴工單數5個關鍵指標,引導提高用電服務質量,增加電量銷售。
經濟效益方面,從電量收益、降損收益、創新發展三個維度選取了單位資產售電量、單位資產輸配電量、綜合線損率、“電能替代”替代電量4個關鍵指標,引導降損增收,創新開源。
提高投入產出水平是各級資產運營主體的共同責任和目標,投入產出評價體系應適用于小到班組、大到電網企業整體的各級責任主體,針對不同資產運營主體的戰略目標和管理特點,設置不同的指標體系,體現不同的引導方向。
評價對象主要分為資產集和單體資產兩類,資產集按規模大小可分為區域類資產集(電網企業整體、各分子公司)和功能類資產集(資產組)。其中,以電網企業整體、各單位為對象時,側重整體投入產出效率和長期發展的評價,引導各單位電網運營、生產經營效益效率的提升,引導創新發展;以資產組為對象時,側重成本評價、投入產出績效分析和風險預判,引導資產組的高效運行和有效利用;以單體資產為對象時,側重全壽命周期成本投入的經濟性和合理性,以及設備運行安全性、穩定性、使用效率和使用壽命回報情況,引導設備采購、運維和退役決策優化。
電網企業的資產規模、資產結構有著區域特點和歷史沿革,且與該地區經濟水平、社會環境有著很大的關聯,單純以運營現狀的“絕對值”難以客觀評價相關責任主體的資產運營水平和潛力。本著“發展”的眼光,引導創新提升、鼓勵爭先進位,投入產出評價指標計算既考慮絕對的現狀水平,也關注相對的提升水平。現狀值、提升值的權重設置可根據電網企業戰略和引導方向進行靈活設定,適當提高“提升值”權重,可有效鼓勵電網企業提升管理。
在資產成本投入評價方面,成本數據僅能通過財務賬面數據統計,受財務核算顆粒度限制,成本分析難以做到單體資產維度(或通過粗略分攤到單體資產維度),僅能在資產運營單位層面進行相對宏觀的成本規模、結構、趨勢分析,對于變壓器、斷路器、隔離開關等重點管理資產的采購、運行和退役改造的精益化管理和決策支持有限。
電網企業實物ID和智能物聯技術不斷發展,使用采集到的資產全壽命周期成本,更有利于指導實際工作。以運行期成本為例,通過實物ID關聯獲取設備的巡視、維護、工作任務單中的開始時間、結束時間、班組人員、檢測記錄等業務記錄信息,結合實際成本信息,實現重點設備運行期間成本的精準歸集與分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