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楊
(大興安嶺地區行政公署農業農村局,黑龍江 大興安嶺 165000)
農村農業的經濟管理水平,對農業的經濟發展速度有著很大的影響,同時也影響到廣大農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做好農村農業經濟管理是一件有著重要意義的事情,現階段我國的農村農業經濟管理中還有著許多問題,影響著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急需采取有效措施,給予相應的解決,以保證農村農業經濟的健康管理以及良好的發展。
農村農業經濟管理是一項極具系統性的工作,內容非常復雜,涵蓋了農村農業經濟的各方面內容,在當下我國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實際開展的過程中,雖然國家和地方政府都制定了相關的規章制度,但還缺乏專門針對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監督機制,導致在實際開展農村經濟管理工作的過程中,相關的規章制度和管理措施不能很好地落實,從而影響了農業經濟管理工作開展的效果。
近年來,我國對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農業生產的新知識在不斷推廣,新技術、新設備也在不斷投入使用,幫助我國很多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得到提升,但在農業經濟飛速發展的過程中,農業經濟管理的相關體制的完善與改革卻被忽視了,因此導致農業經濟管理的水平得不到提高,這不僅限制了農村農業經濟和社會結構的優化,同時也無法保證利益分配的公平、科學。
農業的經濟發展,想要從根本上提高效益,需要先從優化配置、提高資源整合能力、增強農業經濟資源吸收等方面入手。但在經濟常態下,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出現了資源配置不足、結構不合理、整合效率低等多種問題。土地資源由于很難有效流轉,因此經營規模受到限制,對推廣農業新技術、新設備造成了一定的阻礙;農業產業需要較高的投資成本,但見效周期長,因此很難吸引市場,對農業產業的市場化水平造成了一定影響;由于現階段農業產業中的各項資源難以合理搭配,無法吸引新興人才投身于農業市場中,而農村科技水平有限、市場化意識不足、農業科研水平較低,都對農業生產的效益和效率造成不良影響。
為了保證農村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切實落實,需要盡快建立相關的監督體制,通過新要求、新標準,使得農業產業中的各項要素聯系更緊密、也更具流動性。監督體制應該與當前的農業經濟發展方向相對應,能滿足管理的相關需求,對于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中的各項內容,以及各個環節都能進行規范的監督,確保農業經濟管理工作落實到位的同時,還要針對利益分配不均、操作違規等行為進行及時查處、糾正,嚴格監督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中的資金使用狀況。
經濟常態下,我國農業經濟改革不斷深入,在此過程中要注重對農業產業的資源合理配置、結構優化,以實現產業化經營。實現土地資源的流轉,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在堅持農耕保護的原則下,結合土地確權工作,積極推動農村土地流轉,整合各種土地資源,優化土地結構來推動農業的產業化發展。其次要注重人才建設,當下農業產業資源的高效利用主要在于農業現代化科技手段的投入,但目前農業產業最主要的制約因素在于缺乏大量人才加入,因此為優化農業資源配置,需要積極鼓勵優秀人才投身于農業建設領域,同時也要加大農業產業的科研力度,提高技術水平和先進設備的研發水平。此外還要利用制度優勢,吸引各路社會力量參與到農業建設中來,實現農業的規模化經營。通過提高社會關注度、吸引各類投資,以解決資源短缺、應對風險能力不足等各種問題。
在農業常態下,我國農業經濟已經進入新技術、勞動力、多資金的綜合發展新階段。農業的主導產業建設應該不斷深化,結合農業經濟的各類要素根據市場的需求和動向,培育一個具有競爭力的農業主導品牌,以促進農業的經濟發展。根據我國農業實際發展動向,不斷投入新技術,擴大人才隊伍的建設,實施調整產業結構,根據農業和社會的發展趨勢,構建優勢農業品牌。在農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不僅要注重農業的產業發展,也要注重非農經濟的產業發展,通過現代化加工技術和物流體系,不斷完善、擴大農產品的加工機制,推進綠色興農的發展戰略,實現農業品牌化、特色化,以此提高農村收入。農業的經濟發展趨勢要結合當地的現狀,根據農業特色產品的分布和資源狀況來建設農業品牌,把控好農產品的質量以此實現農業的效益提升。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經濟發展的狀況好壞會對我國總體經濟的持續發展造成直接影響,隨著農業經濟發展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如何加強我國農村農業的經濟管理,以促進農業經濟的良好發展會是我國一個持續的熱門問題。在進行農業經濟管理的實際工作時,需要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以及未來發展方向,以群眾為核心,從而奠定農村經濟發展的良好基礎,促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