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希苗
(懷寧縣農業農村局,安徽 懷寧 246121)
近年來,懷寧縣規模化、標準化、科學化養殖水平不斷提高,全縣形成了以高河、馬廟、金拱等鄉鎮為主和瘦肉型生豬生產小區,以石牌、平山、臘樹等鄉鎮為主的優質肉禽生產小區,以三橋、月山、清河等鄉鎮為主的肉鴿養殖小區,以洪鋪、江鎮、小市等鄉鎮為主和肉羊養殖小區 。規模養殖比重逐年提高。全縣有各類畜禽規模養殖場(戶)760 戶,規模養殖比重達80%以上。有2 個部級標準化養殖小區、4 個省級標準化養殖小區、20 個市級標準化養殖小區。 同時農村散養由于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而呈現逐年減少的趨勢。
與現代畜牧業仍有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為標準化程度低、良種化參差不齊、規模比較小,組織化程度低等特點,特別是畜禽種業體系建設相對滯后,已經不適應現代畜牧業的發展的需求,特別是優質、特色畜禽良種更少,嚴重地制約畜牧產業向科技型的轉變。
近幾年疫情對畜牧業的影響不斷加大,有時甚至是災難性的打擊。一方面是畜牧業自身的疫情如禽流感、非洲豬瘟等對規模養殖打擊較大,另外,這次新冠病毒由于禁止了銷售活禽,關閉了各類市場活禽交易區和宰殺點,暫停在各類市場活禽交易、宰殺的檢疫。因此對家禽養殖的影響也較大。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畜產品的要求已由過去的單純追求數量向全面提升質量,人們需要肉質鮮美的優質畜產品。特別是向安全、健康、人們不僅追求美味的食品而且更喜歡安全、健康的特色食品。
隨著社會的發展,制約畜牧業發展的因素越來越多。目前畜牧業發展已經形成供求進入緊平衡、生產進入高成本階段。一方面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越來越大,目前畜產品供給短缺世代已經過去,目前進入到總體基本平衡、結構性短缺和階段性有余并存的新狀態。特別是生豬和家禽已經形成階段性有余,造成畜產品消費增長動力減弱,價格受到抑制。另一方面,當前規模養殖受到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用地日益趨緊、環境保護壓力越來越大的的影響。
近年來,懷寧縣畜牧業按照科學發展的總體要求,依據自然資源的特點,將畜牧業與農業和水產業有機結合,走生態畜牧業發展與耕地保護、農業“兩區”建設、家庭農場培育緊密結合,實現農牧結合、生態循環的發展思路,緊緊圍繞“突出優勢產業,推進規模養殖”的總體要求,著力扶龍頭、建基地、上規模,積極實施區域化布局、產業化經營、標準化生產,畜牧業生產發生了從數量型向質量型、效益型的轉變。
著力推動“三個轉變”。 即由主要追求數量和依賴資源消耗向數量質量效益和生態并重轉變;由散養和超大規模養殖向適度規模種養結合型養殖轉變;由分戶經營向聯合合作經營轉變。
多年來懷寧縣一直致力于適度規模養殖的建設和發展,一方面利用現代農業肉禽項目和現代農業生豬項目契機,大力發展適度規模標準化養殖小區建設,為此縣財政拿出640 萬元配套資金進行項目配套,使我縣畜禽適度規模標準化建設上了一個新臺階。另一方面全面落實了市慶農〔2018〕159 號《安慶市農業委員會安慶市林業局安慶市財政局關于印發安慶市2018年促進現代化農業發展若干政策的實施細則的通知》精神,對新建一定規模并且已經養殖的生豬、肉牛、肉羊、家禽規模場給予一定的財政獎勵,獎勵金額為肉牛、肉羊10 萬元;生豬30 萬元,蛋禽20 萬元。自該政策實施以來共對對符合有關條件的懷寧縣吉豐家庭農場、安徽張曉毛食品有限公司等15 家新建標準化養殖場獎勵了共計近300 萬元,目前全縣適度規模標準化養殖場(小區)呈現穩步快速增長態勢。
近幾年懷寧縣加大生態養殖推進力度,不斷出臺有關政策促進養殖場(戶)積極發展生態養殖。懷寧縣在2014 年出臺了關于《懷寧縣2014 年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獎補實施細則》,該細則規定肉牛、肉羊養殖企業和養殖戶當年新建并投入使用的青貯窖、氨化池等,單個池窖在50 立方米以上的,按150元/立方米池容的標準予以補貼;對肉牛、肉羊養殖企業和養殖戶收購農作物秸稈用做肉牛、肉羊等畜禽飼料,當年利用量50 噸以上的,按80 元/噸的標準予以補貼。僅去年畜牧養殖場(戶)補貼70 余戶,補貼100 多萬元。懷寧縣農業委員會與財政局于2018 年聯合下發了《關于印發<懷寧縣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省級整縣推進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對大型規模養殖場的養殖工藝和廢棄物治理設施進行改造升級,對中小型規模養殖場進行分類治理,并支持畜禽養殖廢棄物集中處理利用中心和有機肥廠建設,自該政策實施以來,共對懷寧縣榮發禽業有限公司、泉水山生態有限公司等20 家規模養殖企業和懷寧縣臘樹四合供銷合作社有限公司有機肥廠進行了獎補,共計獎補金額為666 萬元。通過財政的投入,大大激活了生態養殖的發展,目前全縣生態養殖熱情高漲。
多年來,懷寧縣強化了對畜牧規模養殖業的技術指導力度,除了安排技術人員對已有的規模養殖場(戶)進行技術指導外,加大了對新發展的規模養殖場(戶)的技術指導和技術服務的力度,特別是對新發展的規模養殖場(戶)在場址選擇、規劃布局、圈舍建設等方面進行了大力指導,培植一批了標準化、生態化、現代化規模養殖場(戶),提高了我縣畜牧業的科技水平,有力地促進了我縣畜牧業的健康發展。
通過此次調研,廣大養殖場(戶)對在新常態下畜牧業發展面臨原料成本、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疫情不斷打擊,同時國內市場需求不旺,國內國外畜產品價格嚴重倒掛、進口產品沖擊不斷加劇的情況下,對國家加大對畜牧業的扶持力度充滿期待。一是希望國家要繼續加大相關的政策扶持力度;二是開展畜禽保險工作,由于畜產品價格波動較大,再加上疫情對畜牧業的沖擊較為強烈,建議國家對畜禽價格指數保險進行保險,盡量減少養殖風險;三是按照農機補貼政策開展對畜牧業機械設備的補貼;四是在融資方面,希望政府創新金融產品扶持,提供貸款抵押擔保,解決養殖過程融資難問題;五是在環保方面,希望政府加強對環保設施購置的補貼力度;六、實行農牧結合,利用一定的土地進行消納分解糞便等,減少環境污染,提高綜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