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堂,于向東,梁淑娟,李桂娟
(1.喀左縣畜牧技術推廣站,遼寧 喀左 122300;2.喀左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遼寧 喀左 122300)
兔瘟在我國首次出現是在1984 年,之后很快在全國各個地區出現,發病率比較高,對養殖戶的經濟損失影響比較大。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水平的提升,兔瘟疫苗被研制,并且大量被應用,使兔瘟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但是仍然是危害養兔業發展的重要疾病之一。本文主要闡述了兔瘟的診斷和防控措施。
隨著兔瘟疫苗的大范圍應用和推廣,我國已經很少發生大規模的兔瘟,但是仍然呈現地方流行性特點和零星發生的特點。主要是因為養殖場和養殖戶對兔瘟不是很了解,沒有按照國家的規定進行免疫接種,或者免疫接種不規范。此外,還有一些地區存在免疫密度低和抗體水平差的問題,從而導致兔瘟的散發性特點。
因為受到市場價格的影響,我國的肉兔產業經常出現發展不穩定的問題,有些比較小的養殖戶不能采取科學的兔群管理模式,或者注射劣質的疫苗,從而導致兔瘟的多發。
一般情況下,兩月齡以下的兔群不容易感染該病毒,而兩月齡以上的成年兔和青年兔很容易感染該疾病。但是現階段發病臨床癥狀和診斷來看,出現還沒有斷奶的兔群感染該疾病,呈現發病日齡提前的現象。
對病死兔進行解剖可以發現,有些兔子的內臟器官出現充血和淤血等癥狀,但是急性死亡的病例的病理變化不明顯,在腎臟、肺臟胸腺等部位有出血的癥狀。
因為在飼養管理過程中不能采取科學的飼養方式,養殖環境比較差,從而導致兔瘟經常和其他的疾病發生混合性感染的問題。兔瘟和球蟲、兔瘟和大腸桿菌都能發生混合性感染,給預防和治療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
該疾病在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尤其在春季和冬季是高發季節。如果在自然條件下,只感染兔群,不會感染其他的動物。尤其是兩月齡以上的青年兔容易感染該疾病,同時斷奶前的仔兔也可能染病。該疾病發生的主要特點是傳播速度快、病程較短,從養殖場出現第一只感染的兔子到最后一只感染兔子死亡的時間為十天,易感兔病死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在發病的初期階段,主要呈現急性型的特點。病死兔在死亡之前沒有出現任何癥狀就突然死亡,同時鼻孔有鮮血和泡沫流出。隨著病情的蔓延,發病兔的體溫升高到41℃到42℃,有的病兔在死亡前出現短時興奮和全身顫抖的現象。
兔瘟的主要特點是出現敗血性癥狀,經過剖檢發現病死兔的肺臟、氣管和腎臟等等部位出現出血的癥狀。此外,肝臟和腎臟出現病變性壞死,但是有些病死兔可能不會出現明顯的病理性變化。
結合流行病學特點、臨床癥狀和病理性變化能夠做出初步的診斷,但是想要更好的確診該疾病,就需要采取實驗室診斷的方式,主要的實驗室診斷方式有電鏡檢查、玻片凝集試驗、免疫熒光技術等,比較常用的方式為血凝以及血凝抑制試驗。
現階段,該疾病沒有特效的藥物治療,如果兔群發病的話,應該采取及時的隔離和消毒措施,對病死兔進行無害化處理,進行深埋或者焚燒,避免疾病的傳播與蔓延。為了防治該疾病,可以選擇使用兔瘟組織滅活苗,按照一定的比例給兔群接種,保證一兔一個針頭,一般情況下,接種五天能夠有效的抑制該疾病的傳播和蔓延?;蛘甙凑胀米拥捏w重采取皮下注射的方式,注射高免血清,每天一次即可,連續使用兩天到三天。如果及時的話,能夠很好的治療該疾病。
兔瘟在1984 年進入我國,之后經過許多科研人員的努力成功研制出該疾病的組織滅活疫苗,對預防該疾病起到了顯著的效果。為了提高預防的效果,應該加強日常的飼養管理,定期對兔群進行疫苗的注射,提高免疫的效果?,F階段,比較常見的疫苗已經被研制出來,兔瘟單苗、兔瘟- 巴氏桿菌二聯苗能夠起到比較好的效果。養殖戶在選擇疫苗的過程中應該結合養殖場的實際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疫苗免疫措施,選擇可靠和質量穩定的疫苗。此外,在仔兔35 日齡到40 日齡時進行第一次免疫。采取頸部皮下注射的方式,之后60 日齡免疫一次,采取注射的方式,以后每六個月免疫一次。相關的數據表明,如果首次免疫注射2 毫升的話,其效果比注射1 毫升的效果好。需要注意是,如果疫苗的質量可靠與合格的話,經過4-6 天能夠取得比較好的免疫效果。在制定具體免疫流程的過程中,應該結合地方的實際情況進行,結合兔群的發病特點和日齡進行。通過監測能夠知道免疫的效果,在一些大規模的養殖場必須進行抗體的檢測,防止出現免疫不成功的問題。
養兔場發生兔瘟的原因多種,通過調查可以知道,兔場管理不到位,在人工飼養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病菌。在免疫接種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免疫不成功的問題,從而造成大規模的養兔場沒有大規模的爆發該疾病,而是零星發生,同時持續的時間長。為此,在進行疫苗注射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一只兔子一個針頭的原則,同時對針頭進行消毒處理,保證疫苗注射在皮下,提高免疫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