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山
(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藉源林場,甘肅 天水 741000)
林業肩負著生態建設、農民增收的雙重責任,完善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農民增收具有重大意義。集體林是培育森林資源的重要基地,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基礎。自2009 年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以來,集體林業發展活力和經營水平明顯提高,促進了森林資源增長,農民增收,為農村社會經濟健康發展及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作出了最好的詮釋。
現有模式及效益:秦州區現有林地面積101.09 萬畝,其中集體林地77.06 萬畝,森林覆蓋率25.43%。截止目前,秦州區發展林下經濟涉及林地面積6.8 萬畝,占集體林地面積的8.8%,從事林下經濟農戶2.28 萬戶。林下經濟總產值達1.54 億元以上。秦州區從2013 到2018 年,經過6 年時間,在齊壽、娘娘壩、關子、汪川、大門、皂郊、玉泉等鎮大力發展林下種植、林下養殖和森林旅游為主的林下經濟。形成了果樹種植、林藥種植、林草種植、林禽養殖、林畜養殖、特種養殖、森林休閑旅游七種模式。
發展優勢及特點:秦州區林下經濟發展具有二方面的特點:一是林下養殖業初具規模,形成“企業十基地十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天水羅成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流轉林地面積這4680 畝,加入農戶68 戶,目前,發展散養雞6 萬只,養殖烏頭驢2000 頭,帶動農戶580 戶;二是林業專業合作組織化程度不斷提高。寶興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林聯蘋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成鑫中藥材農民專業合作社,已被全國農民合作社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審定為國家線林量合作社示范社,到2019 年底,參與發展林下經濟的農戶達到2.3 萬戶,林下經濟總產值達1.54億元以上。
第一,群眾認識有待進一步提高。大部分農戶對林下經濟發展認識不高,認為發展林下經濟效益低下,林下種養與普通種養沒什么兩樣,甚至還不如普通種養;還有一些農戶對林下經濟發展模式、扶持方式和優惠政策等內容認識不夠,缺乏參與熱情;很大一部分農戶思想不解放,怕吃虧、怕賠本,畏首畏尾,對發展林下經濟持懷疑觀望態度。
第二,發展基礎薄弱,缺乏大戶和龍頭企業的帶動。秦州區發展林下經濟絕大多數都處于家庭個體經營,林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緩慢,缺乏大戶和龍頭企業的帶動,缺少科學種植養殖技術,林下經濟發展零星分散、規模小、檔次低,項目選不準、產銷不對路、種養成本高、經濟效益差、市場競爭力不強。
第三,立地條件較差。全區集體林地普遍存在承包到戶面積小、林相差、土壤瘠薄、干旱陡峭,遠離村莊,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目前林下經濟發展主要以退耕還林為依托。
第四,農村勞動力缺乏。近年來,大量農村勞動力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多為老人、婦女和兒童,發展林下經濟缺乏大量的有效勞動力資源。
第五,缺乏政策和資金扶持。林下經濟發展是一個投資較大,風險較高的項目,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必須要有政策扶持、科技支撐和大量的資金投入,才能推動林下經濟發展。
第一,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一是按照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發揮優勢、講求實效的原則,對林下經濟發展合理布局。確定中長期發展目標,因地制宜科學選擇林下經濟發展模式,宜種則種,宜養則養,發揮林下經濟社會和經濟效益。二是結合農業結構調整,發展產銷對路的林下經濟模式。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切實維護群眾利益的基礎上,根據市場情況合理規劃。
第二,培育新型林業經營主體,做好示范帶動。把培育壯大產業龍頭作為推進林下經濟發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走產業化經營的路子,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產業格局。充分發揮政策扶持、金融支持等優勢,培育種養大戶,促其上檔次、成規模,催生扶強一批專業化林下經濟發展龍頭,帶動更多的群眾投身林下經濟。采取多種方式興辦家庭林場、股份合作林場等,逐步擴大其承擔的涉林項目規模。大力發展品牌林業,開展公益宣傳活動,引導生產經營主體面向市場加快發展。
第三,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發展氛圍。充分利用電視、網絡、廣告、報刊、手機短信等新型宣傳媒體,全方位、多層次進行宣傳,讓林農親眼看到通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使農民脫貧致富的典型事例,從思想上徹底打消顧慮,提高農民加入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改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四,加大政策,科技扶持力度。為了促進秦州區林下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必須在政策、科技和資金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一要建立健全科技推廣、培訓和服務的信息網絡體系。加大技術培訓力度,建立林下經濟科技推廣、培訓和服務機構,加大產前、產中和產后跟蹤服務,針對家庭林場在發展中存在的經營規模小、科技含量不高、自然風險偏多等制約和困難,通過不斷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林業服務體系,轉變林業生產經營方式,培育種養大戶,促其上檔次、成規模,以保障林下經濟產業健康快速發展;二是搞好資金服務,建議省市給予秦州區林下經濟專項資金,對現有林下經濟發展示范點給予扶持,使其擴大規模,流轉一批已加入股份制林業專業合作社的林地,大力發展林下種植、養殖或生態旅游業,起到積極的輻射帶動作用;三是加強林下經濟科學研究,與高校和科研院所聯系,探索研究適合秦州區的林下經濟發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