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雙兆
(桐城市林業局黃甲林業站,安徽 桐城 231400)
沒有正確認識到森林撫育工作的重要性是當前眾多林場管理人員存在的思想誤區,在開展森林撫育工作時,需要林場相關人員結合林場所在地、外部環境等情況制定適合發展的森林撫育經營方案,并對森林撫育狀況及時登記記錄,減少林場存在的問題,確保森林撫育經營工作能夠順利開展。但是目前林場大部分的工作人員并未意識到森林撫育工作對于未來發展的重要性,這直接導致撫育工作缺乏完善的管理機制,存在著“重種植而輕管理”的問題,從選擇樹種到后期澆水、施肥、剪裁等方面都難以達到撫育要求,這也容易造成在后期管理過程中若出現病蟲害等問題,難以得到及時解決。與此同時,管理人員從思想層面上對森林撫育經營重視程度不足,會直接影響到其他基層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又由于缺乏完善的技術手段,從而導致森林撫育問題經常發生,并未對生態環境改善起到良好作用。
森林撫育工作中技術因素存在的問題包括以下幾點:首先,森林撫育工作的衡量標準缺乏科學性,采伐強度用蓄植指標來衡量并不科學,將森林禁伐區劃分不合理,容易混淆商品林與公益林的標準。另外,森林撫育工作是一項技術含量較高的工作,需要從設計、施工等各方面進行綜合考慮,但是有一些設計人員在事先未對現場進行仔細調查,導致作業設計粗糙,例如不能嚴格按照作業設計開展全面施工,工作人員并未熟練掌握森林撫育設計要求,導致設計出來的作業方式難以符合撫育標準。
伴隨著國家對生態環境建設愈發重視,許多地區開展了森林撫育經營活動,對林業工作人員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但在現階段,我國從事森林撫育行業的人員仍然難以滿足要求,特別是一些專業技術人才與科研人員,部分優秀人才會集中在一線城市及省會城市,在偏遠地區由于生活條件惡劣,工資薪酬并不高,導致大部分的林業人員積極性較低,并且這些地區對于林業工作人員的職業素養要求也相對較低,并未對其進行專業培訓,很多人員存在未持證上崗的情況,這直接對森林撫育工作造成一定負面影響,導致森林撫育經營效率整體偏低。
森林周邊農戶缺乏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導致森林資源容易受到周邊農戶的破壞,并且通過林權制度改革落實了管理主體,一些管理主體會由農戶個人承擔,并且國家對于森林撫育的補貼較低,許多群眾參與撫育工作無法獲得維持生活發展的資金,造成許多年輕的勞動力并不愿意參與森林撫育工作,開始外出打工。另外,在一些地區較為偏僻的地方,森林撫育工作需要更大的資金物質支持,但是這些地區一般為貧困縣,地方財政日常存在困難,所以林業撫育資金很難到位,給森林撫育工作帶來了一定難度。
森林撫育工作關乎著我國未來生態發展的總體方向,通過提高對森林撫育的重視,可以有效增強周邊群眾的生態保護意識,并不斷加強對林業工作人員的日常培訓,更新管理人員思想觀念,并加大對森林撫育工作的資金投入及技術投入,及時發現森林撫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找出合理的方案應對,使得森林撫育工作能夠在各方面有效開展,從而使森林發揮出更大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首先,有關部門需要組織專業人員根據森林實際生長情況制定專業性的撫育規劃,并針對森林的實際規模與樹種結構來制定各個階段詳細的技術應用與人員配備,并積極引進先進的撫育技術,從而確保森林撫育工作能夠高質量完成。其次,森林撫育工作的順利完成離不開大量的科研資金支持,在森林培育過程中要合理利用資金,定期檢查每筆資金的使用情況,聘請專業人士進行方案設計,并且在專家的建議下建立起合理的森林撫育工作衡量標準。最后,開展森林撫育工作時應該設立項目工作組,聘請資質較高的人員進行撫育作業設計,并簽訂《撫育施工合同》,明確各方具體職責,有效促使森林撫育工作順利開展。
為進一步提高林木質量,不斷促進森林撫育工作高效發展,需要當地周邊群眾的積極支持,因此林業站應該加大對森林撫育工作的宣傳力度,不斷提高當地群眾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當地相關部門可以在森林培育區懸掛警示牌,并且安排工作人員進行定期巡視,減少破壞森林資源問題現象的發生,還可以在廣播、電視等平臺上加強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另外,還需要對林業工作人員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其意識到自身從事工作的重要性,激發他們參與森林工作的熱情。
目前林業撫育工作涉及到的范圍越來越廣,這要求林業工作人員除了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術以外,還需要具備良好的接受新知識、適應新環境的職業素養,可以對工作人員展開崗前專業技能知識培訓,補充工作人員專業化知識,并且確保知識范圍面較廣,確保每位工作人員都能夠做到持證上崗。還需要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考核,收集其工作信息,方便林場能夠根據員工實際工作情況不斷調整培訓方案。另外,要積極引進獎懲機制,不斷對工作人員進行激勵,鼓勵工作人員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最后,應該不斷提高林業服務人員的物質待遇,結合天保護林員制度申請地方扶持資金,鼓勵相關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地區開展森林撫育工作,從而為我國森林撫育工作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