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有,馮金元
(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夏瑪自然保護站,甘肅 天祝 733205)
森林具有協調陸地生態平衡的重要作用,是確保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生態基礎,因此必須要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祁連山保護區夏瑪林區地處毛毛山北坡,以中山和低山兩類地貌為主,海拔2350-4074 米,屬涼冷半干旱氣候,地區晝夜溫差較大。由于境內地形復雜,自然條件相對滯后,一旦發生森林火災,撲救難度系數較大,因此森林防火任務非常艱巨,那么如何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呢?下面結合本人工作實際進行簡要闡述。
當前,全球氣候變暖已成為既定事實,這一現象也引發了各領域科研人員的高度重視,我國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應對政策和方針,并加大了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力度。尤其是近年來不斷拓展我國森林覆蓋面積,大舉推進退耕還林工程。而隨著甘肅省城市化進程加快,祁連山地區空氣污染、生態環境破壞等問題逐漸顯露,而森林在協調生態平衡方面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被譽為“地球之肺”,但就夏瑪林區森林覆蓋面積來看,不足以彌補這些問題。此外,夏瑪林區森林還承載著保護生物多樣性、凈化空氣等重任,因此一旦發生火災,將會使得森林資源、農業資源以及各種珍惜物種均面臨災難,所以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和防火工作已經迫在眉睫,必須要強化森林防火意識,落實巡護責任,強化火種管理,切實提高森林自我防火能力,保障夏瑪林區森林的安全。
應加大森林防火宣傳工作力度,讓夏瑪林區森林周邊的群眾意識到防火的意義,讓民眾了解在森林中哪些行為是不可行的。通過宣傳,從思想上提高民眾對森林火災防控的重視,同時發放宣傳手冊,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還可以組織開展森林防火知識講座,從而將這種意識內化到日常行為之中,能主動避免引發森林火災的行為,并主動參與到森林防火中來。此外,要想做好森林防火工作,重點還應當落腳于“防”上,將火災扼殺在搖籃之中。因此,要加強對夏瑪林區森林的前期預防管理工作,加大對先進技術的引進,構建健全的網絡監控體系,實現24h 實時監控;將智能監控與人工巡查有效結合起來,彌補各自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以確保監控成效[1]。同時,加大對防火樹種的種植,多栽植一些防火阻燃力較強的樹種,如青楊、刺槐等;或是在山腳、道路邊等區域采用混合種植法,從而進一步使得林區自身防火能力提升。
保護站在加大防火宣傳的同時,還應建立健全防火責任機制,明確崗位職責,落實責任制,確保各部門成員各司其職,從而形成多措并舉、齊抓共管的防控局面,從制度層面確保防火工作落實到位。并依據省林業和草原局所下達的指標和任務,將《森林防火責任書》層層落實,遵循“誰負責誰審批,誰承擔后果”的原則,明確各個小組的區域職責,將責任落實到人頭,讓每一個成員都了解自身在護林工作中所負責的內容。同時,保護站應當配備至少三名或以上具有專業防火技能、防火知識的護林人員,并確保各種防火設備齊全,將夏瑪林區森林防火工作提升到戰略層面。其次,還應當加強對林區各個要路口進行全方位、立體化的監管,派遣專門的人員對山頭進行嚴格把守,一旦發現違法用火的單位或個人,應予以警告或處罰。此外,保護站管理人員應發揮出帶頭作用,做好示范,應經常性到現場進行指揮,時刻提醒工作人員提高警惕。
保護站應制定嚴格的野外用火審批機制,對野外性生產用火應按照規定嚴格禁止,對凡是用于生產用火的個人或單位,必須要遵循相關規章制度。同時將“六不燒”原則落實到位,在防火期間加強巡山巡查力度,對于進山的人員、車輛必須進行詳實登記,且在進山前要上交打火機、火柴,并如實登記在冊,從細節上杜絕火種、火源進山,降低森林火災發生幾率[1]。與此同時,保護站還應定期開展火災演練,確保發生火災時做到心中不慌;對滅火設備進行檢查保養,如:風力滅火機、割灌機等,確保設備處于正常狀態,以免發生火災時不能正常使用。此外,還可以在夏瑪林區與農田的交界處、森林主要防火區修建防火隔離帶,從而形成防火隔離網,當遭遇火宅時才能夠有效延緩火勢的蔓延。
在日常工作中,保護站工作人員除加大巡查力度外,還應制定完善、實用、可操作的撲火預案;定期組織保護站工作人員開展消防演練,掌握森林防火、撲火知識,切實提高相關人員面對森林火災的應急能力[3]。正確處理好森林資源與相關人員安全的關系,落實“安全第一、科學撲火”的原則,當發生火災時,首先應確保自身安全,盡可能第一時間撲火成功,挽救森林資源,從而減少損失。同時,還應積極借鑒城市消防管理方法,構建火災數據庫,并根據危險源的等級進行分類,制定相應的防控措施,從而提高防火成效。
誘發森林火災的因素是多樣的,要想徹底根除難度較大,因此必須要加加強預防力度,降低火災發生的概率。同時,加強森林保護是推動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做好夏瑪林區森林防火工作是保障森林資源、推動林業發展的重要工作,對此保護站必須要提高重視,多措并舉開展防火工作,確保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切實提高森林防火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