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純杰
(壽縣迎河自然資源和規劃管理中心所,安徽 壽縣 232261)
(1)圃地選擇。宜選在交通方便、靠近水源、光照充足、土壤結構良好的地塊。一股土層厚度應50 厘米以上的沙壤土和壤土為宜,PH 值中性或微堿性 。
(2)整地方法。在土壤翻耕之前,每畝撒施經漚漬過的菜籽餅150 公斤或土雜肥500 公斤、復合肥50 公斤作基肥。深耕后要耙平耙碎土塊,使圃地平坦。苗床高出步道20-30 厘米,床寬80-100 厘米,以南北走向為宜。
(3)穗條采集和處理。選擇無病蟲害、側牙飽滿的1-2年生、徑粗2-3 厘米萌蘗條,截成15-20 厘米長插穗。制穗時要求上切口距芽1.0-1.5 厘米,下切口距芽0.5 厘米左右。切口應平滑,防止劈裂。每穗要保留3-4 個芽苞。制穗應在蔽蔭處進行。截制好的插德,按粗細分級,上下不顛倒,每50-100根一捆。在扦插時,將成捆的扦穗浸泡在流水中浸泡3-5 天。
(4)扦插方法。土壤解凍時即可扦插。扦插前用ABT 生根粉稀釋成50-100 毫克/公斤濃度藥液,浸泡插穗基部2-3小時,可刺激愈合生根。扦插密度一般行距30-40 厘米,株距15-30 厘米。以直插為好,扦插深度一般以插穗上端第一個芽子與床面持平。插后踩實,立即灌水,最后用黑色地膜覆蓋,以利增溫保濕,促使插穗早生根發芽,同時還可抑制雜草。
(5)苗期管理。
松土除草。一年3-4 次,6 月下旬以前,以防毀壞地膜。
破膜定苗。插后20 天左右就破膜放苗。3 月底定苗時除去多余萌條。此后,每月要對多萌條清理一次,直至不再生出萌條為止。同時要即時修去側枝適時追肥和澆水。施肥結合澆水進行,以追施氮肥為主,磷鉀肥次之。5 月上旬 、6 月中旬、7月中旬進行。
(6)病蟲害防治。育苗早期,常發生苗木根腐病。防治方法:①用菌根劑對插穗下切口進行消毒處理:②清溝瀝水,通風透光,改善置地衛生狀況:③發病時,每畝可噴酒多菌靈3-4 公斤。
(7)蟲害防治。①整地前,用敵百蟲或滴滴畏等混細土或土雜肥40-50 公斤,均勻撤施地里,隨即翻耙,使藥劑均勻分散于耕作層,能有效地防治地下害蟲。②金龜甲多發生在5-6月,早晚啃食葉片,可在盛發期用90%敵百蟲500-800 倍液涂干,或敵殺死100 倍液噴殺。③天牛多發生在5-8 月,5 月份可用久效磷或氧化樂果10 倍液直接對幼蟲食道口注射,或用毒簽插入食道口:6 月中旬-7 月中旬成蟲羽化盛期,人工捕捉天牛成蟲。
(8)1 年生優質壯苗檢測分析。采用地膜覆蓋法培育的楊樹苗,1 年生平均苗高3.8 米,地徑3.2 厘米,平均胸徑2.7 厘米,苗本合格率85%,且木質化程度較高。而在同樣立地條件下 沒有采用地膜覆蓋培育的楊樹苗,平均高只有2.5 米,平均地徑2.0 厘米,平均胸徑1.6 厘米,且木質化程度較差,苗木合格率20%。實踐證明,采用薄膜覆蓋法 提高了圃地的生產力。
食葉害蟲:壽縣主要有美國白蛾和楊扇舟蛾兩種。一年發生3-5 代,5 月份開始危害,6 月份危害較重,7 月份危害嚴重。同一株楊樹上,兩種蟲害也同時發生,但發生盛期不相一致。新造楊樹幼林病株率達80%以上,蟲口密度達60-80%條/株,蟲害嚴重的樹木,如同火燒一般,病株光禿無葉。
蛀干害蟲:主要有星天牛和桑天牛兩種。在農田林網和綠色長廊上,危害多為星天牛:在片林上,危害多為桑天牛。
楊樹病蟲害: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楊樹黑斑病,另一種是楊樹潰瘍病。黑斑病病班很小,在春夏季溫度適宜、雨量充沛的情況下,發病迅速,危害嚴重,可造成楊樹提前2 個月落葉,甚至幼林死亡,使造林失敗。楊樹潰瘍病,是楊樹枝干病害,發生在距基干0.5-2.5 米處,在樹皮表面形成水泡,直徑為0.5-2毫米,隨之水泡破裂,以后水泡干癟下陷。危害嚴重的,常導致大量新栽幼樹死亡。
化學防治:用最佳藥物及其配方,在最佳時期防治,是楊樹病蟲害防治的關鍵。美國白蛾、楊扇舟蛾、楊樹黑斑病和潰瘍病的防治,第一次,時間在5-7 月 上旬,用20%的功馬乳油或90%的晶體敵百蟲40%的樂果加65%的代森鋅400-500倍液噴霧;第二次時間在8 月中旬,用同樣的農藥,同樣的濃度,同樣的方法防治,防治效果較好,基本上不造成災害,楊樹長勢良好。如果少防一次或時間過早、過晚,防治效果都不夠理想。楊樹天牛的防治,從4 月份到10 月份的7 個月時間內隨時用藥液注入蛀孔,棉團塞入蛀孔,毒簽插入蛀孔,并均需隨即用濕泥團封閉蛀孔,防治效果非常明顯。
營林措施:做到適地、適樹、適品種:選擇優良抗病品種,提倡營造混交林,依據營林防病原理,達到阻礙病原物的傳播,控制病蟲害的發生條件,增強林木抗病蟲害能力:加強林木的管護,適度中耕除草、施肥,合理修剪,改善林分內的小氣侯和林下植被,使害蟲和病菌失去大量繁殖和生存條件,合理利用地力,維護生長平衡,促進林木生長健壯,焚燒病株殘體,也是林木病蟲害最為徹底、歷史最悠久而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利用益蟲,益鳥為天敵,控制一些病蟲的發生與繁殖,從而達到較好的防治作用,如利用啄木鳥防治楊樹害蟲等。
加強監測與預報:定期進行病蟲害調查,掌握病蟲害動態,早期發現,做好防治的物質準備。在楊樹病蟲害發生的可能時間里,密切注意天氣變化.做好防治預案,重視“病蟲情況”的發布,做到“防早,防小,防了”。
檢疫措施:林木病蟲害的傳播距離雖然有限,但人為傳播則不受此限制,隨著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地區間農林產品交流日益頻繁,為林木的各種病蟲害遠距離傳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嚴格檢疫制度,阻止病蟲害人為傳播,杜絕境外病蟲害的侵入,并加強本地楊樹苗木生產基地的檢疫工作,確保楊樹新栽植區無病蟲危害。
加強森防技術和營林新技術的推廣工作,使廣大林農掌握對楊樹病蟲害的認識和防治技術,實行群防群治。
在項目造林資金中落實一部分防治資金, 做到??顚S?。
建立專業防治隊伍,購置防治藥械,進行有償防治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