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峰
(汶上縣郭樓鎮人民政府,山東 汶上 272502)
我國是農業產業大國,在我國玉米作為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在近些年來隨著我國農業經濟產業的不斷調整,玉米的種植范圍以及規模在不斷的擴大,日常生活中人們對玉米的需求也在不斷的增加。因此,未來玉米的種植會得到嶄新的發展。玉米在種植的過程中,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其中包括環境因素、自然因素、病蟲害因素等方面的影響,這些因素會導致玉米出現減產問題發生,尤其是近些年來,由于世界氣候因素的影響,氣溫升高比較明顯,使病蟲害發生的概率大大增加,導致玉米產量也出現嚴重的下降。所以,怎樣提高玉米的產量及其質量,對病蟲害的有效防治,增加玉米的產量,通過本文對這些問題的分析探討,為今后的玉米種植提供借鑒,促進玉米增產增收,保證我國玉米種植產業的穩定健康發展。
在玉米種植前需要對土地進行整地的必要工作,整地的好與壞直接影響到后期玉米的種植效果,同時對玉米的日常生長以及病蟲害也帶來的影響。所以,為了保證玉米的健康生長,整地工作需要細致認真的完成。對土地進行翻耕,能夠有效的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提高土壤的透氣性和保水性,促進玉米根系生長,提高玉米根系吸收營養的能力。整地分為春耕和秋耕,主要是對土壤進行深翻,將深層土壤翻耕到地面,將土壤中的有害菌類以及蟲卵,通過自然環境的低溫和紫外線照射進行殺菌殺蟲,降低來年種植玉米時病蟲害的發生。在來年春季種植玉米時,需要對土地進行第2 次翻耕整地,但選擇在中之前兩周左右進行第2 次翻耕,翻耕過程中保證土壤的細碎性,同時能夠降低雜草的生長,并通過相關的機械設備將玉米地殘留的秸稈進行回收,降低土壤中霉菌的發生。對土壤中的有害菌類以及蟲卵進行有效的殺滅,同時減少雜草的滋生,為玉米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保證玉米的健康生長。
在玉米地種植前應該對種植區域的氣候因素以及環境進行合理的分析,通過科學的玉米品種選擇,能夠有效的提高玉米的產量。挑選玉米品種時,根據該地區的實際種植情況,選擇抗病能力和抗風能力強的品種,看好玉米品種后,需要對玉米種子進行拌藥處理,結合該地區的實際病蟲害發生情況,選擇適當的藥物進行拌藥,能夠有效的提高玉米種子的發芽率和成活率。
在種植播種時,需要合理的控制植株之間的距離來降低個體植株之間的養分爭奪。保證玉米植株的總體漲勢處于平衡,在玉米幼苗長出三、四片葉時,需要對苗株進行稀苗,保留健壯的玉米幼苗,去掉發育緩慢的個體。根據地理位置以及環境的不同,玉米幼苗之間的密植距離也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山區地形區域,適當的將植入間的距離放寬。在平原土質疏松的地區,可選擇寬壟雙行種植,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玉米在整個種植的過程中,應該對其合理的進行施肥與灌溉。在思維過程中盡量使用有機肥,減少化學肥料的使用,避免化學肥料對土壤環境造成破壞。同時根據地區的土壤環境,合理搭配肥料進行施肥,可以更好的保證玉米的養分吸收,提高玉米的整體產量。在玉米生長的不同階段,玉米的需肥量也不同,需要根據不同時期的長勢情況來進行肥料的添加,比如在磷肥的使用上,玉米生產的幼苗期,肥料的需求量比較小,主要以氮鉀肥為主,在玉米的生長中后期磷肥的比例要增加,可以提高玉米種粒的飽和度。在一些降水量偏少的地區,需要對玉米進行灌溉,保證玉米的正常生長,其澆灌方式包括噴淋式、澆灌式和滴灌式,一般采用壟溝澆灌的方式比較常見。在交換過程中可適當的添加一些有機肥料,促進玉米對有機肥料養分的吸收。
在玉米蟲害的防治過程中,采用的防治措施包括物理防治、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等一些防治措施進行綜合的防治來消滅田間出現的蟲害,在玉米種植的整個過程中盡量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在小規模蟲害發生時盡量采用物理防治的方式來進行對蟲害的撲滅。在選擇農藥防治時,應盡量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農藥,選擇低毒無殘留的農藥來進行對蟲害的撲滅。這樣有能夠有效的減少對地區的環境污染以及破壞。
在玉米的生長過程中常會出現等一些玉米病害有斑病、黑粉病和霉菌病等,這些病害主要是由致病的真菌引起的,這些真菌在合適溫度和濕度的環境下迅速滋生,導致玉米病害的發生。在病害防治過程中,首先需要合理的控制田間的土壤濕度,控制植株間的距離,保證玉米種植地的通風效果良好,這樣能夠有效的減少有害菌的滋生。對發病植株進行剔除處理,防止病菌擴散。我發生較大面積的病害時,應采用農藥進行噴灑,可選擇的藥物有百菌清、多菌靈可濕性粉劑等按照科學的配比,對玉米植株表面進行噴灑對有害菌類進行撲滅。
我國是玉米種植大國,為了能夠更好的提高我國玉米的種植產量和質量,相關種植人員,需要做好玉米的栽培工作以及對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來提高玉米的產量。玉米產量的提高,能夠有效的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提高農民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