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國成
(桐城市林業局孔城林業站 ,安徽 桐城 231430)
新形勢下,油茶種植主要研究的課題,是均衡好經濟效益和綜合效益之間的關系、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加大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因此,相關部門,將油茶病蟲害的無公害防治為目標,做好油茶種植病蟲害防控的調研和分析,確保在綠色防控技術支持下,更好推進油茶產業的轉型升級,積極推廣油茶的無公害綠色生產技術,促進綠色油茶產品的生產。
1.1.1 主要病害
(1)軟腐病
油茶軟腐病,作為病蟲害中的一種,主要發生在我國的南部區域。油茶軟腐病發病的主要癥狀為,病斑呈現水漬狀,病害危害的部位主要為果實、芽、葉片,水漬狀的病斑,多表現為半圓形。同時,油茶的軟腐病,受氣候環境的影響大,在濕熱天氣下,病斑的蔓延速度極快,油茶的葉肉會迅速腐爛,病程嚴重的油茶植株在3 天左右時間,將會死亡,加劇了油茶種植戶的經濟損失。一般,對于油茶的嫩芽來說,遭受軟腐病,將是“致命”的危害,植株在發病期間,葉片脫落,降低果實的坐果率,影響最終的果實收獲[1]。因此,要求相關油茶種植戶,做好油茶生長溫度、相對濕度的控制,加強排水管理措施,盡可能減少軟腐病的發生,提升油茶植株的存活率。
(2)炭蛆病
炭蛆病是油茶種植中發生的主要病蟲害,油茶一旦遭受炭蛆病,將影響茶樹的坐花坐果率,嚴重威脅到樹枝、樹干、樹梢等部位,影響油茶植株的健康生長。油茶樹遭受大面積的炭蛆病侵害時,將影響最終的果實收獲產量,降低油茶種植戶的經濟收益。油茶發生炭蛆病時,主要癥狀表現為,葉片、果實、枝干等部位,出現棕褐色圓斑,果實發病初期,病斑為紅褐色,隨著病情加重的情況下,病斑顏色呈現黑色。同時,由于油茶種植,對生長環境要求較高,相對濕度過大情況下,炭蛆病的病斑會呈現生孢子堆狀,嚴重影響果實的生長發育[2]。尤其在連季種植油茶的情況下,發生炭蛆病的幾率更高,相關農戶種植人員,需要科學把控油茶的種植技術,抓住油茶發病特點,采取及時有效的防控手段,提升油茶的生長質量。
1.1.2 主要蟲害
(1)毒蛾
油茶遭受毒蛾侵害期間,葉片被食光,造成大面積的落果現象,嚴重影響最終的產量,毒蛾蟲害特點主要表現為,以卵生幼蟲的方式,聚集在土壤中越冬,對光線表現出一定的趨向性,并將卵附著在油茶的葉片上,對油茶生長危害極大。
(2)油茶象
油茶象,是油茶的主要蟲害之一,危害部位為油茶籽,尤其幼蟲、成蟲,對油茶的危害極大,油茶遭受油茶象侵害時,將出現落果的現象,產量也大大降低,同時,油茶象成蟲常常表現為假死現象,在防治上,具有一定的困難性,始終是困擾油茶種植戶的問題。
在進行病蟲害防治過程中,要始終秉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相關林業部門,需要大力將“治早、治小、治好”理念滲透給油茶種植戶。油茶種植大戶,需要從生態安全、食品綠色的角度出發,牢牢掌握油茶病蟲害發生的規律,掌握病蟲害情報,并結合具體的病蟲害特點,采取具有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因地制宜地做好田間管理工作,加強蟲源地的改造,打造適合油茶生長的良好生態環境[3]。相關人員,需要做好病蟲害調查在開展調查過程中,需要制定明確的目標,針對病害發生的時間、范圍、危害部分等進行記錄,充分考慮蟲源,并具體結合病蟲害的特征規律,了解蟲害的天敵情況,在具體調查過程中,需要做好細節排查工作,防治疏漏,全面油茶侵害區病蟲害的種類、植株的發病程度等。
油茶的茶油價格較高,產品生產上對油茶產品品質要求較高,因此,做好油茶的無公害藥劑防治,是當前迫在眉睫的任務,具體的防控技術如下:
物理防治方法,同時是利用誘殺技術進行蟲害捕殺,根據害蟲的趨光性進行毒蛾誘殺。針對食葉害蟲、蛀干害蟲而言,種植戶需要定期收集果實,采用誘殺劑進行成蟲捕殺,同時在捕殺害蟲過程中,需要保護好寄生天敵,種植人員,需要做好枯葉、枯枝的清理工作,避免因樹葉堆積腐爛,滋生細菌,產生害蟲。
生物防控技術,需要在高溫的氣候條件下實施。針對油茶的遭受的成蟲侵害,可以采用白僵菌、蘇云金桿菌等進行成蟲防治;具體實施方法,可以采用噴霧式,將油茶樹葉片進行均勻的噴灑,同時,結合害蟲天敵特性,定期釋放赤眼蜂、肉食性瓢蟲、胡蜂等,通過病毒、細菌代謝物,進行防治。利用生物防控技術,可有效提升資源的利用率,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最大程度上提升對病蟲害的防御能力。相關研究人員,需要進一步加強對生物防治技術的研究分析,促進生物防控技術的成熟,更好應用在油茶的病蟲害防控中。
化學防控技術在應用過程中,種植戶,需要嚴格按照國家制定的相關標準,合理控制藥劑的用量,對于大面積病蟲害,需要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化學藥劑,采用噴霧的方式進行噴殺。由于化學防控手段,技術操作簡單、成效快,在具體防治炭蛆病害過程中,需要合理控制化學藥劑的用量,采用波美度為1~2 度的石硫合劑進行噴灑,待油茶樹樹葉展開后,采用1.5%的波爾多藥劑,進行噴灑;對于毒蛾害蟲,可以采用80%濃度的百蟲晶體900 倍溶液進行防治。
2.4.1 整地
從油茶病蟲害防治的農業角度來看,必須加強對油茶生長的各個環節的管控,在油茶種植地翻耕上,要將翻耕空載在一年兩次,在每次采摘春茶前,翻耕一次,提升土壤的肥沃度,并在冬季進行深耕,施加一定量的肥料,保證土壤充足的營養,更好滿足油茶生長需要。
2.4.2 種植
種植戶在油茶種植期間,需要選擇高品質的油茶品種,如抗病害能力強、適應性強、抗逆性好的優質品種,從根本上保證茶樹的生長質量。經實踐研究發現,梨茶油茶樹種、惠州小紅油樹種等,能夠明顯抵抗炭蛆病,同時,以上品種的產量較高,可以在大面積推廣應用。在具體種植期間,需要合理地控制種植間距、密度,保持油茶良好的通風和光照,減少叢栽現象。
2.4.3 修剪整形
當油茶樹生長到一定時期,相關人員,需要做好枝條的修剪工作,及時修剪掉病枝、枯枝,以及過長的枝干,進行樹冠優化,改善油茶樹的通風狀況,確保滿足油茶的透光條件,通過枝干密度的控制,有效防止蟲害聚集和繁殖,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油茶病蟲害發生幾率。同時,可以適當地進行采摘,種植人員,要按照“一芽三葉”的采摘原則進行處理,進而減少蟲害的發生,降低危險性病蟲對油茶的危害程度,促進油茶健康生長。
2.4.4 田間管理
種植戶人員,需要加強油茶的田間管理,及時清除雜草,對于矮小的雜草,盡量采取人工的方式進行作業,盡可能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降低對油茶植株的傷害。針對大面積的油茶園,種植戶做好田間雜草管理的同時,需要嚴格控制水肥管理,加強對土壤的改良,不斷提升油茶種植地的肥沃度,做好作物的輪番作業,最大程度上,提升油茶種植質量,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因此,為進一步提升無公害藥劑防治效果,油茶種植戶,必須采用多元化的防治手段,提升綜合防治措施的使用率,加強綠色防控技術的使用和推廣,調整好種植結構,科學進行造林。就當前油茶樹種植的現狀以及病蟲害危害現狀來看,生態系統脆弱,容易引發大面積的病蟲害災害。種植者,需要營造混交林種植環境,不斷調整種植的品種,加強田間的撫育管理,提升油茶的抗病害能力。油茶病蟲害的無公害防治,要始終堅持“科學用藥、保益滅害”的原則,積極秉持控制病蟲害、保護生態環境的宗旨,在病蟲害的藥物防治上,要盡可能選擇環保、高效、易降解、無殘留的殺蟲劑、殺菌劑。同時,在油茶種植區,種植戶,要做好檢測預報,實時監測油茶的生長情況,抓住病蟲害防控的關鍵期,在幼苗的采購、運輸環節,要加強檢疫,從根本上加強對油茶樹種病蟲害的防治,確保油茶樹苗木,符合檢驗、檢疫標準。
近年來油茶受病蟲害的影響嚴重,發生大面積果實脫落現象,直接影響了油茶的產量和果實品質。種植人員,要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加強綠色防控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包括農業防控技術、化學防控技術、生物防控技術、物理防控技術,進而擴大無公害防控技術推廣應用效果,提升油茶種植的質量,促進油茶種植區經濟效益的提升,增加種植戶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