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方
(河南省泌陽縣植物保護植物檢疫站,河南 泌陽 463700)
泌陽縣位于河南省駐馬店西部,地處北亞熱帶與暖溫帶過渡地帶,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集中,光照充足,土壤為砂壤土,通透性好,松緊適宜,良好的自然條件及土壤非常適宜花生生長。我先常年種植花生50 萬畝左右,是河南省優質花生主產區,在全省花生產業中占有重要地位。自實施花生良種補貼項目后,農民種植花生的積極性不斷高漲,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但是在花生種植過程中,始終受病蟲害的困擾,影響花生的產量及品質。其原因主要是重茬連作、土壤病原菌積累、土傳病害逐年加重、葉部病害年度差異大,使得地下害蟲、葉部蟲害防控難度加大。如果在花生生長過程中不能有效解決病蟲害問題,將給農民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基于這種情況,相關部門應該更加重視花生病蟲害的防治,降低病蟲害帶來的影響,確保農民收益得到提高。
真菌性病原菌引起的花生死苗及枯萎病、細菌性病原菌引起的花生枯萎病的、花生爛果病、葉斑病、網斑、瘡痂病、銹病、葉枯病等。枯萎病是一種土壤傳播的細菌性病害。感病植株表現失水狀,主莖頂梢第2葉片首先萎蔫,然后自上而下急劇凋萎,葉色變淡,下部主根尖端變色軟腐,幾天后全株枯死。網斑病感病后主要危害葉片,初期從植株底部葉片開始呈現不規則形的黑褐色小斑,逐漸葉面病斑較大,最后病斑融合,導致葉片過早脫落。葉斑病主要有兩種,即褐斑病和黑斑病。多發生在花生生育后期,主要為害花生葉片,也可侵害莖、葉柄和葉托。病初葉面呈現不規則形黃褐色和鐵銹色針頭大小的斑塊,嚴重時莖稈變黑枯死。銹病初侵染底葉最先開始發病,葉片正面或背面出現針尖大小淡黃色病斑,表皮裂開后散出鐵銹色粉沫,逐漸向上擴展。嚴重時葉片發黃,干枯脫落。
主要蟲害,蠐螬、金針蟲、蚜蟲、紅蜘蛛、棉鈴蟲、斜紋夜蛾、甜菜夜蛾等。
蠐螬金龜甲的幼蟲的。該蟲主要危害根莖和地下莢果,造成空果和缺苗;成蟲金龜子主要取食地上部分的葉片。花生蚜又是花生病毒病的傳毒介體。初花期前后受害最重。蟲群多集中在嫩莖、花瓣、花柄,以及果針上為害。致葉片變黃卷縮,生長緩慢或停止,植株矮小,影響花芽形成和莢果發育,造成花生減產。棉鈴蟲以幼蟲蛀食花生嫩葉和花蕾成缺刻,影響受精和果針入土,造成大幅度減產。
花生葉螨群集在花生葉的背面刺吸汁液,初期葉片為灰白色,逐漸變黃干枯脫落。葉螨發生高峰期,成螨吐絲結網,使花生葉片被連結在一起,影響花生葉片的光合作用,導致花生生長緩慢,莢果干癟,大量減產。
一是花生播種前,667m2用0.5%阿維菌素顆粒劑或5%丁硫克百威·毒死蜱3~5 kg,進行土壤處理,預防地下蟲害發生。二是培育出抗病蟲害的花生品種;三是進行種子處理,包括曬種殺菌,藥劑拌種等,用吡蟲啉懸浮劑60mL+3%苯醚甲環銼20mL+2.5%咯菌腈懸浮劑20mL 拌15kg 花生種子,可有效預防多種病蟲害的發生;四是搞好植物檢疫,不到疫區調種;五是與非豆科作物輪作;六是使用腐熟的農家肥;七是清除田間地頭的雜草、病殘體,降低病蟲基數;八是機械深耕,深度掩埋病殘體;九是起壟栽培,可有效改善土壤通透性,促進植株健壯生長,提高抗病能力。
物理防治中可將燈光誘捕優化,設置多個燈源,調整燈的位置,在燈下安裝水源或者膠質網等。或者在燈源附近投放性引誘劑吸引蟲類,然后用藥物進行滅殺;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界的食物鏈,尋找花生蟲害的天敵,同時對花生進行保護,避免新蟲害的引進;采用化學防治的前提是保證食品安全,禁止使用違禁藥物。
化學趨性:性誘劑;糖醋液;楊樹枝等。生物制劑和生物源農藥:Bt,木霉,綠僵菌,白僵菌等;微生物的產生物(代謝物),農用抗生素等。地下害蟲和苗病:以拌種為主,噴施為輔(嚴重重茬地塊)。用拌種劑(殺菌劑適樂時、衛福、多菌靈或三唑類——嚴格控制用量等+吡蟲啉、辛硫磷、毒死蜱等)隨播種施入,或與殺蟲劑一起拌種后播種。 地上害蟲:加強田間觀測,見蟲施藥。尤其是薊馬(可根據葉片危害率判定蟲害嚴重度),初花期用代森錳鋅、Bt,防病抑蟲 ;下針期多菌靈+嘧菌酯+吡2辛防病治蟲;果實膨大期治防結合保產增收。病害用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托布津可濕性粉劑、代森錳鋅、百菌清可濕性粉劑、吡蟲啉可濕性粉劑等,按照說明書使用。注意用藥時間以提高藥效。
花生病蟲害種類比較多,生長的每個階段都有發生,影響花生的產量及品質,導致種植戶經濟收入不理想。因此,要加強對花生病蟲害的防治,多種方法相結合,因時、因地、因病選擇最佳防治方法,才能起到最好的防治效果,從而達到優質高產。